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記憶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短時記憶即保持時間在1'以內的記憶,短時記憶也有屬於自己的記憶特徵。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短時記憶的基本特徵,歡迎參閱!

  短時記憶的基本特徵

  1.容量有限

  短時記憶的容量又稱為記憶廣度,指彼此無關事物短暫呈現後能記住的最大數量。

  美國心理學家 Miller 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的刺激專案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短時記憶廣度與識記材料的性質和個體對識記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內在聯絡。 組塊能夠有效的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組塊是短時記憶容量的資訊單位,指將若干單個刺激聯合成有意義、較大資訊單位的加工過程,即對刺激資訊的再編碼。

  例如,要記住2824714932這樣一個電話號碼,若把它分成28***局號***、2471***總機號***和4932***分機號***3組,就能減輕記憶的負擔,擴大記憶的容量。

  2.時間短暫

  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複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鐘。

  3.複述的作用

  複述是指通過語言重複剛剛識記的材料,以鞏固記憶的心理操作過程。在有複述的情況下,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的學習材料會向長時記憶轉移。

  實驗表明,學習任何材料以後,若使用分心技術干擾複述的進行,短時記憶的遺忘就會迅速發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婦讓被試識記三子音連串後立即對某3位數進行“倒減3”的出聲運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鐘減出1個數,以干擾被試的複述。結果發現,間隔6秒,有68%的被試不能回憶,間隔18秒,則有將近90%的被試不能回憶起三子音連串。B.B.默多克不僅用三子音連串,還用三詞組合作為實驗材料,用上述方法做過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複述分為保持性複述和精細複述。前者又稱簡單複述和機械複述。後者又稱整合性複述,它使短時記憶中的資訊得到進一步加工和組織,使之與個體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絡,從而使資訊轉入長時記憶中。

  短時記憶的相關概念

  工作記憶,是認知活動的工作平臺,它包含從瓦解接受資訊,從長時記憶中提取資訊,以及對這些資訊進行操作。 工作記憶模型在某些方面比短時記憶更近一步,它與人類複雜的認知技能有關,尤其與言語理解、詞彙學習、閱讀理解、寫作、邏輯推理、複雜學習等方面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絡。

  Baddeley 和 Hitch 提出工作記憶模型,其中包括中央執行系統,視覺空間初步加工系統和語音環路。

  認知心理學按照資訊儲存時間的長短以及資訊的編碼、儲存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把記憶分為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外界刺激以極短的時間一次呈現後,一般保持時間5-20秒,在無複述的情況下不超過1分鐘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只有7±2個單位。一般說的記憶的廣度就是指的短時記憶的容量,因為長時記憶的容量無論就記憶的種類或者數量來說都是無限的。

  短時記憶是一種認知資源集中於一小部分心理表徵的內在機制。

  短時記憶的資訊編碼以聽覺編碼為主,也存在視覺編碼和語義編碼。

  斯滕伯格採用加法反應時,以記憶掃描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資訊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掃描方式進行的。

  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區別

  瞬時記憶

  也稱感覺記憶,資訊儲存時間極為短暫的記憶,通常指儲存特時間在o.25秒至2秒鐘以內的記憶。

  例如在公交車上,看著路邊的風景,途中看到的事物會在腦中短暫停留,但很快就消失,但如果途中看到一個感興趣的圖景,就會經過注意後會轉入短時記憶,保持在腦中的時間也會增長。

  短時記憶

  也稱工作記憶,保持時間不超過1分鐘的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個組塊。學生聽課做筆記,對教師的話予以注意,記錄下來,未經過複述、和特別的加工時,保持的時間仍然很短,很快還會忘記,因此學習過程中強調的是長時記憶。

  長時記憶

  持續時間1分鐘以上甚至保持終生的記憶,它是對短時記憶加工和重複的結果。例如說英語單詞的反覆背誦和默寫以及重複使用,使得對於單詞的記憶成為永久的記憶,因此長時記憶又稱為永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