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教學時可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句子去試著講講句子的意思。小編在此整理了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①》

  [唐]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雲獨去閒②。

  相看兩不厭③,

  只有敬亭山。

  註釋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閒:形容雲彩飄來飄去悠閒自在的樣子。

  ③厭:滿足。

  《望洞庭①》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②,

  潭面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裡一青螺④。

  註釋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諧,這裡指水色和月色融為一體。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這裡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憶江南①》

  [唐] 白居易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②。

  是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③。

  能不憶江南?

  註釋

  ①憶江南:詞牌名。原題下有詞三首,這裡是其中第一首。

  ②諳:熟悉。

  ③藍:一種植物,葉藍綠色,可提取青藍色染料。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教學分析

  《古詩詞三首》課文中有三首古詩,分別是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劉禹錫的《望洞庭》、白居易的《憶江南》。

  三首詩在內容上都是寫南方自然風光的。學習這三首詩,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豐厚文化積澱。

  獨坐敬亭山

  這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裡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麼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迷濛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裡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憶江南

  這首詞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以後懷念杭州時寫了三首《憶江南》中的第一首。“憶江南”,詞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所回憶的是詩人曾經觀光遊覽當地風景時所留下的印象。

  課文選了其中第一首,原題下的另兩首是:

  其一: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二: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選編這三首古詩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南方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澱。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1、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通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薰陶。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教學建議

  1、三首古詩詞可以按先後順序分別進行教學,也可以把三首詩詞進行比較教學。教學的程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可先放手讓學生憑藉課文中的註釋,聯絡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讓學生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是難點,教學時可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句子去試著講講句子的意思。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教師要作如下點撥:

  《獨坐敬亭山》中的“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子的意思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的時候要進行適當的變通,如:我看著山,山也看著我,互相都看不夠。《望洞庭》中的“鏡未磨”。要讓學生知道古代的鏡子是用銅製做的,鏡表面需要經過打磨。《憶江南》中的“舊曾諳”要交待詩人的生活背景和再引導學生查字詞典幫助理解。

  在理解詞句意思時,應鼓勵學生質疑,形成師生之間互相對話的氛圍。

  3、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境,說說全詩的大意。如用第一人稱來說,用角色對話的形式說,根據提供的畫面來說,形成寬鬆的、相互交流環境。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語言質量,看是否把詩意理解正確,語言是不是連貫等。

  4、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採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誦讀。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指導,要緊密聯絡詩詞的內容和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啟發學生思考。把握每首詩的感情基調。如《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通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憶江南》,以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朗誦。

  5、在理解詩意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根據詩句的意思,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以往學過的有關課文,開展合理的想象,或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或通過畫畫等活動方式,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不要停留在簡單的意譯層面上。

  6、鼓勵學生在課外蒐集有關山水風光的古詩詞或名句,並啟發學生在說話和習作時加以引用,提高語言表達的品位。

  7、如採用三首詩詞比較教學,可以在基本疏通詞句意思的基礎上,抓住詩人不同時間所見景物和景物的特點,以及詩人當時思想情感等方面作相互比較;對詩和詞的形式上作些對比。還可以運用不同的音樂作配音朗誦,藉以體會詩人當時的不同心境。

  8、教學本組生字,要引導學生自學生字,通過查字典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然後教師在班上檢查。注意“諳”讀 ān,不要讀成 yīn;“亭”字下面不要寫成“子”;“庭”字中“壬”下面的一橫要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