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如何快速提高學習成績

  很多考生在高考語文的時候丟分的原因不是因為題目不會做,而是對自己所犯的問題沒有及時歸納總結,掌握好提高語文學習成績的方法,才能更好的面對高考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語文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語文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

  第一,複習要根據老師的進度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最好稍稍超前一點。這樣上覆習課時重點、難點、弱點了然於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要注意不光是對所學內容進行溫習,還要對相近、相反、相關知識點進行比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適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使用“目錄回憶法”,即根據目錄來回憶章節的內容,遇到印象模糊或沒有印象的,立刻翻到該頁仔細閱讀。這個方法十分有效,既全面又省時,同學們不妨一試。

  第三,複習階段要進行查漏補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練習本、試卷,把不懂處、易錯處、常錯處、常考處一一歸納總結,使自己對自己的情況胸中有數,便於利用有限的時間彌補弱點。語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人頭疼,內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氣才能拿到。把一些常見的名言警句和一些自己常錯的內容都抄在一個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來看。出錯率就會明顯下降。

  第四,要注意鍛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考場上水平能否正常發揮。高三期間有許多模擬考試,一是為了檢查同學們的複習情況,二是為了模擬高考情景,鍛鍊考生的心理素質。同學們平時就要有意培養自己認真仔細、頑強堅韌的品格。有的同學題目難考不好,題目容易還是考不好,這就是心理素質不好的表現。面對難題,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心慌煩躁,知難而退;面對易題,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丟分,這是同學們最易犯的毛病。其實,若能想到我難人難,我易人易,沉著應戰,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第五,要勤動手,避免紙上談兵的情況出現。複習的東西都是以前學過的,一般腦子裡都是有印象的。有的同學在複習時,看到這個知識點,覺得真簡單;看到那個知識點,認為已經掌握了。於是飛快地跳過去。殊不知許多東西,看似簡單,真正運用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有很多細節問題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實際做題過程中慢慢體會。而且,熟能生巧,為了達到“快、準、巧”的目標,做一定量的題目是十分必要的。

  高考提高語文成績的方法

  1.高考語文也就那幾部分,首先要牢牢掌握的是基礎知識,像古詩文默寫什麼的,這些死的知識平時必須要下足功夫背誦掌握,可以買個基礎知識小冊子,平時沒事就拿出來看。

  2.詩歌鑑賞題的話,又要下一番功夫了,最起碼要能把詩歌大意讀懂,把握好作者情感是關鍵,再結合背下來的鑑賞技巧,答案基本上就八九不離十了。當然這不僅要多讀背詩詞,還得多做題目找到感覺。

  3.文言文的確很讓人頭疼,但若是想拿到高分,沒有捷徑可走,該背的實詞、虛詞、固定句式的意思還是要背,背的多了,自然寫起來就順手了,再結合上下文,也就可以了。

  4.閱讀理解也是分數很高的一部分,這部分想必老師都會給答題的規範格式,還要分點作答、分層作答等等,再將背下來的修辭手法、表達技巧等知識套進去,如果分值較大的話,往往還要寫上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什麼的,具體答的怎麼樣還要看你對文章整體的把握。

  5.作文嘛,呵呵令人歡喜令人憂,其實這一部分並不難,只要平時準備兩三個素材或是***當然這素材你得挖掘的足夠深***,確保不論什麼題目都可以靠的上去,這樣反反覆覆的練習寫這兩三個素材或文章***文章的話最好是記敘或抒情類的***,熟能生巧,就能寫的越來越好,而且足以應付絕大多數的作文題目。

  學習語文的方法和技巧

  多 讀

  首先是多讀,讀什麼呢?高考制度的改革也對學生的知識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學生,我們廣泛涉獵知識的最佳途徑就是讀書看報了。讀書,要涉及到各個方面,正如魯迅先生那句經典的比喻所說的,大家讀書要像蜜蜂,不但要辛勤地採蜜,還要多方汲取,採集各種各樣的花粉,才能釀出香甜的蜜來,緊叮在一處是絕對不行的。王蒙說,作家要學者化,也是這個道理。文科的同學要多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鍛鍊自己嚴密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理科的同學也要多瞭解人文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文化的底蘊。在知識體系高度分化、又高度集中的今天,我們必須學會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促使學科互相聯絡、互相滲透,以提高素質,善於歸納在自己頭腦中形成的知識體系,善於推廣聯想,達到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舉一反三的效果。

  一般說來,我會把大本頭的名著放在假期去讀,一方面是因為平時的空閒時間太少,不允許我們用很多的精力來鑽研這個;另一方面,假期可以集中精力,更好地體會書中的精華。平時我就多看一些報紙雜誌。一本高品位的雜誌,帶給你的不僅僅是文章的美感,還有心靈的愉悅和啟迪、視野的開闊與知識的豐富。在我看來,《讀者》、《視野》、《青年文摘》都是很不錯的雜誌,《環球時報》、《南方週末》、《語文報》都是很好的報紙,我基本上是每期必讀。另外,還有當今的一些散文和小品文,如餘秋雨、劉墉、喬葉、史鐵生、林清玄等人的作品,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稱之為一大金礦也不為過。這些文章,或娓娓道來、或鞭闢入理、或給人啟迪、或發人深省,但大都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辭精美,讀來餘味悠長,令人回味無窮。枯燥的學習之餘,讀讀這些文章,既可以調節大腦,又能夠陶冶性情,實為人生一大樂事啊!

  讀書,不是讓你單純地去讀,而是用心去讀,必要時還要用手去記。就是說你要做讀書筆記,要摘抄。古人說,不動筆墨不看書。俗話也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準備一個專門的本子,看到你認為比較好的句子、段落、甚至文章,都要把他記下來;讀書的時候,有什麼思索、感悟,對你有什麼啟發,都要隨時地寫下來,因為,它們都是一些被稱為靈感、或者是思維的火花的東西,可能只是一閃而過,如果你不在此時把他抓住,以後可能再也不會有了。記下來之後,時不時地拿出來翻翻,晨讀的時候拿來讀讀,漸漸地,這些東西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你自己的東西,需要用的時候,信手拈來就可以了。

  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好,我覺得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於此。我從初中的時候就養成了作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初是在老師的逼迫之下去摘抄一些東西,每週上交一次供他檢查。老師的政策只持續了一段時間,我的習慣卻就此保留了下來。以後,凡是在讀書的時候,看到有什麼優美或是有啟發性的句子,我總是隨時地把他記下來,無論自己的時間有多緊張。因為我覺得,這些東西,如果我不記下來,以後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它了,豈不是我的一大損失?於是,習慣就這樣養成了,甚至在我緊張的高三生活中也沒有放棄過。積少成多,平時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那麼一點點東西,漸漸地變成了一本、兩本……到高中畢業, 我已經有了滿滿四本了。不幸的是,由於這些本子在班裡傳看,有一本不知流落到哪位同學那裡,再也找不到了,讓我很是為此捶胸頓足了好一陣子。其餘的三本我到現在還愛不釋手,漂亮的外殼加上裡面工整的字跡、充實的內容,記錄了我當時點滴的思緒、心血和汗水,我想我真的該把它作為一筆財富好好珍藏。當時,有同學和我開玩笑說:“我們班的作文講評課都快變成你的作文欣賞課了。”高考的時候,我的作文幾乎滿分,我想這應該都是它的功勞。

  大家可能會問,你說了這麼多,到底有什麼用呢?我想,讀書很大程度上對我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你的語感、語文知識、文學素養會提高很多,這不但對你學好語文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且對你的人生觀、個人氣質、修養都有很大的影響。因為我一向認為,書中有很美好的世界、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