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科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物理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後閱讀。

  ***1*** 課前閱讀,有的放矢。根據課本內容的不同,結合課文中提出的問題,邊讀邊想。如閱讀“功”這一節,可列出如下提綱:①物理學上“做功”的含義是什麼?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做工”有什麼不同?②做功必須具備哪兩個必要因素?有哪幾種情況不做功?③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計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單位是什麼?通過閱讀,對新課內容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弄清知識點,找出重點、難點,作出標記,以便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時突破,攻克難點。

  ***2*** 課堂閱讀,就是在進行新課的過程中閱讀,對於那些重點知識***概念、規律等***要邊讀邊記。對於關鍵的宇、詞、句、段落要用符號標誌,只有抓住關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準確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閱讀“重力的方向”時關鍵是“豎直”。閱讀“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的課文時,抓住“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和“總保持”。精讀細摳,明確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在閱讀時,若遇疑難,要反覆推敲,為什麼這樣說,能不能那樣說?為什麼?弄清其原團究竟。

  ***3***課後閱讀,結合課堂筆記,在閱讀的基礎上勤總結、歸納。新課結束或學完一章後,結合課堂筆記去閱讀,及時複習歸納,把每節或每章的知識按“樹結構”或以圖表形式歸納,使零碎的知識逐步系統化、條理化。通過歸納,可以把學過的知識串成線,連成網,結成體。以便加深現解,使知識得到昇華。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1***觀察要有主次

  如在觀察水的沸騰時,要圍繞下列問題觀察:沸騰前氣泡發生的位置、氣泡大小、多少,溫度計的讀數怎樣變化?沸騰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溫度計的讀敷是否有變化?停止沸騰時,溫度是否變化?……

  ***2***觀察要有步驟

  複雜的物理現象,應按照一定的步驟,一步步地仔細觀察。如在”研究液體的壓迎”實驗中,可按以下步驟進行:***1***首先要觀察所使用的壓強計,用手指擠壓壓強計盤上的橡皮膜,觀察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兩邊液麵出現的高度差,壓強越大,液麵的高度差也越大。***2***將水倒人燒杯中,將壓強計的金屬盒放入水中,觀察u形臂兩邊液麵是否出現高度差,報據觀察判斷水的內部是否存在壓強?***3***改變橡皮膜所對方向,再觀察u形管兩邊的液麵,根據觀察判斷水是否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其大小有什麼關係?***4***保持金屬盒所在的深度不變,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個側面,比較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有什麼關係?***5***將金屬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壓強隨深度增加怎樣改變?***6***觀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壓強和鹽水的壓強是否相同?

  ***3***觀察時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鋇第一運動定律”前做有關演示時,當觀察了同一高度處的小車從斜面上分別經過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時運動的距離越來越遠後,要認真思考:小車在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大小跟什麼有關?當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時受摩擦力很小時,運動的距離很大嗎?當小車在光滑的平面上***無阻力***運動時,運動的距離將有多遠?經過觀察、思考、推理後,加深對定律的理解。

  3、勤實驗,會操作,提高實驗技能

  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能力,提高實驗技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驗應包括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邊學邊實驗和小實驗。演示實驗起著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可以通過分析物理現象,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

  在學生實驗中,要接觸實驗器材,瞭解實驗目的和原理,嚴格按使用規則和程式親自操作,作必要的記錄,根據實驗內容得出結論,呀襖做到手、眼、腦並用。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規律,學到探索物理知識的方法。

  4、多思考,細比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孔子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在物理學習中,要結合結合教材中的“想想議議”,進行巧妙的設疑,多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規律的內涵和外延,並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時,可先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認識到浸在液體裡的物體不論是上浮的還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著思考以下幾個思考題:***1*** 既然浸在水中的物體都受到浮力作用,為什麼鐵在水中下沉?木塊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樣重的鐵塊和木塊同時放在水裡又會怎樣呢?***3***用鋼鐵製造的大塊在輪船為什麼又會浮在水面呢? 然後通過對放在液體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關係,根據二力合成的知識,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

  對教材上的各種結論,不僅要善於從正面提出問題,還要善於反向思考。如“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而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物體是不是都沒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過反向思考,有助於弄清結論成立的前提,並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物理知識本身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區別。如某些現象相似,但實質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測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學習中一定要積極思維,運用分析、比較的方法,找出異同和聯絡,掌握知識的本質。例如,蒸發和沸騰的異同點就可列表比較。質量和重力、壓力和重力有什麼區別和聯絡等,都可以列表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同時培養自己的科學思維能力。

  5、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為了使學到的知識牢固地銘刻,必須加強記憶。如圖表記憶,順口溜記憶,理解記憶,類比記憶,系統記憶,形象記憶等,這些巧記、妙記,都能縮短記憶週期,使知識資訊貯存得牢固。如果能做到科學記憶,就可以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智慧的倉庫”。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新知識的學習和思考的迅速進行。

  ***1***理解透徹,記得牢

  理解是提高記憶質量的前提。對初中物理中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如“額定功率”、“實際功

  率”、“比熱”等,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否則更易發生混亂。

  ***2***語言簡煉,記得快

  可將一些重要知識編成順口溜,以幫助學生記憶。如二力平衡的條件可編成:“一物一線等值反向”;光的反射定律可編為:“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哪來哪去,角度不變”;電路識別可編為:“簡單電路四元件,源器線加電鍵,逐個順次是串聯,電路分叉屬並聯”。

  ***3***反覆強化,記得準

  對有些知識,需反覆強化記憶。即凡涉及到該內容時就不斷強化剛形成的條件聯絡,並及時運用、鞏固,以加強記憶。

  6、廣訓練,精練習,提高學習成績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練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在練習時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幾點:

  ***1***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適量練習。既要有知識覆蓋面,又要有適當的知識梯度。

  ***2***進行科學的思維活動,不斷探索解題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解題時要認真審題,抓住關鍵的詞句和物理過程仔細分析,同時應反思解題過程,勇於修正錯誤,不斷提高解題能力和思維效率。

  總之,閱讀、觀察、實驗、思維、記憶、練習等方法是相互聯絡、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

  化學

  一、勤於預習,善於聽課做筆記

  課前一定要預習,預習時,除了要把新課內容仔細讀一遍外,還應在不懂處作上記號,並試著做一做課本上的練習。這樣帶著疑問、難點,聽課的效率就會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學內容比較多,知識比較零散,老師在講課時,著重圍繞重點內容進行講授。因此要仔細聽課,認真做筆記,這不僅有利於進行課後複習,掌握重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預防上課時“走神”。

  二、常複習,多記憶

  課後應及時複習,認真做好作業,這是學好化學的重要環節。複習可採用課後複習、單元複習、章節複習、綜合複習等。複習的方法有複述、默寫、做聯絡等。只有通過多次複習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識。現行初中化學課本中有多個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號二十多個,還有許多的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識。要牢記化學的各個名詞,定義,並且要仔細加以區分,比如化合物,純淨物,單質,混合物,它們的定義不但牢記,還要加以區分,比較,要扣定義裡面字眼,誰包括誰都要搞清。常見的化學反應是必須牢記的,要會默寫,條件***加熱、光照、催化劑***,箭頭***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化學中的公式,就像記數學公式那樣把它理解,記住,融會貫通,靈活運用。

  三、吃透課本,聯絡實際

  以課本為主線,認真吃透課本,這是學好化學的根本。為此,必須善於閱讀課本,做到課前預讀、課後細讀、經常選讀等,既重視主要內容,也不忽視小字部分、一些圖表、資料及選學內容。中學化學內容與生活、生產聯絡緊密。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化學的同時,應儘量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從身邊的生活中發現化學,體味化學,這樣就能越學越有興趣,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四、重視實驗,培養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認真、細緻地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認真做好每一次分組實驗,對實驗所用的儀器、藥品、裝置以及實驗原理、步驟、現象和注意事項,都必須弄清、記熟。

  五、注意記憶,準備“兩本”

  化學有其“特殊的語言系統,”對化學用語及其他知識點,好學易忘,要注意運用一些有效的記憶方法如:韻語記憶、諧音記憶、歌訣記憶等方法把要求記住的內容,輕鬆記住,如學習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我們用歌訣幫助記憶:

  先鋪黑粉氧化銅,固定試管稍下傾;再通氫氣半分鐘,然後點燃酒精燈;

  粉末變紅停加熱,試管冷卻再停氫;若先點燈易爆炸,若先停氫易氧化。

  這樣既記住了實驗步驟,又指出了易錯點。

  三

  生物

  一、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絡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範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迴圈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複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洩”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二、 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絡,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絡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三、觀察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區域性,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摺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摺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佈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佈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物件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麼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麼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四、理論聯絡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係,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絡這些實際。聯絡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紮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絡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絡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係,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例如有位中學生學習了嫁接的原理後,課下不斷實踐,很快提高了技術,一個秋天就與家長一起嫁接了近萬枝桃、梨苗,為當地的庭院種植業作出了貢獻。

  3.聯絡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係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絡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

  ***1***用生活常識幫助理解生物學知識

  有些較難的生物學理論,常可用生活常識來幫助理解。例如生理衛生教材的體溫調節一部分中,課本上寫著:“人體產熱的部位包括骨骼肌和內臟,安靜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內臟,劇烈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約佔總熱量的90%以上,劇烈運動時產生的熱量比安靜時高出10~15倍。”為更好地理解這一內容,可聯絡冬天在室外看球賽的生活常識。冬天如果在室外看球賽,儘管身著棉衣,時間久了也會感到冷,可是那些參賽的運動員雖然只穿短衣短褲,仍然開流滿面。這就是由於觀眾處於安靜狀態,僅內臟器官產熱,產生的熱量少,所以感到冷;參賽的運動員處於劇烈運動狀態,不僅內臟產熱,而且全身的骨骼肌也產大量的熱量,所以他們顯得熱。

  五、做筆記: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註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歎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