高三文科如何快速提高文綜成績

  文科生的成績一般比較穩定,這就限制了突破,其實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能有效的提高文綜成績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文科快速提高文綜成績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文科快速提高文綜成績的方法

  整理知識模組

  高中文科需要記憶的東西比較多,尤其是文綜那三科,知識點特別多,背起來很麻煩。不過還好,文綜三科的課本編排都是有一定的順序的,每個章節之間都有聯絡,大家可以把知識點整合一下,建立知識模組,便於記憶的同時也方便翻閱查詢。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學們在整理知識點的同時,還可以加深記憶。

  整理答題模板

  文綜試題簡答題比較多,同學們可以把簡答題的問題歸類,分析那類的問題可以從哪幾個方面、那幾點著手回答,整理一些答題模板,平時的時候多做一些題練習,考試之前看看答題模板,這樣一來既節省思考時間又提高題目正確率。

  合理分配考試時間

  文綜考不好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同學們沒有合理分配考試時間,導致在規定的考試時間內沒有做完題,或者為了節省考試時間,簡單的題不仔細做錯了,難題也沒有做好。

  文綜考試的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安排好答題時間,至於如何合理安排,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平時學習情況安排,先做簡單的,建立答題的信心,簡單題做好以後,再做難題。

  如果遇到難的不知道如何下手的題,就果斷跳過,等卷子上簡單的題都做完做好以後,在回過頭去做難的。

  高考文綜高分的答題技巧

  在高考最後幾天的衝刺階段,考生應“以本為本”,迴歸課本是衝刺階段的重要任務。教材是複習的基礎也是出題人的根本。其次可對試題分類彙總,總結規律,同時查漏補缺,針對自己的薄弱知識進行再記憶。此外,每天可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進行文綜主觀性試題練筆,熟悉答題程式。在考前還要做的是心態和生物鐘的調整。確立自信、穩住心神。最後階段一定不要熬夜,力求把每天的8:30-11:30;2:30-5:00調整為興奮點,從而使自己以最佳狀態應考。

  基礎知識在高考試題中佔的分量很重,因此在考前,考生要回歸到教材上去。高考中的選擇題、材料解析題都是運用已知的知識解決未知的問題。要全面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知識點,對考點內容要準確掌握,不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要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在提高能力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知識。這時,可以系統複習主幹知識,線索清晰,要點完備;對與社會熱點聯絡的內容,要抓住與教材關聯的知識,思考其現實意義有哪些。

  要利用最後的幾天時間,把知識“串”一遍。文綜的複習,最重要的是進行教材的知識體系整理,不能再沉浸於各種各樣的複習資料中。對於歷史,要整理一條知識鏈。把這個知識網路簡練地寫在筆記本上,每天瀏覽一下,幫助回憶。政治最重要的是答題技巧。把以前做過的題重新看一遍,要對照標準答案,總結其中的答題技巧和規律。地理複習,不妨拿出地圖冊,對著地圖去回憶相關內容,記不太清楚的就趕快查課本,這樣一種聯想加回憶的方法能在短時間裡較好地把握整個地理知識體系。最後7天,不妨記憶教材目錄,或許可將記憶提升一個高度。記憶教材目錄,有助於知識的系統化。

  與其他學科相比,政史地學科需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建議最後階段,文綜複習要“記背練”相結合。複習時,既要看“錯題本”和課本,掃清知識盲點,還要溫習不同題型的答題技巧。但要注意的是,最後複習以整理知識為主,練習只是輔助。練習和做題更主要的是為了保持解題感覺,防止臨考手生。因此,不妨找一些原來做過的舊題和錯題做一下,也可以找一點難度適中的模擬模擬試題做做。

  練習要講求效率。剩餘的幾天時間,要複習的東西很多,複習時間也是爭分奪秒。練習時,要限時完成任務,這也是為了更真實地接近實戰狀態。一些考生練習時,為節約時間,採取只列提綱、要點的做法。其實就文綜考試特點而言,這一做法並不可取。文綜練習要注意規範答題,尤其要善於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來答題。若只列要點,盲目追求多做題,還不如不做題。練習時就要精做,細心審題,用多層次、多角度來分析材料中提供的問題。

  備考衝刺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心態急,學習中會產生種種困惑。考生們一方面要勤於請教老師,另一方面要明白,高考真題才是唯一的指揮棒。可以在早讀時把近兩年高考題拿出來放聲讀一讀,從而培養、強化歷史解題感覺。

  在考場答題時,一定要注重審題,文綜試題內容多,閱讀量大,書寫量也很大,考生做題應本著“一慢一快”原則,即審題要慢,做題要快,爭取在規定時間內又快又好地完成答題任務。在答題時,要合理分配時間,遇到攔路虎建議先跳過去,保證把容易題全做對,最後攻堅。作答選擇題時,若不能確定答案,要相信第一印象。

  高考閱卷任務重、強度大、效率高,因此答卷的格式與卷面的清晰度直接影響得分。在考試時,要注意“少與多”的技巧,也就是儘量少而精,問什麼答什麼,問幾問答幾問。但如果沒把握,怕把知識點漏答,根據目前的高考開放性試題的評分標準,則不如多答。要注意具體與模糊的技巧,儘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自露馬腳。注意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儘量抓知識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實在沒把握,則主次一起抓,但要注意把你認為最精彩、最重要的儘可能放在前面,注意不能自相矛盾。

  特別提醒:筆的顏色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很多同學用黑色筆寫字顯得非常潦草,今年文綜不是網上閱卷,因此不要求大家使用黑色簽字筆,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藍色或黑色筆做答,只要試卷清晰整潔即可。

  高考文綜答題時間分配技巧

  1.政治:認真審題,規範答題

  政治科目可以算是一個純文科科目,它的知識內容都需要靠學生平時的背誦記憶、系統整理。在面對高考這樣一個大戰役時,不得不再次提到的一點就是“審題”、“審題”、“審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對於較為熟悉的題目,不能光憑感覺去解答,對於有難度的題目,一定要多花一兩分時間去審題,這樣才能真正讀懂出題的含義。

  同時,在解題時,應當將一些關鍵詞、觀點術語等放在最前面,再根據觀點展開闡述,當然在進行觀點闡述過程中,可以適當的使用題幹裡面的資訊,儘量做到理論聯絡實際。

  最後,答題要規範,最好是分點有條理地闡述,儘量使用專業術語,符合政治課本規範要求。

  綜合穿插考點,寧多勿少

  許多政治知識是有一定連貫性的,因此在出題過程中,老師喜歡將其融合進一個題目裡。考生在經過認真審題後,要找出題幹中的“要點”,有針對性的使用不同的知識點來解答,方有可能拿到全部的分數。

  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寧多勿少”,對於沒有十足把握的答案,建議考生也寫上去,萬一這恰恰就是出題老師期望的正確答案呢?俗話說:“瞎貓碰到死耗子”算運氣,你的運氣不會比“瞎貓”還差吧!

  因此,建議考生在進行綜合主觀題答題時,有意識的將多個考點進行穿插,分點清晰的闡述自己的內容,且儘量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

  2.歷史:主觀題多角度闡述

  歷史高考試卷通常是由選擇題與非選擇題兩大部分組成,而且相比較選擇題而言,非選擇主觀題所佔分數較重,且對學生綜合知識考察較多。因此,許多考生在面對歷史主觀題時,感覺有點棘手,往往不能很好的猜到出題老師的“意圖”,答題不全,導致失分。

  為了在歷史主觀題上多得分,建議廣大考生儘量多寫。這裡的多寫,不是指將一個點深度闡述,而是指要圍繞主觀題的問題要求,從不同角度進行闡述,最好是分點有條理的闡述,能給閱卷老師留下好印象。這一建議也正好暗合了高考閱卷“踩點得分”、“不寫不得分,多寫不扣分”的基本原則。

  利用好非選擇題材料資訊

  除了主觀題以外,歷史考卷上的選擇題也是考生必須翻過的一個“高山”,但是高考歷史涉及的知識點之多,覆蓋面之廣,想要完全掌握,真是一項“大工程”。閱卷老師當然也不會瘋狂到細分到每個重要知識點一個選擇題,出題時也是有所考量的,通常從主觀題的材料資訊中,可以找到幾個選擇題的答案,這也是一直以來的一個不言而喻的“潛規則”。

  因此,建議考生要仔細閱讀非選擇題的材料資訊,聯絡前面的選擇題,尋找需要的、有用的知識點,漲個幾分不是難題。

  3.地理:多用試卷上已有材料

  在地理科目高考時,審題依然是關鍵,可以從已有的材料資訊中獲取有效資訊,排除選擇題中的其他干擾項。同時,在進行主觀題解答時,語言表達要有條理、專業、書面,不要過多使用“口水話”,想當然的泛泛而談。

  當然,出現在試卷的已有的材料資訊,有些就暗藏了答案,只要仔細審題,就能發現其中的“小祕密”。

  合理分配答題時間

  都說地理對於文科生來說,是除了數學以外的第二個“理科學科”,那是因為地理相對於歷史、政治這樣的純背誦記憶的科目而言,還需要一定的理性思維進行計算,才能獲得高分。

  地理試卷選擇題在前面,主觀材料題在後面,遵循“前易後難”的出題原則,一般學生會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基礎選擇題上,儘量把能得的分全部拿下,在進行主觀題解答時,時間較為緊張。

  其實這樣的時間分配有點小問題,因為地理科目較偏理科,主觀題很可能需要計算,因此安排30-35分鐘時間解答主觀題較為合適。同時,在解題過程中,條理要清晰,用語專業化,避免出現錯別字,因為這也是閱卷老師的一個“扣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