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帶典故的成語及解析

  我們日常使用的許多成語,其實都來源於一些成語典故,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波瀾老成的故事:

  【成語】: 波瀾老成

  【拼音】: bō lán lǎo chéng

  【解釋】: 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成語故事】:

  “波瀾老成”這個成語,原出自《杜工部集·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

  元朝湯編著的《畫鑑·宋畫》裡記載著一個故事。宋朝有個名叫徐友的畫家,有一次在常州太和寺佛殿後面的牆壁上,畫了一幅描繪河水的壁畫,題名《清濟貫河》,其中有一筆從頭到尾長達40丈,受到觀眾的特別注意。湯對此發表評論說:“其實徐友的妙處並不在此。因為他功力深厚,筆法老練,線條連綿不斷,像波濤起伏***原文是‘筆法既老,波瀾起伏’***,跟水勢相結合,互相影響,就覺得越看越奇了。”

  後來,人們把“波瀾獨老成”這個成語,來形容詩文氣勢雄壯,功力深厚。

  不脛而走的故事:

  【成語】: 不脛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解釋】: 脛:小腿;走:跑。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孔融的好友盛孝章住在江東,雖很有才華,但卻不被江東的霸主孫權所賞識。孔融便寫信給曹操,向他推薦盛孝章。信中說:如果你要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就必須廣泛招攬賢才。珠玉沒有脛也會來到人們手中,這是因為人們喜愛它。而賢才是有脛的,如果你尊重他們,他們便會來投奔。孔融的建議被曹操所採納。從此,曹操手下彙集了很多有才幹的人。這個成語比喻事情不用張揚,便會迅速傳播出去。

  長袖善舞的故事:

  【成語】: 長袖善舞

  【拼音】: cháng xiù shàn wǔ

  【解釋】: 袖子長,有利於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後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

  【成語故事】: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舞蹈者靠著袖子長,舞起來就翩翩多姿,容易達到體態優美的效果;做買賣的人,憑著本錢多,他的業務也就容易開展。

  這句話,在《史記》的《范雎蔡澤傳》中曾引用過。范雎和蔡澤,是戰國末期兩個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鑑》作范雎,是魏國人,起初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因故被須賈打得半死,逃到秦國,化名張祿,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為客卿,後來為相國,封應候。蔡澤是燕國人,先曾遊說趙、韓、魏各國,都不見用,來到秦國,見了昭王,昭王很賞識他,也由客卿而為相國,雖然擔任相國的時間才幾個月,但在秦國住了十多年,從秦昭王起,經孝文王、莊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號為綱成君。

  這兩個人,都是所謂“辯士”,就是極有口才,能言善論的說客,他們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戰國時代,辯士並不少,為什麼只有這兩人能相繼取得秦的信任而為卿、相呢?《史記》的作者評論道:“韓子說的‘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的確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澤,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經商者有更多的本錢一樣,他們有比別人更強的一張嘴。

  利用優越的條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開,有辦法,就叫做“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史記》說是韓子說的。韓子,即戰國時的韓非。查韓非所著的《韓非子》,在《五蠹》篇中有這句話,原文是:“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所謂“鄙諺”,就是“俗語”,可見這句話並不是韓非所獨創,而是他引用的俗語;也可見這句話早在韓非以前便已流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