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速讀之什麼是速讀訓練

  全腦速讀,或稱“速讀”,“快速閱讀”。科學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各自分管並對不同的資訊內容處理:其中右腦主要是對圖形和影象進行記憶和加工,而左腦主要是處理諸如邏輯、數字、文字等等非形象化的資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什麼是速讀訓練吧,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速讀訓練首先起源於美國。20世紀初,在“經濟巨浪”和“文化巨浪”的衝擊下,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日常檔案及出版物猛增,若仍以傳統的閱讀方式來閱讀的話,人們肯定會墜入茫茫書海,被資訊淹沒。據調查,在現代歐美髮達國家,高階管理人員,特別是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一類職務的人員,每天要花 3/4的工作時間閱讀各種資料檔案。用於創造性工作的時間僅為1/4。

  然而起初,速讀訓練的發展速度是十分緩慢的。促進其迅猛發展的卻是一個與速讀研究毫不相干的發現。

  當時,英國空軍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許多駕駛員在飛行過程中不能及時地辨認遠處的飛機,他們的瞬時感知能力亟待提高。為此,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設計發明了一種叫做速視儀的裝置,它可以讓敵機和友機的形象在螢幕上以不同的時間顯示,顯示的尺寸也可大可小,訓練時,首先讓圖形以較長的時間、較大的尺寸顯示,然後逐漸縮短顯示時間,縮小顯示尺寸。人們驚奇地發現,當小得像一個斑點似的飛機圖形以1/500秒的速度在螢幕上閃過時,經過訓練的飛行員仍可辨認。人眼的瞬時感知能力是多麼的強大啊!

  此項發現,對速讀訓練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自此以後速讀訓練法迅猛發展。經進一步研究發現,人眼可以在1/500秒的時間裡辨認4個非常小的字母。照此算來,經過訓練的普通人可以在一分鐘的時間裡,分辨12萬個字母,如果按每個單詞平均6個字母來計算,就相當於兩萬個單詞。而現在美國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只有每分鐘200個單詞,只是其閱讀能力的1%。可見,人們在閱讀上的潛力是多麼巨大!

  現在,在美國已有專門研究和傳授速讀訓練法的速度學院,可以為學習者授予博士學位。甚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斯坦福大學、伊利諾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以及英國的劍橋大學、倫敦大學、紐卡斯爾大學,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大學,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和南非的開普敦大學等 10餘所知名學府的心理學家、腦神經學家、語言學家,共同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速讀訓練、記憶的小組。他們的課題稱為 PSR***Plan of Speed Reading***,專門致力於速讀訓練計劃的研究。

  此外,發展速讀訓練較早的國家還有日本、韓國、法國、前蘇聯等國家。

  中國曾一度閉關自守,當世界各地的人們已經開始接受速讀訓練訓練,迎接知識巨浪挑戰時,這裡的人們還在沿用著傳統的閱讀方式。改革開放之後,速讀訓練才在我國逐漸開展起來。屈指算來,速讀訓練在我國已有將近20年的歷史,在這20年中有許多人致力於快速還茫然不知。在美國,一個普通素質的男孩兒,為完成一篇小論文,可以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讀數百本圖書。一位大學生,每天閱讀數萬、數十萬的資料,更是一件平常的事。而在我國,一位碩士研究生,也很難保證為寫畢業論文而看完上百本圖書。難怪許多出國留學的研究生驚訝於美國學生的閱讀速度,中國的學生用傳統的閱讀方法,一天只讀幾萬字就已累得筋疲力盡了。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人對速讀訓練有諸多誤解,對速讀訓練持懷疑態度。我們編纂這套讓學習提速教材的目的,就是向大家講述速讀訓練的科學道理和科學的訓練方法,使它成為每一個人的學習工具,從而在更短的時間裡吸取更多的知識,迎接時代的挑戰。
 

  下面小編再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速讀訓練的訓練方法,供大家參考和學習。

  傳統的閱讀方法,一般是通過一個字一個字的默讀

  在看到文字的同時,大腦中發出聲音,經過耳朵的感知,然後達到理解

  用一個簡單的流程來表達傳統的閱讀方式:字---看---音---聽---想---理解

  人們通常說話的語速,每分鐘大概為160—180個漢字,快一些的可以達到250—300字。

  如果你用傳統的方法來閱讀,由於受到語速的影響,一般閱讀速度通常不會超過300字/分鐘

  而快速閱讀的主要原理,就是直接從詞語***句、段***入手 ,整體的感知文欄位,最大限度的克服文字的發音,直接在大腦中理解。

  用一個簡單的流程來表達傳統的閱讀方式:字---看---理解---想

  這樣,通過擴大攝入量,閱讀不再受到說話語速的,大腦所接收的資訊更多、更快 ,大腦的注意力會比普通閱讀更高度集中,因此,理解率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有所上升。

  而普通的閱讀方式,由於閱讀速度慢,大腦容易走神

  而且閱讀時間過長,後面忘了前面,所以理解率反而會更低。

  對於比較抽象、比較難理解的專業書籍,以快速閱讀的方式

  也仍然可以獲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可以有效地提升專業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