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記憶力

  記憶,是學習的重要環節,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學生記憶力不好怎麼辦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給孩子確定明確的記憶目標

  在日常教學中,老師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並非記憶力不好,而是每當上課時,他不知道這節課要學什麼,或者學了也不主動去理解、記憶。 所以上課伊始,教師就應簡練、明確地告訴學生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能夠把自己的精力集中於既定的內容上。這樣,學習的效果就會更加明顯。

  2、調動各種感官去記憶

  讀書有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口去朗讀,用眼去觀察,用筆去勾畫,對於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非常有幫助。

  3、教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記憶方法

  法國生理學家貝爾納說:“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的方法可能阻擋才能的發揮。”如果教師從來不都不教給學生一些有趣的記憶方法,學生很易陷入死記硬背的泥潭。圖畫記憶法,如記憶一些古詩名句,可據意畫一簡筆畫;字頭法;聯詞成句法等都是簡單易行的好方法。

  4、常做記憶的體操——背誦

  背誦從古至今都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但新課程實施以來提倡背誦似孚有教學生 “死記硬背”和增加學生負擔之嫌。其實,人的大腦是“用進廢退”的。適當內容的背誦非但不會“增負”而且會“減負”。著名的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記憶不應當得到休息,因為沒有一種能力比它更易動作,你要每天找點東西給記憶記,因為你愈是多給它記,它便愈能誠實地記住;你愈少給,它便記得愈不誠實。”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從1979年春天開始領著全班同學每天早上背10分鐘語文課文或英語單詞。天長日久,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將背誦變成語文課堂的一種習慣。

  法國的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要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當這種興趣已很濃的時候,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確實是所有優良教育的基本原則。再加上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並運用優良的記憶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儲存於大腦,這樣數管齊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提高。

  小學生記憶力的培養

  1、過電影法: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有意識地在大腦中回憶從早到晚所幹的每一件事情,回憶得越清晰越好。

  2、死記硬背法:對無關緊要的事情主動啟動大腦去記憶,如記數學定義等。運用此法進行最好。

  3、與熟悉事物連線記憶法:對不熟悉的又要記住的東西,有意識地尋找與最熟悉事物之間的相似點來進行記憶。運用這種方法,自我訓練的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4、分類記憶法:將需要背的一些東西,分成幾大類,每大類裡面又分幾小類,這樣學生就容易記憶了。

  5、筆錄記憶法:將自己認為重要或突然想到的東西,用一小本記錄下來。所要記的內容寫一遍比背五遍效果要好。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記憶力

  一、培養有意識記

  1、要使學生明確自己活動的目的任務,並願意為此目的任務而努力。低年級學生往往不懂得主動向自己提出識記任務,這與他們的學習要求不相適應,為發展有意識記能力,老師應要求學生自覺地、獨立地向自己提出識記上的任務,使他們由被動變為主動。

  2、向學生提出適當的長遠識記任務。這樣,學生就會發揮能動性,並主動運用一些記憶方法,使識記材料在大腦皮層留下的痕跡更深一些。

  3、教會學生獨立地自覺地檢查自己的記憶效果。低年級學生一般還不善於自我監督檢查,有的甚至不明白怎樣才算學會,怎樣才算記住了。老師要教會學生自覺地檢查自己的記憶效果。

  4、充分利用無意識記。無意識記記起來較為輕鬆,不易疲勞。利用無意識記的具體方法有:一是利用形象可感的材料,如:課件;二是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三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是日常生活的潛移默化。

  二、培養意義識記

  1、幫助學生理解識記內容。對有意義的材料,儘量讓學生在理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識記;對無意義的內容,儘量賦予人為意義後加以記憶。只有很好地組織起來的資訊,識記後才不容易遺忘。

  2、教給學生良好的方法和策略。如把詞和形象結合起來識記;在識記前對材料進行分析;運用比較、分類、分段等方法。

  3、適當訓練機械記憶能力。學生學習基本上是要求意義識記,但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機械記憶。小學生的機械記憶能力較好,應適時讓他們記一些難以賦予意義的重要知識。

  三、加強複習,防止遺忘

  這主要是要求學生及時複習,及時強化,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學習和複習,將知識條理化、網路化,形成知識系統等。

  記憶是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基本手段,學習離不開記憶。然而,記憶力和注意力又是分不開的,在家長和老師想要提高孩子記憶力的同時,一定別忘了對其注意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