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有哪些比較好的學習技巧和方法

  學習要講究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正在打基礎的小學生,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能讓小學生們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學會預習,逐步提高自學能力

  成功的預習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學生自覺地自學書本知識,而預習的效果如何又直接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在預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謀求一條思考探索的道路,也就是設計預習提綱,讓學生按照預習提綱指導學生閱讀書本知識,發現疑難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準備走進課堂,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學習。這樣,不僅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而且能培養自學能力。

  二、學會聽課,提高聽課質量

  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要處理好聽、思、記三者之間的關係。聽課用感官接受知識,由會聽到聽會其間還有一個過程。思是思維活動,要想深刻理解,抓住其實質,還必須經過學的獨立思考,要促使學生養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習慣。記是為聽和思服務,是聽課中重要一環。記筆記要掌握好時機,記重點、記難點、記疑點、記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等。

  三、學會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複習是再現課堂情景,抵制或消除遺忘的措施,也是及時消化知識,加深理解,使知識系統化的一種方法。在課後複習要和做習題聯絡在一起,要求學生在做作業前,首先要回憶所學內容,然後再做作業。複習要及時,持之以恆,要在遺忘前複習,使臨時性記憶向較長性記憶轉化。常用的記憶方法有理解記憶法和抄寫記憶法等。複習一定要科學安排時間,有計劃地複習,就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四、學會檢查,找到知識不足

  在每學過一個單元或經過一定的學習階段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前一段的學習情況作一回顧,從而肯定成績、總結經驗,找出不足之處,尋找改進方法,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檢查的方式很多,要注重平時自我檢查,經常找一些練習題定時、定量進行自我測驗。

  小學生的學習技巧

  一、“記錯本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記錯本”,把自己平時作業、單元測試或期中、期末考試中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並註明出錯原因,使學生做到有錯必改,以後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實際的學習中,要經常的檢視這個本子,做到心中有數,下次在碰到類似的題目,就可以從容的應對。

  二、“1×5”學習法。做一道題要有做一道題的收穫。反對搞題海戰術。做一道題,引導學生從五個方面思考:①這道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什麼。②為什麼要這樣做。③我是如何想到的。④還可以怎樣做,有其它方法嗎?⑤一題多變看看它有幾種變化的形式,把自己當作一個出題者,領會出題人的意圖,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題思路怎麼樣。這樣做一題通一題型,效果是:1×5>1×1。

  三、“1×3”糾錯法。一道錯題,從三個方面分析:①錯在哪裡。②錯的原因是什麼。③符合什麼條件,錯誤的答案才能變成正確的答案。收穫是:1×3>1×1。

  四、“1×3”思考法。一道對題,從三個方面思考:①解題的依據是什麼。②還有沒有別的解法,若有多種解法,哪一種解法更佳。③這道題還可以如何變化?收穫是:1×3>1×1,學生在比較與發展中提高了解題能力。

  以上“四法”,既適合於學生的學,又適合於教師的教。如果師生能做到“導”與“學”的雙向結合,使學生不要為了做題而做題,那麼,學生就會從沉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

  小學生日常學習方法

  一、學習計劃

  在整個小學階段,每個學期都要開設幾門課程,每週、每日學習的內容都不同,各主要學科都要有課外練習,如果沒有學習計劃,就會手忙腳亂,雜亂無章,影響學習效果。要明白制定學習計劃的重要性,明確學習計劃的內容,掌握制定學習計劃的方法。

  學習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兩種。長期計劃以一學期為宜,從總體上對各學科的學習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計劃以一週為宜,對本週內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時間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

  學習計劃要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同時又要留有充分的餘地,以保證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執行中既要堅定不移,又要根據實際適當調整,目的在於使學習計劃更加切合實際,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更多小學生學習方法

  二、預習方法

  預習也叫超前學習,是指在教師上課之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學習和理解的過程。預習既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的方法是對第二天要講授的內容認真閱讀,仔細思考,把新的知識和以往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看看哪些懂了會了,哪些不懂不會,從而明確聽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克服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動性和自覺性,以利於提高學習效果。

  三、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小學生不會聽課,聽不懂,學不會,就會增加課後複習的困難和壓力,造成不良迴圈。同時由於長期積累,可能導致厭學心理,既不利於提高學習效果,也不利於心理健康。為此,在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聽。要聚精會神地聽講,充分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的含義,如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貫注地注視教師板書的內容,對教師用彩色粉筆標記的部分、用電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細觀察,認真領會和重點記憶。

  ***3***多動腦。要積極思考,要邊聽、邊看、邊思考,要與教師講課的程序保持同步,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4***主動練。在課堂上要大膽發言,勤學多練,從而加深理解,提高聽課效果。

  ***5***做筆記。對教師講課中的要點、難點都要簡明扼要地寫在筆記上,以備課後複習。

  ***6***善歸納。對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要抓住綱目,歸納要點,力求當堂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