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洛陽伽藍記書籍介紹

  此書版本以明嘉靖如隱堂本最善,另有《四部備要》本、《漢魏叢書》本、《學津討原》本等,各有長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內容提要

  《洛陽伽藍記》是記述北魏洛陽佛寺的地理著作,北魏楊衒之撰,成書於東魏武定五年***547***。“伽藍”即梵語“僧伽藍摩”之略稱,意為“眾園”或“僧院”,乃佛寺之統稱。楊衒之,生卒不詳,北平人,博學多才,以文章傳家,與佛界人士多往還,親睹洛陽佛寺興衰,感慨系之,乃撰此記。

  目錄介紹

  全書共五卷,按地域分為城內、城東、城南、城西、城北,記述佛寺七十餘處。其體例為先寫立寺人、地理方位及建築風格,再寫相關人物、史事、傳說、逸聞等,在對諸多佛寺形制規模的描摹和始末興廢的勾勒中,反映了廣闊的政治經濟背景和社會風俗人情,如尒朱榮之亂,皇室諸王的奢侈貪婪,南北朝間的交往,北魏全盛時期洛陽手工業、商業的繁盛,民間藝人的卓越技藝和演出盛況等,深受歷代史學家的重視。其文筆散中帶駢,“穠麗秀逸,煩而不厭”,風格與《世說新語》相類,亦是上品文章。如寫永寧寺的佛塔,僅用“至於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聲,聞及十餘裡”等語,其巍峨莊嚴之狀便歷歷在目。更有不少志怪故事,如“法雲寺”條中所載之田僧超吹茄、陳白墮釀酒、孫巖娶狐女等,情節雖不復雜,但寫得生動具體,形象鮮明,引人入勝,表現了作者高超的駕馭語言能力。

  北魏之際,佛教盛行,寺塔林立,僧尼遍佈,楊衒之著此書之目的一為存史,二為勸誡資政,借古諷今,臧否人物。使今人得以流連忘返於青燈古佛之際,夢迴洛陽古都,察其風俗,觀其人物,增廣逸聞,陶冶情致,世代興廢,繁華不過一瞬,幸賴才人之筆,斯時可存,敢不趨而讀之?

  本書目錄

  序

  卷一 城內

  卷二 城東

  卷三 城南

  卷四 城西

  卷五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