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歌重點句子賞析

  組歌中有些句子值得我們慢慢品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浪之歌

  這是一篇借物抒懷之作,也是紀伯倫著名散文詩篇之一。

  讀完《浪之歌》,透過浪花、海岸這些形象,我們不禁想起了詩人自己,想起他對祖國熾熱而苦苦的戀情。熟悉詩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國——處於封建主義、殖民主義統治下的黎巴嫩——給予他的並不是很多。遠在他少年時代,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離鄉,不遠萬里來到美國求生。後來,立志報國的詩人,又被“莫須有”地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國土上,連立足之地也沒有,不得不長期旅居異國,身老他鄉。然而,這種因貧窮和統治階級的罪惡而造成的與故土的別離,不僅沒有淡化他對祖國的思戀,冷卻他熾熱的赤子深情。相反,他愛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將海外流離的阿拉伯作家組織起來,共同為祖國獨立和自由民主而抗爭呼號,還常常在自己的詩作裡,對祖國寄寓深厚的戀情。《浪之歌》便是這類詩歌的代表作。他藉助海浪與海岸這對熱戀形象,曲折表達了他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感和火熱的衷腸。

  詩中的海浪形象是極為感人的。她對情侶海岸一往情深,愛的熱烈,愛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許下忠誠的誓願;傍晚,她又為愛情唱著祈禱的詩篇。潮漲時,她熱情洋溢,緊緊與情人擁抱;潮退了,她難捨難分,依戀地撲倒在情侶的腳下。面對她這誠摯熾烈的情愛,海岸是異常感激的,他親吻她,還容忍了她的“任性”。但與海岸連在一起的“山崖”,卻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獻媚,微笑,傾吐心聲,始終裝聾作啞,置之不理。他這種態度,使海浪感到傷感,苦惱。寂靜的夜晚,大地萬物都在睡神懷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輾轉反側,難以安眠。然而,她的戀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也沒有因此而動搖對愛情的信念,決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這樣消磨歲月”。顯示出無限的忠誠。海浪對愛情的這種態度,也正是詩人對祖國深厚情愛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點、能借以很好地表達詩人的情感之外,還具有浪的特點。如她的“任性”,總不能平靜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變化,潮水漲落時不一的舉動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說明,這一擬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顯示了詩人傑出的藝術才能。

  紀伯倫筆下的自然萬物彷彿都是詩人的一個面影,一個道具,浸染著他的氣息,跳動著他的詩心。在他的文學世界裡,一切事物都彷彿匯流、迴旋在一個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頌著生命、自然、愛情,而生命、自然、愛情,似乎也只是宇宙執行的同一個恢弘的過程的不同表現、不同名稱,為了去印證一個最終的和諧——這樣的思想對我們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它是純然東方的。

  不同於真實世界,在這首散文詩裡,海浪被詩人賦予了一個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為“海岸”的情人出現,在前四節裡,鋪陳出的是一個熱戀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復始的潮汐的律動中與愛人難捨難分。接下來,這個女性化的形象融進了更深廣的喻義,它成為一個人間世界的守護者——“夜闌人靜,萬物都在夢鄉里沉睡,惟有我徹夜不眠”,在星空、美人魚、礁石和情人組成的畫面中,它發出永恆的共鳴,“時而歌唱,時而嘆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嘆息。

  也因此,我們方可領悟到詩中海浪的愛情的內涵,那不僅僅是對海岸的愛情,是更廣闊的對世間萬物所懷的滿腹的愛情,這博大的愛情閃耀著母性的光輝——“愛情的真諦就是清醒”,因為愛著這世界,所以哪怕“徹夜不眠讓我形容憔悴”,也要守護著這個世界,它的和諧,它的美。

  在這裡,我們恰恰看到了詩人自己的形象,詩人正應是這世間種種美好價值的守護者,正如詩的末尾所寫:“這就是我的生活;這就是我終生的工作”,在這裡,海浪的形象已經幻化為詩人自己的堅定的聲音。

  詩人的故國地處地中海的東端,這也許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詩裡如此親切的原由。那在萬籟俱寂的深夜裡獨自往復拍打著岸邊,歌唱復如嘆息的大海的夢幻般的圖景,一定是這首散文詩詩思的緣起,而這,是僅僅在地圖上遙想大海,而未曾在海邊久久流連的人所不能寫出的。

  :雨之歌

  紀伯倫常被稱作哲理詩人,但他的散文詩的內涵常常多於一般的哲理詩,就這首《雨之歌》而言,和哲理詩相同的是,它主要採用的也是擬人化的手法,但是它並不以得出某種哲理、教諭為目標,它最終形成的是一個具有豐富感性內容的,難以被化約為簡單的道理的形象。

  在這首散文詩的絕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個奉獻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潤萬物,同時也把距離遙遠的事物聯結起來***“傳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詩中對擬人手法的靈活的多方面運用:一方面是對雨的擬人化處理,從第三節“我哭”開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關意象——花草,雲彩和田野等等——相應加以擬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時時在變化,或擬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擬人很微妙地轉換為擬物,例如第六節“我從湖中升起,藉著以太的翅膀翱翔、行進”,似乎又獲得了一隻鳥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體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擬人化,如第二節“清晨的女兒”中的清晨,以及第五節“不動聲色的死神的懷抱”中的死亡,可以說是運用於無形。

  文中的空間感依然是寬廣浩大的,天上地下,雷電雲霓,山河湖海,無所不至,但由於擬人手段的廣泛運用,使文中的世界成為一個“人之境”。不過,直到第七節“窗戶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現,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來,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們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有了他們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成一種樂曲。

  也是因為人的存在,雨才獲得了一種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們敏感的心靈常常被引領著去觸及那些平日常常離我們很遙遠的記憶、夢想,一個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著一個迴圈,正如愛情在人類世界中意味著一個迴圈,它滋潤生命,傳遞著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紀伯倫散文詩中的世界總處在運動之中,嘆息、淚水和微笑只是人類世界運動過程的諸面,而自然,乃是人類世界的一面運動著的鏡子。

  :美之歌

  我是愛情的嚮導,是精神的美酒,是心靈的佳餚。我是一朵玫瑰,迎著晨曦,敞開心扉,於是少女把我摘下枝頭,吻著我,把我戴上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園,是歡樂的源泉,是舒適的開端。我是姑娘櫻脣上的嫣然一笑,小夥子見到我,霎時把疲勞和苦惱都拋到九霄雲外,而使自己的生活變成美好的夢想的舞臺。

  我給詩人以靈感,我為畫家指南,我是音樂家的教員。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愛的母親一見,不禁頂禮膜拜,讚美上帝,感謝蒼天。

  我借夏娃的軀體,顯現在亞當面前,並使他變得好似我的奴僕一般;我在所羅門王面前, 幻化成佳麗使之傾心,從而使他成了賢哲和詩人。

  我向海倫莞爾一笑,於是特洛伊成了廢墟一片;我給克婁巴特拉戴上王冠,於是尼羅河谷地變得處處是歡歌笑語,生機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滄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歸我主宰。

  我溫柔時,勝過紫羅蘭的馥郁;我粗暴時,賽過狂風驟雨。

  人們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們要把這一點牢記在心裡。

  :花之歌

  我是大自然的話語,大自然說出來,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間,然後又說一遍……

  我是星星,從蒼穹附墜落在綠茵中。

  我是諸元素之女:冬將我孕育;春使我開放;夏讓我成長;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親友之間交往的禮品;我是婚禮的冠冕;我是生者贈與死者最後的祭獻。

  清早,我同晨風一道光明歡迎;傍晚,我又與群馬一起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我微睡時,黑夜星空的千萬顆亮晶晶的眼睛對我察看;我醒來時,白晝的那隻碩大的獨眼向我凝視。

  我飲著朝露釀成的瓊漿;聽著小鳥的鳴轉,歌唱;我婆婆起舞,芳草為我鼓掌。我總是仰望高空,對光明心馳神往;我從不顧影自憐,也有孤芳自賞。而這些哲理,人類未完全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