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本書開始學國學最好

  對於初入國學的你,是不是不知道看什麼書。讓小編來告訴你從哪本書開始學國學吧。

  從哪本書開始學國學

  1,章太炎《國學概論》

  中華書局版 “跟大師學國學”系列

  這是我接觸國學讀過的第一本書,一本很薄的小書,很不起眼,翻開後卻發現“腹內有乾坤”。

  《國學概論》一書中,章太炎先生首先闡述了自己對國學之本體的理解,以及研究國學的方法的獨特見解。之後便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傳統的經學、哲學、文學的派別,對各派別之源流發展以及區別都作出了系統地梳理。因為此書是章先生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故而文字淺顯易懂,讀者能在生動形象的語言中,就能對國學各派別有比較清晰的一個框架認識。附錄之中,也有很多關於國學的精闢論文,值得一看。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本再好不過的瞭解國學的入門之書。

  2,章太炎《國學講演錄》

  中華書局版

  此書也是章太炎先生的講演輯錄,但與《國學概論》又有所差異。《概論》偏重對國學之派別的分析梳理,而此書對國學各部的分析更加全面詳盡。

  書中分別闡述了對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學以及文學的略說,不僅有對其派別的梳理,對各派的代表人物、經典著作、發展源流等,章先生都給出了比較詳盡的闡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對有爭議的一些話題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讀此書確實讓人啟發頗多,受益匪淺。

  3,曹伯韓《國學常識》

  中華書局版

  本書就像是一本關於國學知識點的百科全書,對於國學的諸多方面都有所涉及。

  《國學常識》一書,對與國學有關的常識進行了十分詳細全面的介紹。首先概述國學,描繪出一個國學的基本輪廓;之後闡述研究國學所應有的基本方法,即對小學、考證學相關知識的闡述;再之後則分述國學中的經、史、子、集四部的基礎知識,並分別詳細闡述其發展演變,同時也分析了佛學相關的知識;最後略述中國歷史上的科學藝術。講解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條理清晰,內涵豐富,多個學科相結合,可謂包羅永珍。

  4,錢穆《國學概論》

  九州出版社版

  錢穆先生是自成思想體系的大家,對於中國文化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此書是在其開設的《國學概論》一課講稿基礎之上校勘修訂而成。

  正如先生自己所言,本書的目的即是“使治國學者知古今學術流變之大趨”,主要論述了中國古代學術***經學***方面的發展脈絡,從孔子與六經發端,一直梳理到清末民國之際的主要學術思想,在字裡行間闡發了自己的思想主張,對於意欲瞭解中國幾千年來學術流變以及研究錢穆先生思想的讀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著作。

  5,胡懷琛《怎樣讀古書》

  中華書局版 “跟大師學國學”系列

  《怎樣讀古書》其實是由兩本書合為一本的,都是胡懷琛先生的作品,分別是《古今讀書法》和《中國先賢學說》。前一本書向讀者介紹了閱讀古書的意義何在,不僅提供了自己閱讀古書的方法,而且羅列了許多工具書和文獻資料,提出讀古書要做到“精、博、通”三點;後一本書則論述了自己對於中國古代先賢學說的梳理和個人理解,雖然並不能代表主流意見,但是可備一說。

  我個人而言是隻推薦前一本書的,但是如今市面上只有合訂本,似乎還沒有單獨出現的版本,只好向大家推薦此本。對於後一本書,大家可以略看,瞭解即可。

  6,梁啟超《讀書指南》

  中華書局版 “跟大師學國學”系列

  梁任公此書,同樣是兩部書的合訂,前者是《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列舉了思想類、政治史、文獻學、韻文、小學等典籍的重要書目及對於各類書籍總的閱讀方法;後者是《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對於《論語》、《孟子》、《韓非子》、《荀子》、《史記》、《左傳》乃至《詩經》、《楚辭》等經典文獻,做了詳細的解讀和指點,對於著作的成書、謀篇佈局、以及該如何去深入閱讀這些傳世經典的方法門路,都不厭其煩的予以說明。不僅如此,書後附錄中有梁任公關於研究國學的門徑之談,可謂高屋建瓴,給後世學者以啟發。

  總之,此書與《怎樣讀古書》既有相近之處,又有獨到的閱讀方法,二者結合閱讀,便可認識到閱讀古書的具體方法了。

  7,張舜徽《中國文獻學》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版

  欲研究一門學問也好,瞭解一部經典也好,都需要閱讀,而閱讀的,無論典籍還是研究著作,都屬於文獻範疇。張舜徽先生的《中國文獻學》,是許多學校文學院的必備教材,由此可見其的重要性和專業性。先生此書,既概括的解釋了何為“文獻學”,文獻學的研究目的為何,又對於目錄、版本、校勘等具體的學問進行了闡發。

  此書因為專業性較強,一般讀者學習起來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學過此書之後,再閱讀文獻時,就會產生主觀判斷,比如文獻的真偽、版本問題,甚至對於選購收藏古籍,都會有所幫助。

  8,柴德賡《史籍舉要》

  北京出版社 “大家小書”系列

  很多朋友對歷史感興趣,常常會問我怎麼選擇歷史書籍,讀什麼樣的書好。我也曾專門寫文章列舉過史學方面的推薦書目,但是又有人說,那麼有什麼好的古代史學典籍推薦嗎?對此,我就不推薦了,因為《史籍舉要》一書,已經推薦的很詳細了。

  作為陳垣先生的學生,柴德賡先生《史籍舉要》一書,分門別類的對於古代的史學典籍列舉了經典之作,分為“紀傳體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體”等類別,恰似一本史學工具書,當讀者不知道該看什麼書時,便可以翻開這本書,根據自己喜歡的類別,來進行選擇閱讀。

  關於國學的基本介紹

  淵源演變

  "國學"這個概念中國歷史上就有,《周禮》裡面就有,《漢書》、《後漢書》、《晉書》裡面,都有"國學"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廬山下面有個--現在也還叫--白鹿洞書院,這個書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為當時的"四大書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這個地方不叫白鹿洞書院,而是叫"白鹿洞國學"。白鹿洞國學是個什麼意思呢?是所學校。可見,在中國歷史上,"國學"這個概念是有的,"國學"這個名詞是有的,但歷來講的所謂"國學",都是指"國立學校"的意思。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 國子監設有禮、樂、律、射、御、書、數等教學科目。

  近代以來所謂"國學"一詞,有學者認為源自日本,江戶時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滿等提倡對日本的古代典籍進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國學"之稱。"五四"運動期間,陳獨秀等發起新文化運動,將中國的落後捱打歸罪於二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歸罪於以孔子和四書五經,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進口號。但胡適等人在運動後期則針對性地提出"整理國故"口號,主張"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口號,力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出中西文明的有機結合點,為中國的新生尋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蘇州創辦章氏國學講習會,對國學做了總結性的講解。章炳麟上述幾次演講經過記錄整理,出版了《國故論衡》、《國學概論》、《章太炎國學演講錄》等書,在二三十年代影響很大。章炳麟所謂國學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文學"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對國學範圍的界定。此外,胡適、顧頡剛、錢穆等人也有關於"國學""國故""國粹"的種種論述。 自 "西學東漸"之風后,為了區別開"西學"與"中國之學",便產生了現"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這個國學概念。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批判胡適買辦哲學和資產階級唯心史觀,以及歷次的文藝批判運動,"國學"作為一個口號或名詞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隨著"愛我中華"之風日熾和"中國崛起"口號之響起,尤其是"孔子學院"在海外的遍佈和祭孔大典在國內的連續上演,"國學"又在海內外以前所未有的熱度火起來。

  涵義解讀

  何謂國學?這個詞的涵義有不同的解讀,社會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有學者認為國學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凡是中國的文化學術都屬於國學;亦有學者認為國學是專對治國理政而言的,國學特指"治國理政"之學。但無論怎樣,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

  1、國學的基本定義是什麼?"國學"的現在涵義是"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的,所以國學無可爭議是"中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2、國學門類寬泛複雜,有無主從之分?國學是以先秦諸子百家為根基的,先秦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並無主從關係;如就各時期所起作用而論,諸子百家學說在各時期各相應領域都起著重要作用,所以諸子百家學說並無主從之分。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國學"之名,始之清末。其時歐美學術進入中國,號為"新學"、"西學"等,與之相對,人們便把中國固有的學問統稱為"舊學"、"中學"或"國學"等。國學也可以指中國古代學說。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諸子,先秦諸子的思想及學說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它們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這些思想從各個不同的方面論述如何治理國家。對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有很深遠的影響,慢慢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