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景的小學散文

  描寫冬天景色的文章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寫在晚冬的風雪中

  雲海,湧動著刺骨的寒風,寒風,卷著漫天的大雪,大雪,滌盪著紅塵中汙濁的空氣。飛雪狂舞,鬆託白絮,寒山無徑,浪潛冰底 。大自然的音符,凝固在雪與風的樂章中。

  在這大雪紛飛的季節裡,在這冰天凍地的世界中。紅塵中的貪婪,紅塵中的慾望消失的無影無蹤。貪婪和慾望,駭怕這漫天的大雪會把它們,冰封在厚厚的白雪下面,永不解凍。

  那些溫情而又慈善的人們,卻喜歡這飄飄灑灑的雪花。他們穿得暖暖的,在雪中散步,在雪中嬉戲,是那樣的安穩,那樣的快樂。歡快的笑聲,伴著西北風,伴著飄落的雪花,傳的很遠,很遠。

  這時的大地,沒有了貪婪殘酷的秋收,沒有了慾望肆意的橫流。一切變得那樣的寧靜,那樣的潔白。滾滾紅塵被凜冽的寒風吹向了無名的角落,人們盡情的享受著這片刻間的,乾乾淨淨的世界。

  我想,大地是有記憶的。每到這個季節,它就卸掉春天的綠色,脫掉夏日的濃裝,伸開雙臂,坦露胸膛,去接納這美麗的雪花和雪花帶來的柔情。讓山變成白色的龍,讓水化做淡藍色的玉。素妝淡抹,裝點江山。

  下雪的時候,人們總是躲在溫暖的屋子裡,約上好友,燙上一壺老酒。邊慢慢的喝著。邊談論著外面的天氣;談論著一年的收穫;談論著女人;談論著孩子,更多的是,談論著人間的不平事。當他們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便大喊大叫,好象們他要倒轉乾坤;好象他們就是偉大的救世主;好象他們是人間最公正,最清潔,最乾淨的人。他們脫掉皮襖,釋放酒的熱烈,釋放著酒帶給他們的無盡豪情!這讓人激動無比的熱情,烤化了窗上的冰凌花。

  雪還在下著,風還在颳著,冷冷的寒流仍然在大街小巷中滾動著。根本不去理會小屋中的豪情,小屋中的熱烈。噢!我終於明白了,只有雪可以在乾坤中漫步,只有風可以在人世間自由的行走。當他們停住腳步的時候,冷月,才慢慢的走出寒宮,對著人們冷冷的淺笑。

  風停了,雪住了,遠處起伏的山峰變成了白色,如同洶湧的雪浪。在這茫茫的雪海中,卻聽不到澎湃的濤聲。幾株小草,在雪地上露著點點枯黃的草尖,眺望著不遠不近的春天。只有雪下那不凍的泉水,仍然涓涓的流淌著,散發著濃濃的,暖暖的霧氣,讓它周圍的樹和草,結上了厚厚的寒霜,就好象冬天裡盛開的冰花,讓人心曠神怡,讓人無比的愜意。

  有人說冬天的風雪,冬天的景色不會長久的停留在人們的眼中。可是,沒有人知道這迷人的季節,走了多少次,又來了多少回。也許,只有在大地冰封的記憶中,能夠得到無聲的回答。

   :這個冬天

  這個冬天,冷得乾脆,冷得絕決。雪是這個冬天裡絕對的主角,它時而輕盈、時而厚重,時而招人憐愛,時而惹人煩厭。不是在空中狂魔亂舞,就是在樹幹、枝頭或是牆角屋簷,倦縮成各種頑皮的形狀,神態安然地享受著這久違的寒冷。這個冬天,冷得純粹,冷得真實。睫毛上的霜花,圍巾外結晶的呵氣,無處不在的踏雪行路的咯吱咯吱聲,都在艱辛中掩著溫暖映著鄉情。

  ??相比於南方的陰冷,矯揉,北方的冬日格外地清爽,直接。北風伴著漫天飛雪,不給猶豫的行者半點暇想,一門心思——回家,回家,那盞為牽掛點亮的燈彌足珍貴……

  ??這個冬天,人可以堂而皇之地遁形,用圍巾帽子將頭包得嚴嚴實實,只露兩隻眼睛,看熟悉的陌生人,隱藏嘴角的冷漠,彰顯眼神的熱烈;這個冬天,擠公交車,雖陌生但可以取暖。原來實現人與人之間轉瞬間親密無間的,只是一個皚皚的季節。

  ??這個冬天,除了夜晚的霓虹看不見豔麗的顏色,臃腫的棉服,揮之不去的雪,濃得發酶的霧靄,處處留痕的足印,還有漫漫長夜後窗外沁入心脾的清冷,一切都是黑的、白的、灰的、無色的,抬頭望,天也灰濛濛,曾經色彩斑斕、衣袂翩翩的季節似乎已恍如隔世。

  ??這種滴水成冰的寒冷倒適合重口味的北方人,剛剛柔媚如水,轉而堅硬如冰,不掩飾不虛偽不拖泥帶水。與其誠惶誠恐地綠著,不如踏踏實實地死去,然後帶著感恩——復活,那一抹新生的鵝黃格外讓人感動……

  ??“水聲冰下嚥,沙路雪中平”。這個冬天,有真情相擁的暗香,也有拒之門外的冷漠,好在風一直吹向北,雪輕飄飄盡顯嫵媚,在執著的堅守與美好的乞盼間,春慢慢走來……

  ??今夜依舊冷月寒星,唯慶幸,一盞盞燈伴風雪一程。

  :漫話寒潮來襲

  2016年1月24日,是寒潮來襲後最冷的一天。據香港鳳凰網報道,華南地區遭受了近年來少有的極冷天氣,廣州下了雪,是65年來少見的自然現象,人們穿起了棉衣,我國很多地區達到了1月份寒冷的極值。由此,我想起了讀魯迅的作品,其中有“廣州雪花大如席”的比喻,雖說過於誇張,但證明在極寒的天氣,廣州還是會下雪的。

  據網上報道,地處亞熱帶的臺灣地區,罕見島上飄起了雪花,人們紛紛走出屋外,奔向街頭,奔向村鎮田野,歡呼跳躍,舉起手機或相機,爭相拍照雪花飄落難得一見的美好景觀。就連同為亞熱帶的海南島,也冷到了極值,大陸最南端的三亞旅遊景區,日最低氣溫為攝氏5度,往年都在10幾度以上,人們不得不把家中的厚衣服都套在身上禦寒。通過中央電視節目,還可看到海南當地政府有為貧困戶送棉衣棉被的溫暖畫面。

  其實,受強冷空氣影響,本月“大寒”將至的21日至25日,中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已出現大風和強降溫天氣,中東部大部地區出現了入冬以來氣溫最低值,華北北部、長江中下游東部最低氣溫都逼近了1月曆史同期極值。於此同時,歐洲、北美以及日本的部分地區也遭遇嚴寒天氣。電視裡看到美國的東北部華盛頓、紐約一帶,暴雪下到60多釐米深。據媒體報道,美國首都迎來了罕見的“霸王級寒潮”,這對一些美國人來說,將是“一生僅會遇到一次的暴風雪”,民眾爭相囤貨,多家超市商品被搶購一空。而我國的東北黑龍江多地降雪,氣溫達到零下41度,空中噴溫水秒變冰霧,地面倒水瞬間結冰。

  無獨有偶。內蒙古大興安嶺北緣有個“極地村”,那裡沒設氣象觀測點,1月24日村民自測氣溫更是達到零下58度,早已超過了人的正常體溫,人們長年在室內,出門即使把自己封閉的嚴絲合縫,但是唯一露在外面的眉毛,走出火牆屋,立馬就結下晶瑩的冰花。那人們不禁要疑問,這裡的村民是如何生活的呢?他們每家每戶都在屋內修建有火牆,裡面燒著火,一年有10個月不間斷,室內溫度保持在20度至22度,暖意融融。也就是說,只有兩個月可停火,可不穿厚厚的棉衣,即夏天七、八月份。可是有網友問,那裡是農民嗎?他們怎麼種農作物呢?網上沒介紹,我也不得而知,肯定會有生活的門路,不然的話,早就把人凍跑了!再說,人的耐寒能力是不一樣的,從小就在那樣極寒的環境中生活,也肯定有生存的本領,要不,現在中國南極的科考隊員及“北極村”的人們又是怎樣堅持生存和工作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