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學習地理的技巧

  地理課是學生認識地理環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必修課程。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採用恰當的方法。下面由小編給你帶來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培養空間概念,學會正確的讀圖、用圖方法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課區別於其他學科課程的突出特點,於是有人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只要掌握了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用圖習慣,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經掌握了學習地理課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要知道地理知識不僅存在於課本的文字當中,也蘊含於地圖之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注意隨時運用地圖,查閱地圖,善於從地圖中發現地理知識,尋找地理規律。長期堅持下去,你就能夠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圖,文字和圖象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正確的空間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讀圖要注意先後順序,先看圖名、圖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該圖表現的主要內容、範圍等,再觀察圖的具體內容。觀察要仔細全面,不要漏掉每一個資訊。

  二、理解與記憶相結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與地圖、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岩石圈、大氣運動與天氣氣候、水迴圈與洋流***、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等,這部分內容偏重於理解。

  特別是在地球宇宙環境中,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應用、晝夜長短的變化、大氣的運動、洋流、等值線圖等內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運用邏輯思維。

  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規律,才能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同時,需要多做練習,重視解題過程、解題思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產業活動、世界地理、中國地理等應側重於記憶,但並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要多總結、歸類,形成自己的看法,學會運用觀點,結合實際,進行評價反思。

  三、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有助於學生減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題型分為選擇題和綜合題,解決選擇和綜合題的方法有所區別。

  ***一***選擇題的解題技巧

  對那些地理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地理選擇題尤為重要,因為選擇題為考生圈定了一個思考範圍和選擇範圍。

  1. 肯定法。

  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查記憶性知識,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題。當我國西部地區河流普遍處於枯水期時,通常會出現的地理現象*** ***

  A. 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乾燥

  B. 巴西南部熱帶草原炎熱乾燥

  C. 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

  D. 澳大利亞大陸晝短夜長

  答案C。通過分析題幹得出,此時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選出來。

  2. 排除法。

  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就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幹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再看答案是否前後矛盾。這樣可以降低難度,縮小範圍,減少錯誤。

  如:圖中箭頭所示為風向,該天氣系統所在位置及名稱為*** ***

  A. 南半球,氣旋

  B. 南半球,反氣旋

  C. 北半球,反氣旋

  D. 北半球,氣旋

  答案D。通過分析,判斷氣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為氣旋,可以排除B、C選項,再看氣流的旋轉是逆時針,判斷為北半球。

  3. 優選法。

  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幹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就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4. 轉換法。

  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比其他選項更直接,利於選擇。

  5. 圖示法。

  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於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二***綜合題的解題技巧

  首先對問題進行分類,看清題目問的是哪一類問題,如:特徵類、評價類等。特徵類就需要從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自然型別包括位置、氣候、水文、生物等;人文型別包括農業、工業生產特徵等。評價類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可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來表述。

  其次,在解題過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驟。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圖,文字要圈出關鍵詞,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括圖例、註記、文字、線條等。分析材料的含義和用意,可以用在什麼地方,再將所有能用的條件進行歸納。

  第二步審題,通過分析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絡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題的思路。

  第三步解答,在解答過程中,要聯絡題目給出的條件,逐次表述,要有條理性,解答時,可對知識點逐一編號,這樣就會一目瞭然。

  學習地圖的方法

  1、直觀讀圖法

  各種地理圖表中,有些圖表的內容是較淺顯易見的,直觀讀圖法多適用於講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如在講我國降水量的空間分佈時,可先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臺灣的火燒寮和年降水量最小的地方——新疆的托克遜,而後在這兩點間劃一直線,再觀察從東南向西北方向顏色的變化,便可知道“我國年降水量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

  2、縱向聯絡法

  學地理知識也和學其他知識一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用聯絡的方法讀地圖,方可知道新知識的來龍去脈。如中國氣候特點之一的“氣候複雜多樣”,同學們只要在讀好“中國溫度帶的劃分”、“中國乾溼地區”和“中國地形圖”的基礎上,把影響氣候的諸因素聯絡起來,便可得出結論:

  “疆域遼闊,南北跨緯度廣,東西距海遠近差別極大,地勢高低相差懸殊,地形型別齊全,分佈錯綜複雜是造成氣候複雜多樣的主要原因。”又如世界氣候型學習、亞洲主要山脈、高原與河流走向之間的關係等皆可用縱向聯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