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和跳遠專案介紹

  跳高和跳遠大家平時都有接觸過,今天小編整理了關於跳高和跳遠的介紹,歡迎閱讀。

  跳高的專案介紹

  跳高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廣,也是少年兒童最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有跨越式、剪式、俯臥式和背越式等多種跳高姿勢,最流行的是背越式。人體通過助跑、起跳,以背對橫杆的姿勢越過橫杆並以背先著墊的跳高方法叫背越式跳高。

  1896年第1屆奧運會和1928年第9屆奧運會,分別將男子和女子跳高列入比賽。最年輕的奧運會跳高冠軍是聯邦德國的女運動員邁法特,她1972年16歲時奪得奧運會跳高冠軍,成績是1.92米。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男運動員是古巴的索托馬約爾,他在1993年跳過2.45米,女運動員是保加利亞的科斯塔迪諾娃,她在1987年跳過2.09米。

  跳高的技巧方法

  助跑。跨越式跳高從擺動腿一側助跑,助跑路線基本上是直線,助跑角度一般與橫杆成30°—60°。正式助跑之前應事先丈量好步點,起跳點與橫杆投影線距離一般在60—80cm。全程助跑一般在10—15米,步數在6-8步,最後幾步速度要加快,倒數第二步最長,重心最低,擺動腳落地時柔和屈膝前移,蹬腳送髖為起跳腳的前伸放腳做好準備。最後一步稍小,使上體迅速前移向前送髖,為從水平速度過渡到垂直速度做好充分準備。

  二、起跳。跨越式跳高應用遠離橫杆的腿作為起跳腳。助跑到最後一步時,起跳腿以大腿帶動小腿迅速向前伸出,用腳跟先著地並迅速過渡到全腳掌,接著在擺動腿用力蹬伸和助跑水平速度的推動下,身體重心迅速前移,上體及時跟上,起跳腿屈膝緩衝,當身體重心移至起跳點的上方時,起跳腿迅速蹬伸,髖、膝、踝三關節充分蹬直成一直線,擺動腿膝關節微屈,以大腿發力帶動小腿積極有力向前上方擺起,兩臂積極配合擺動,起跳一側臂自然在側下方,另一側手臂隨擺動腿前擺,使身體向上騰起。

  三、過杆和落地。起跳騰空後,身體保持向上騰起姿勢,擺動腿積極上擺,當腳跟越過橫杆高度時,向橫杆一方側擺,使擺動腿的腳、小腿、大腿依次過杆。與此同時,起跳腿積極向上抬起,膝蓋靠近胸部,小腿自然上擺與橫杆平行,接著上體抬起,擺動腿同側臂隨擺動腿內轉下壓帶動身體沿縱軸向內旋轉,使上體和臀部能順利過杆,起跳腿隨著擺動腿的下壓而抬高並繞過橫杆,過杆後用擺動腿領先落地。

  跳遠的專案介紹

  跳遠,又名急行跳遠,田徑運動跳躍專案。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等動作組合而成。運動員沿直線助跑,在起跳板前沿線後用單足起跳,經騰空階段,然後用雙足在沙坑落下,比賽時以跳的遠度決定名次 。

  跳遠是由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部分組成的。它們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因此,正確地完成跳遠技術的各個部分動作,以及實現各部分動作的有機結合是跳遠技術的關鍵。

  跳遠的技巧方法

  助跑

  ***1***助跑的起動姿勢

  助跑的起動姿勢直接影響助跑的穩定性與準確性。助跑的起動姿勢有兩種:一種是從靜止狀態開始,一般採用兩腿微曲、兩足左右平行站立的“半蹲式”,或兩腿前後分立的“站立式”起動姿勢。

  另一種是走幾步或走跳步結合踩上第一個標誌點,行進間開始的起動。第一種方法,前三步的步幅和速度變化較小,有利於提高助跑的準確性。第二種方法,助跑則比較自然,動作比較放鬆。但由於是動態,每次踩上標誌的位置和速度不易控制,對準確踏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助跑的加速方式

  助跑的加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積極加速,一種是逐漸加速。積極加速方式是從助胞一開始就跑得很積極。步頻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上,這種加速方式能較早地擺脫靜止狀態,並獲得較高的助跑速度。其特點是助跑開始幾步的步長較短,步頻較快,上體前傾也較大。這種助跑方式適合於絕對速度較快的運動員。

  但因助跑動作緊張,起跳的準確性差,所以世界優秀運動員很少採用這種方法。逐漸加速方式一股是在加大步長或保持步長的基礎上提高步頻。這種加速時間較長,加速過程比較均勻平穩。因此,跑的動作比較輕鬆、自然。起跳的準確性較好,每次試跳成績也較穩定。劉易斯、鮑威爾等優秀運動員大部採用這種方式。

  跳躍

  跳躍是跳遠專案最關鍵的部分。

  1.原地模仿起跳練習。兩腳前後站立,擺動腿在前稍屈膝,起跳腿在後,身體重心落在前腳上。動作開始時,擺動腿蹬地,起跳腿積極的由後向前邁步,模仿向下放腳的踏板動作,全腳掌滾動著地,隨即緩衝和蹬伸起跳,同時兩臂要配合雙腿的動作積極擺動。要和身體各部分配合協調,起跳腿蹬伸迅速,擺動腿向前上方擺動積極,身體重心迅速跟上。

  2.在跑道上連續做緩跑三步或五步結合起跳的練習,用擺動腿落地。

  3.學習起跳後騰空步動作的練習。在跑道上助跑四至六步,起跳後完成騰空步動作。下落時以擺動腿落進沙坑,接著向前跑出。

  騰空

  起跳離地以後可以用“蹲踞式”、 "挺身式"或“走步式”的動作使身體在空中保持平衡併為落地動作做好準備。在空中保持起跳姿勢,然後兩腿在體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就是“蹲踞式”跳遠動作。“挺身式”的跳法是在空中上體充分伸展或稍有挺身動作,為使動作更加舒展、自然、連貫,兩臂可經身體兩側 向下後方擺,同時兩膝微屈保持在空中平衡滑行,當滑行進入下落時,兩臂自體側繼續向上向前繞環,同時兩腿由身後擺至身前,抬起伸直,落入沙坑。有更多的人採用“走步式”和更接近於跑步式的動作。

  有利於把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協調而自然地結合為一個完整的連續動作。一些身材相對矮小而動作靈活的運動員往往是上體充分伸展,兩腿以髖關節為軸,做大幅度的前後擺動。而身材高的運動員多是上體直而穩定,兩腿的動作幅度不大,幾乎完全是在空中跑步的動作。

  臂的動作和跑時的擺動一樣,是以肩為軸與同側腿相反而與異側腿一致做繞環動作,以保持身體的平衡。空中動作是按個人保持在空中平衡的需要而產生的。騰空階段是起跳的繼續,是落地的準備。無論跳哪一種姿勢,都必須把起跳動作做充分。

  落地

  運動員在空中進入下降階段,開始準備落地。首先是兩腿同時或先後屈膝至體前,然後小腿隨慣性擺出伸直,這一系列動作主要由收腹舉腿的力量完成,上體應保持穩定。兩臂自上方經前向下的繞環動作,是保持平衡的補償動作,當兩腳進入沙坑時,腳尖應勾起,兩腳間保持約30釐米的距離。落入沙坑後要立即屈膝緩衝,兩臂上提以提高身體重心,順勢立起。

  優秀運動員熟練地掌握了技術,可以利用向前的慣性在空中做充分的滑行,因此在落地時應有“自由落體”的感覺。落地時向前撲倒、後倒、側倒的方法會使完整動作遭到破壞,往往達不到更好的成績。

  跳遠是一項大強度的運動專案,它的完整過程明顯地表現出速度、力量、 技術的突出作用和其他各種身體素質綜合發揮作用的重要意義。因此,多年訓練安排是必要的。各項球類活動及其它發展速度和力量的運動專案以及田徑多項,做為訓練手段也一直在跳遠訓練中佔著重要地位。

  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襬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儘量往後擺。

  要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擺動時一伸二屈降重心,上體稍前傾。

  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並充分展體。

  要點: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擺要協調,空中展體要充分,強調離地前的前腳掌瞬間蹬地動作。

  落地緩衝:收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後擺動,並屈膝落地緩衝。

  要點:小腿前伸的時機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後襬,落地後往前不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