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打破固有的思維例子

  打破固有思維模式,突破常態的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是逆向思維。關於打破固有的思維例子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打破固有的思維例子,一起來看看吧!

  打破固有的思維例子

  租戶們抱怨樓裡電梯服務極差。他們說,上班高峰時,等電梯的時間超長。因此,有好幾家租戶威脅說要解除租約搬走。辦公樓的經理於是向一家從事電梯系統設計和執行的專業工程公司求助。

  工程師們在聽了對問題的描述之後,做了時間調查,確認等電梯的時間著實有點兒長。於是,他們對經理說,有三種辦法可以緩解當前的局面。第一,增加電梯數量;第二,把現有電梯換成速度快一點的電梯;第三,可以引進電腦控制,要是這樣做,上述兩種選擇要不要都可以。這樣的話,樓上沒人等電梯時,通過電腦控制可以讓無人乘坐的電梯下到一樓。一般來說,舊電梯要先上到樓房的頂層,然後再返回一樓。

  管理人員授權對此進行研究,以確定哪種是最佳方案。研究表明,由於樓房年代久遠,上述工程方案都不能經濟地解決問題。工程師說,管理人員只得永遠忍耐這個問題了。

  有一位年輕人並沒有關注電梯的效能,他所關注的是人們只等待幾分鐘就抱怨這一事實。他自問道,他們為何只等很短的時間就怨聲載道呢?他得出的結論是,抱怨是無聊的結果。因此,他認為,問題就是如何讓這些等待者在等待過程中心情愉悅地打發時間。他提議在上電梯的地方安裝幾面鏡子,這樣的話,那些等電梯者就可以看看鏡中的自己或別人,但卻看不出來他們在照鏡子或看別人。經理採納了他的建議。鏡子很快裝好了,成本低廉。等電梯時間長的抱怨聲也隨之消失了。

  今天,高樓裡電梯走廊甚至電梯裡安裝鏡子的做法已是司空見慣。

  打破固有的思維事例

  搬家

  相傳,大英圖書老館年久失修,在新的地方建立了一個新的圖書館,新館建成後,要把老館的書搬到新館去。這本來是一個搬家公司的事,沒什麼好策劃的,把書裝上車、拉走、擺放到新館即可。問題是預算需要350萬英鎊,但圖書館裡卻沒有那麼多錢。眼看雨季就要到了,不馬上搬家,這損失就大了,怎麼辦呢?

  正當館長苦惱的時候,一個館員問館長苦惱什麼?館長把這個情況給館員介紹了一下。幾天之後,館員找到館長,告訴館長他有一個解決方案,不過仍然需要150萬英鎊。館長十分高興,因為圖書館有能力支付這些費用。

  “快說出來!”館長很著急。

  館員說:“好主意也是商品,我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館長更著急了。

  “如果把150萬都花盡了,那權當我給圖書館作貢獻了;如果有剩餘,圖書館把剩餘的錢給我。”

  “那有什麼問題?350萬我都認可了,150萬以內剩餘的錢給你,我馬上就能作主!”館長堅定地說。

  “那咱們籤個合同?”館員意識到發財的機會到了。

  合同簽訂了,不久就實施了館員的搬家方案。花150萬?連零頭都沒有用完,就把圖書館給搬完了。

  原來,圖書館在報紙上發出了一條驚人的訊息:從即日起,大英圖書館免費、無限量向市民借閱圖書,條件是從老借出,還到新館……。

  啟示:

  創造性思維的一個表現是,敢於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進行習慣於自始自終地用一種思想去觀察和解決問題。結果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桎梏”,逐漸形成一種思維定式,從而阻礙了我們前進的步伐。其實,有時成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只需要我們反過來想一想。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造就你自己的規則

  按照古代寓言書的記載,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註定成為亞洲王。

  所有試圖解開這個複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後來輪到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後來他說:“我要建立我自己的解結規則。”他拔出劍來將結劈為兩半。他成了亞洲王。

  如何打破固有思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早上起床,梳洗,駕車出門,等到了目的地,突然有一點恍惚,好像剛剛所有的一切都出於一種“自動駕駛”的狀態,這就是“潛念”。

  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陷入“潛念”帶來的困惑中:比如我們剛剛接手一項工作時,會讓我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發揮我們最大的潛能。可是,一旦工作慢慢上手後,每天的工作生活就進入了一種“簡單重複”的狀態中,久而久之,我們就過起了單調無趣的生活。

  於是,我們不斷的逃離,接受新的工作,然後再一次次迴圈往復。生活就像被某一種魔咒籠罩一樣,不斷的困擾著我們,讓我們喪失對生活或工作的激情。

  其實,我們只是缺少“專念”而已。當我們運用專念去思考,就會洞察到我們每分每秒看似重複的工作與生活,其實都是不同的,我們有新的背景,新的認知,新的角度和新的想法。

  我們會發現,同樣的食材,可以排列組合成不同的美食,同樣的音樂帶給我們不同的感悟,同類型的方案,也可以持續的創新和改善。

  古羅馬哲學家皇帝馬克•奧勒留說過,“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思想打造的。”如何才能克服單一視角,從重複呆板的固化工作習慣和潛念思維中逃離開,用飽滿的熱情接受每一天不同的挑戰,發現生活和工作中的新樂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