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上冊三峽練習題答案

  長江三峽景色壯美、文化積澱深,沿線有依賴三峽獨特氣候和植被形成的峽谷紅葉景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語上冊三峽練習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初二語文上冊《三峽》練習題目

  文學常識:

  《三峽》出自《 》,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   ) 、散文家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略無闕處*** ***⑵自非亭午夜分*** ****** ***⑶不見曦月*** ***

  ⑷夏水襄陵*** ***⑸沿溯阻絕*** ****** ***⑹或王命急宣*** ***

  ⑺雖乘奔御風*** ****** ***⑻不以疾也*** ***⑼素湍綠潭*** ***

  ⑽迴清倒影*** ***⑾絕巘多生怪柏*** ***⑿飛漱其間*** ***

  ⒀屬引悽異*** ****** ***⒁晴初霜旦*** ***⒂良多趣味*** ***

  ⒃林寒澗肅*** ***
 

  三.翻譯下列句子:

  ⑴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譯:

  ⑵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譯:

  ⑶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譯:

  ⑷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

  ⑸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譯:

  ⑹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

  ⑺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譯:

  ⑻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譯:

  ⑼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譯:

  ⑽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譯:

  ⑾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
 

  四.回答下列問題:

  ⑴用原文回答問題:

  ①表現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②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③表現春冬清流緩的句子是:

  ④表現秋季悽清蕭瑟的句子是:

  ⑤文中側面烘托三峽山勢的語句是:

  ⑵簡要說說作者是從哪兩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答:

  ⑶文章結尾引用了漁者的歌詞,有什麼作用?這漁者歌謠體現了三峽秋景怎樣的特點?

 

  初二語文上冊《三峽》練習答案

  一.選自《水經注疏》,作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北魏***

  二.⑴ “闕”通“缺”。 ⑵如果 正午 ⑶曦:這裡指太陽 ⑷襄:上。

  ⑸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⑹或:有時。 ⑺雖:即使。 奔:這裡指快跑的馬。

  ⑻疾:快 。 ⑼湍:急流的水。 ⑽迴旋的清波 ⑾極高的山峰

  ⑿急流衝蕩 ⒀連線 延長 ***合解為:接連不斷。***⒁下霜的早晨。

  ⒂良:真,實在。 ⒃寂靜

  三.⑴兩岸都是相連的高山,沒有中斷的地方。

  ⑵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⑶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⑷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⑸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迴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⑹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⑺天剛晴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⑻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不斷,異常淒涼。

  ⑼空蕩的山谷裡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

  ⑽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

  ⑾懸泉和瀑布在那裡飛流衝蕩。

  四.⑴①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③素湍綠潭,迴清倒影。

  ④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⑤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⑵山和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寫水突出四季景象之不同。

  ⑶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淒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突出了三峽秋景的寂靜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