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哲學語錄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可以用來闡述哲學道理的句子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精選篇】

  1. 學佛就是在學做人而已。

  2.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3.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問自已,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4. 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5.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6. 緣分不同,所以看法不同,有的人喜歡你,有的人不喜歡你,這都是正常的。你能左右別人嗎?把自己的心管好,不要執著這些。

  7. 在你貧窮的時候,那你就用身體去佈施,譬如說掃地、灑水、搬東西等,這也是一種佈施。

  8. 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為身。

  9. 真心虛靈,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純善無惡。

  10.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11. 感謝上蒼我所擁有的,感謝上蒼我所沒有的。

  12. 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13. 學佛不是對死亡的一種寄託,而是當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4. 佛陀從不勉強別人去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訴眾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惡?善惡還是要自己去選擇,生命還是要自己去掌握。

  15. 所謂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別心、是非心、得失心、執著心。

  16. 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誇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17. 一個常常看別人缺點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夠好,因為他沒有時間檢討他自己。

  18. 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是非天天有,不聽還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麼辦?真正的佈施,就是把你的煩惱、憂慮、分別和執著心通通放下。

  19. 如果你真的愛他,那麼你必須容忍他部份的缺點。

  20. 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

  【熱門篇】

  1.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別人瞭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瞭解自己。

  2. 別人永遠對,我永遠錯,這樣子比較沒煩惱。

  3. 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4. 未成佛果,先結善緣.

  5.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6. 有分別心念佛是雜修雜念,無分別心念佛是專修專念。

  7.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8. 與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實,你不如去接受它,這個叫做認命。

  9. 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10. 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

  11.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12. 當你手中抓住一件東西不放時,你只能擁有這件東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機會選擇別的。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13. 你硬把單純的事情看的很嚴重,那樣子你會很痛苦。

  14.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15. 一切皆為虛幻。

  16. 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17. 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8. 生一世,貧與富、貴與賤、榮與辱、得與失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學會擺脫慾望的纏縛,學會遠離誘惑,學會在生活中尋找一個平衡的座標。

  19. 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20.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經典篇】

  1.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2. 不要因為眾生的愚疑,而帶來了自己的煩惱。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3.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生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就看你會不會用?

  4. 如果你自己明明對,別人硬說你不對,你也要向人懺悔,修行就是修這些。你什麼事都能忍下來,才會進步。就是明明是你對,你也要向他人求懺悔,那就是修行了。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5.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

  6. 自美三寸舌頭,一日改頭換面,輾轉吞食,那時痛苦恨悔,無人能釋。

  7. 住相佈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8. 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9. 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10. 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11.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12. 知晝則知夜,知始則知終,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後安身立命之處。

  13.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14. 一切眾生皆自空寂,真心無始,本來自性清淨。

  15. 一水一山何處得?一言一默總由伊;全是全非難背觸,冷暖從來只自知。

  16.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17. 永遠扭曲別人善意的人,無藥可救。

  18. 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19.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20. 欲得一如,但佛與眾生一時放下,則無了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