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素材

  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我們可以做清明節手抄報來宣傳關於清明節的相關知識。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簡單的清明節手抄報,一起來看看吧!

  整潔美觀的清明節手抄報

  清明節手抄報素材

  清明節習俗蹴鞠的來源

  每年清明節時,大家都有很多很熱鬧的習俗活動,比如有掃墓、放風箏、吃寒食、蹴鞠、插柳、踏青、盪鞦韆等等活動。那麼大家都知道清明節習俗中蹴鞠的來源嗎?小編這就為您一一道來!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唐·王建有一首《宮詞》,描寫在寒食清明節這一天,宜春院的伎女以蹴球為樂。每年的寒食節,從民間到皇宮都有禁菸火,吃冷食的習俗,都要郊遊或參加一些文體活動,以消除寒食吃冷食的積滯。

  唐·王維的《寒食城東即事》詩就描繪了寒食節蹴鞠的習俗:“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蹴踘屢過飛鳥上,鞦韆競出垂楊裡。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詩中寫高超的蹴踘技巧,可以玩出各種花樣,男兒們此時不免要炫耀其身手:“蹴踘屢過飛鳥上”,可見踢球之高;而女孩們則穿著打扮入時,於垂楊中蕩起鞦韆,“鞦韆競出垂楊裡”,有如飛仙一般,吸引了眾多少年的目光。杜甫《清明》詩中也說:“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說明了我國各地都有蹴鞠活動的習俗。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有種叫蹴鞠的體育遊戲,有好事者稱此藝乃現代足球的鼻祖。其實,只能說蹴鞠與足球很相似,從球本身的構成及運動遊戲規則來看,二者並非一回事。晉人郭璞在《三蒼解詁》中稱,蹴鞠是一種毛丸,可蹋戲。漢朝劉向認為,蹴鞠為黃帝所創,是當時的一種軍中游戲。劉向的話當然是信不得的,蹴鞠大概起源於戰國時代,《史記》曾記載戰國時山東臨淄一帶就流行蹴鞠。

  清明節放假週記

  對於清明,我頗有感悟,想到過清明要去掃墓,覺得有些怕;清明又可以放假,又覺得有些高興,也不知自己是否真正的去感受清明,更不知人們是怎樣對待清明。

  “兒子,走啦。”隨著父母的呼喊,我們上了車,往老家趕去。車上,我瞥見高速路旁的山上有許多人在掃墓,我不禁沉思:清明,對於人們來說真的這麼重要嗎?但仔細的看,我發現人們不是在真正的掃墓,而是在攀比。看,那邊的人燒的是高等的香、名貴的冥紙,用的是質地好的掃把;這邊的人燒的是更高檔的香、冥紙,用的是更漂亮的掃把。這還是真正的掃墓嗎?我望著這些人,有些傷感,千年的文化就這樣散去,現代的攀比則迅速崛起,既然是這樣,又何必去掃什麼墓、祭什麼祖呢?

  到了老家,我隨著父母來到祖墳前,開始一系列的祭祖活動。燒香時,我又瞥見有幾戶人家正在掃墓,他們不像我在車上看見的那樣,而是用樸實的用具,真誠的心去掃墓的。我又有些欣慰,畢竟千年傳統還沒有完全散去,還有些殘存在民間裡。

  掃好墓,祭好祖,我們又坐車回去。路上,我特地一下掃墓的人們,他們正互相指責、謾罵,我不禁感到有些好笑。

  清明,一個佳節,又是一個消退中的佳節,只希望人們能放下攀比心理,做到真正的掃墓、祭祖,千年名族文化才能回到民間。

  下雨了,或許老天也在為人們的行為感到悲哀吧……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