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的實用學習方法

  進入初中以後,課堂上學習內容增加、知識點的增加會讓同學們整個學習都變的忙碌,那麼大家該如何進行學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幫助。

  初中的孩子該如何有效學習

  聽課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

  ***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

  ***4***聽好課後小結。

  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

  ***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筆記

  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正確的方法是:***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

  

  一、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1、制定的一般步驟:第一步是要分析現有的條件,即個人所處的具體環境和自身已經具備的條件;第二步,是確定目標。它是主客觀兩方面因素相結合的產物,並不是空中樓閣。第三步是選用措施。它是實現目標執行計劃的保證,包括作息時間的調整,各學科之間的調換和搭配,文體活動的安排等。第四步,也是最後一個步驟,是安排步驟,它要求符合認知的一般規律和秩序漸進的原則。

  2、計劃制定要遵循的原則:

  ***1***、確立明確的目標任何計劃的制定都需要明確的目標,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燈塔,它是學生向更高層次邁進的基礎。

  ***2***、參照生物鐘原則。

  ***3***、難易適度性原則。

  二、科學預習

  1、預習方法:

  ***1***、要認真讀書。先將教材粗讀一遍,領會基本大意,然後再反覆細讀。細讀時,可用彩筆在課本上初步勾劃出重點、難點、疑難問題。

  ***2***、要認真思考。預習時要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及有關參考材料,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弄清舊知識的內在聯絡和新內容中的每一個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體會和感受,也可適當地作點批註。

  ***3***、要虛心請教。在預改頭換面過程中,有些問題雖經過立的思考***包括查資料***,但仍得不到解決,可與同學討論,必要時要向老師、家長[微博]或其他人請教,儘量將總是解決在課前,以便課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問題。

  ***4***、要適當地做些習題和實際操作。預憚,可適當地做些處選習題,以及時檢查預習效果和鞏固、深化知識系統。如有可能,還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現場觀察、調查研究等,從而為上新課作些必要的準備。

  ***5***、要認真做好筆記。寫預習筆記是預習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2、預習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不要全面鋪開。預的好處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時間,訓了保證預習的質量,我們最好先從基礎學科***語文、數學、理化、外語***或個人感到困難的學科中選出一兩面門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展開。對於個人的優勢學科或較易掌握的內容可以不預習或少預習。

  ***二***、時間的安排要服從整體計劃。預習的時間要根據實際可能來安排,不要因預習佔用過多的時間而打亂了學習的整體計劃。時間多時,可多預習一點;時間少時,可少預習一點,鑽得淺一點。有些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是正常現象,預習不可能將全部新內容能鑽透。

  ***三***、要有計劃地逐步提高。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預習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有一點卻應該是循著事物的內部規律有計劃地進行預習。從橫的方面說,要由一種學科到多種學科;從縱的方面說,要由淺入深,由低階到高階,如從課前預習到單元預習再到整冊預習等。

  適合初中生的學習方法

  一、學會自己留作業

  作業內容因人而異,作業量有時也因人而異,特別是學生畢業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較好的習慣,一部分同學基礎已較牢固,就沒有必要非寫教師佈置的作業,而應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1、實事求是原則。任何人都應該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依據科學的學習方法,去為自己佈置作業,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情況。2、以課堂學習為主原則。任何脫離課堂的學習都是一種事倍功半的工作,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主要陣地,只有充分利用課堂優勢,才能取得更好成績。

  二、及時複習

  及時複習,指緊隨課堂教學,天天都採用的複習方法。複習貴在及時。這是由“先快後慢”的貴忘規律所決定的。心理學家曾作過這樣的實驗:讓三個組的學生熟記一篇詩歌,第一組間隔一天覆習;第二組間隔三複習;第三組問事處六天覆習。凜達到熟記的統一程度,第一組學生平均需複習四次;第二組平均需用要複習六次;第三組平均需要複習七次。可見,複習間隔的時間越短,複習的次數越少。實驗結果表明:複習能做到及時,可以提高熟記的結果。然而,學生常出現情況是:課上聽課,課下做作業,複習環節省略。這樣致使所學的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受到破壞,時間一長所學的知識就會模糊、忘卻,不繫統,不理解的知識是最容易忘記的知識。因此我們必需重視複習。及時複習的程式:

  ***一***嘗試回憶。回憶又稱重現,指以前識記過的事物不在目前,在其刺激的影響下,或在主觀意識的引動下,報導舊的映象重新呈現出來。所謂嘗試回憶,簡單地說,就是獨立地把老師課上所講的內容回憶一遍。這樣做實際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著自己專心致志去動腦筋進行思考的一種方法。其好處有以下三點:

  1、能及時檢查聽課效果,以促使自己積極進取、聚精會神地把課聽好。

  2、有得於動腦習慣的養成,並能增強、提高個人的記憶效果。

  3、能更明確複習的針對性。

  ***二***閱讀教科書。教科書是教育部門組織專家、學者和有經驗的教師依據教學大[微博]綱,按照知識的科學體系,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社會發展需要而編寫的。內容上系統、嚴謹,深刻,是一般參考書無法代替的。複習時若不認真鑽研教科書,則難以達到教科書的基本要求,也難以系統地掌握中學階段所學的知識,因為教科書是教與學的唯一憑據。為達到質量較高的閱讀,在方法上需用注意到以下幾點:1、圈點勾劃。閱讀時,把新出現的概念、定義、定理、結論等重點部分,或容易忽略的要點部分,用紅色筆勾劃出來。2、提要。在書頁的空白處,用少量文字,把書的重要內容簡單地概括出來。3、思錄。在書頁的空白處,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讀者通過思維,從書中發出來的意思,也就是前面講的“從文字裡行間讀出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