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著名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我們日常使用的許多成語,其實都來源於一些成語典故,我們可以從中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中國古代著名的成語典故,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董狐直筆的故事:

  【成語】: 董狐直筆

  【拼音】: dǒng hú zhí bǐ

  【解釋】: 董狐:春秋時晉國的史官。直筆:根據事實,如實記載。指敢於秉筆直書,尊重史實,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

  【成語故事】:

  春秋時晉靈公無道,趙盾多次進諫,晉靈公反而要殺趙盾,他只好出逃。後來趙盾的族人趙穿殺了晉靈公,趙盾才回國。史官董狐直言不諱就寫“趙盾廠其君。”因為趙盾為晉國臣子,沒有在國家保護國君,使之被殺害,故趙盾間接殺害其君主,是以下殺上、大逆不道的大罪。

  反求諸己的故事:

  【成語】: 反求諸己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釋】: 求:追究,尋求;諸:“之於”的合成詞。反過來追究自己。指從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語故事】:

  相傳四千多年前,正是歷史上的夏朝;當時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啟前去抵抗,結果伯啟打敗了,部下們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啟說:“不必再戰了。我的兵馬、地盤都不小,結果還吃了敗戰,可見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緣故。所以我得先檢討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從此,伯啟發憤圖強,每天天剛亮就起來工作,生活簡樸,愛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這樣經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來侵犯,反而心甘情願的降服歸順了。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應該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點,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這種態度,才能夠把事情做好,能夠這麼做的人,我們就說他能“反求諸己”。

  雖然,這只是短短的四個字,但是,它卻可以做為我們修養上的金科玉律,不僅我們可用它來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來勸勉別人,對於我們自己的做人處事,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風吹草動的故事:

  【成語】: 風吹草動

  【拼音】: fēng chuī cǎo dòng

  【解釋】: 風稍一吹,草就搖晃。比喻微小的變動。

  【成語故事】:

  春秋時代,楚平王殺了大臣伍奢,又追捕伍奢的第二個兒子伍員。伍員得到凶訊立即喬裝改扮,直奔昭關,準備到吳國去。可是,昭關已有重兵把守,伍員出不了關。伍員正在走投無路之際,巧遇父親的好朋友東皋公。伍員在東皋公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一夜間熬得鬚髮全白。後來,伍員在東皋公的幫助下,終於被他混出關去。

  伍員逃到一條大河邊,他怕追兵趕來,就隱藏在蘆葦叢中。過了一會,他見一隻漁船溯水而來,急忙叫道:漁夫,漁夫,快快渡我!漁翁見他氣度不凡,就問他的真實姓名,伍員照實說了。漁翁很同情他,不僅幫他渡過大河,還拿來麥飯、魚羹給他吃。

  唐代有人寫成《伍子胥變文》,用風吹草動,即便藏形來形容他逃亡時的情景。

  成語風吹草動,風稍微一吹,草就搖晃起來。比喻一點點動靜,輕微的動盪或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