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習語文閱讀有哪些好的方法

  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閱讀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一個好的方法,能讓你的閱讀水平大大提高哦。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方法

  整體閱讀

  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採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課堂結構可分“整體感知--具體分析--總結深化”三個環節。第一步,要著眼於整體,開講後通過 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掌握梗概,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在此基礎上,第二步應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懂得學習的基本方法。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講讀課文,剖析重點詞、句、段的內涵,使其為 突出文章中心這個“整體”服務。與此同時,又要從文章中心這個高度來探究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佈局謀篇 的,從中領悟其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體進行強化訓練,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成知 識向智慧的轉化。

  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 認識規律。如《偉大的友誼》***第9冊***便可採用這種方法。首先,解題明確中心,初知這篇文章是讚揚馬克 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繼而,逐段分析課文內容,弄清作者“總--分--總”的寫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幫助 ┐ 偉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層*** │― 友誼

  ***第一層*** │ 事業上親密合作│ ***第四層***

  └ ***第三層*** ┘

  最後,聯絡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這樣教學,能與該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緊密聯絡起來,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領會什麼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學導式的學習方法

  這種教法的特點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學”上,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 。其教學基本結構是“自學--解疑--精講--演練”。讓學生在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的學習實踐中學 懂課文內容,並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學”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內自學;“解疑”包括提出問題、互相探討、教師輔導;“精講”包括對重點 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和示範;“演練”包括課堂複習、作業練習或實際操作訓練。以上四個環節之間緊密聯絡 ,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有人將它稱之為“四步閱讀指導法”,即“設疑初練--劃批細讀- -議思研讀--作練熟讀”;也有人稱之為“四步自讀法”,即“初讀、細讀、精讀、評讀”。

  例如,用此法教學《落花生》***第11冊***一課,第一步初讀課文,要求學生圍繞課後作業第一題默讀課 文,複述課文大意。第二步細讀課文,提出以下自學提綱思考討論: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麼?***過收穫節、議花生***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⑤父親所說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⑥ 父親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圍繞重點精記,教師做提示點撥:①父親作了幾次議論?***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作比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點引申說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點象 徵什麼?***象徵謙虛樸實、不計名利,不炫耀自己,樂於奉獻的人。***③聯絡實際舉例說說生活中“只講體面 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第四步練習鞏固:①完成課後作業;②選擇一篇重點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學生閱讀後說說它的主要內容。

  指導小學生學習的方法

  學習計劃

  在整個小學階段,每個學期都要開設幾門課程,每週、每日學習的內容都不同,各主要學科都要有課外練習,如果沒有學習計劃,就會手忙腳亂,雜亂無章,影響學習效果。要明白制定學習計劃的重要性,明確學習計劃的內容,掌握制定學習計劃的方法。  學習計劃包括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兩種。長期計劃以一學期為宜,從總體上對各學科的學習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計劃以一週為宜,對本週內每天的學習內容、學習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時間作出詳細具體的安排。  學習計劃要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同時又要留有充分的餘地,以保證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執行中既要堅定不移,又要根據實際適當調整,目的在於使學習計劃更加切合實際,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

  預習方法

  預習也叫超前學習,是指在教師上課之前,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前進行學習和理解的過程。預習既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的方法是對第二天要講授的內容認真閱讀,仔細思考,把新的知識和以往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看看哪些懂了會了,哪些不懂不會,從而明確聽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克服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動性和自覺性,以利於提高學習效果。

  聽課方法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得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如果小學生不會聽課,聽不懂,學不會,就會增加課後複習的困難和壓力,造成不良迴圈。同時由於長期積累,可能導致厭學心理,既不利於提高學習效果,也不利於心理健康。為此,在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認真聽。要聚精會神地聽講,充分理解教師講課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的含義,如節奏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貫注地注視教師板書的內容,對教師用彩色粉筆標記的部分、用電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細觀察,認真領會和重點記憶。

  ***3***多動腦。要積極思考,要邊聽、邊看、邊思考,要與教師講課的程序保持同步,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把新舊知識聯絡起來思考,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4***主動練。在課堂上要大膽發言,勤學多練,從而加深理解,提高聽課效果。

  ***5***做筆記。對教師講課中的要點、難點都要簡明扼要地寫在筆記上,以備課後複習。

  ***6***善歸納。對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要抓住綱目,歸納要點,力求當堂理解。

  複習方法

  複習是指對學過的知識重新學習的過程。複習包括課後複習和系統複習兩種。課後複習的主要目的在於理解和鞏固當天學到的知識。系統複習的主要目的是對周、月、學期或學年學過的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複習,目的在於融會貫通,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體系。系統複習本質上是對前段學習的知識進行相對集中的再加工的過程。

  課後複習的方法包括:

  ***1***回顧教師課堂講授的內容及其過程,目的在於弄清哪些完全理解了,哪些沒有理解,使進一步的複習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2***複習課本,目的在於深化;

  ***3***整理筆記,對課堂記得不完整或不準確的地方加以補充和修正,使之更加系統、完整,便於複習;

  ***4***對課本中不懂、不會的難點問題,查閱工具書或參考書,力求弄懂弄通,實在弄不明白的,問教師或與同學研究解決。  系統複習的方法也是多樣的。比如迴圈複習法,是指學過一個單元之後即及時複習,然後再學下一單元,學完第二單元之後,再把這兩個單元綜合起來系統複習,以此類推,迴圈至終。分配複習法,指學過的內容及時複習之後在時間上每隔一定時期回過頭來再複習,只是在時間間隔上逐漸拉長。比如上一單元講過的內容及時複習,一週後再複習,兩週後再回頭簡略地複習,一個月或一季度後再複習。事實表明,分配複習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當然集中複習也有其優勢,比如在期末總複習時,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對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重點突破,進行系統化的複習,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