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細緻的描寫展現了人物深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學習的範文。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

  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

  戰爭時期,有一天,幾發炮彈落在一所孤兒院裡。兩名兒童當場炸死,還有幾名兒童受了傷,其中有個小姑娘。

  附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接到訊息,帶著救護用品迅速趕到了,經過檢視,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輸血迫在眉睫。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幾名受傷的孤兒卻可以給她輸血。一位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願意獻血。

  一陣沉默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

  “噢,謝謝你。”醫生說,“你叫什麼名字?”

  “阮恆。”

  叫阮恆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墊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後,一根針扎進他的血管,抽血過程中阮恆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疼嗎,阮恆?”

  醫生問道。阮恆搖搖頭。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並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醫生又問是不是針刺疼了他,他又搖了搖頭。

  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醫生問他為什麼這樣哭,然後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事後,醫生對周圍的人說:“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準會讓他把所有血都給那個小姑娘,好讓她活下來。”

  “但是他為什麼願意這樣做呢?”有人問。

  醫生轉身向那個小男陔提出同樣的問題。小男孩回答說:“她是我的朋友。”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反思

  1.情境的創設

  在一開課,通過配樂描述回顧課文,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更好投入到課堂,更快進入文字,本課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2、從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本課著力於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感情變化,但是並不是把這些重點詞句都拿出來給學生分析,而是讓學生在積極主動讀句子,畫詞語,從個性化的讀中感悟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我抓住一個例句,讓學生默讀,自主感悟句子,接下來通過朗讀把個人的體會讀出來,通過引導他:“為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理清自己的從哪裡感受到的,從而歸結出,剛才是從讀當中重讀了某些詞語,就是抓住了重點詞句體會人物,這個學習方法是在學生的學中總結的,從引導當中水到渠成的,並適時評價“你已經學會了這種方法。”讓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

  3、學生在每個句子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體會人物的心理

  當教師創設好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藉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生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文章讀通了讀透了,這時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會水到渠成。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她是我的朋友》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請學生用各種方式瞭解一些關於友情的動人故事;也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自己曾為好朋友做過什麼事情,或者想一想自己的好朋友曾為自己做過的讓自己感動的事。

  2、本課要求會認的8個字中,應注意“輸”“拭”為翹舌音,“恆”為後鼻音。“輸”“拭”“捂”“竭”可聯絡已學過的“愉”“試”“語”“喝”進行比較記憶。要求會寫的字中,“炸”“輸”“型”“酒”“掩”“咬”等字可結合形聲字的特點指導,其中“炸”“酒”字可與“昨”“灑”進行比較記憶;注意“否”“咬”中,“口”在不同位置時的書寫特點;對結構複雜的字,如“拳”“掩”等應加強指導。

  3、課文描寫具體,事件感人,能夠比較容易地調動學生的情感。教學中可以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人物的情感,引發共鳴,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教學的具體過程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為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用談話的方式匯入新課,教師可通過談話營造緊張、危急的氣氛;還可以利用課題匯入新課:本課課題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引導學生說說“她”是誰,“我”是誰,再簡單介紹小女孩、阮恆的情況,用幾句話說清楚這對朋友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學習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使學生在對話中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4、本課教學的著力點,應放在結合具體詞句體會阮恆獻血時的感情變化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描寫人物神情、動作的詞句,提出問題,探究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心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可以採用多種方法:抓住反常現象及矛盾之處提出問題。

  如,阮恆舉手時為什麼“顫抖”?為什麼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阮恆在抽血過程中為什麼“一句話也不說”?聯絡上下文提出問題。如,既然不是針刺疼了他,怎麼會“啜泣”呢?為什麼“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根據人物的神情去探究內心想法提出問題。

  如,小男孩“用手掩蓋他的痛苦”,他有什麼痛苦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做簡單的分析,指導學生學會提問。

  文中泡泡的設定,意在引導學生學習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的讀書方法。可讓學生聯絡上文,在質疑、釋疑,瞭解事情的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刻不容緩。從而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理解“迫在眉睫”一詞的意思。

  抓住阮恆小手的動作:顫抖——舉起——放下——舉起,從這一系列動作中,引導學生體會他的思想鬥爭非常激烈,但為了救小姑娘,最後下定決心舉起手來。醫生“用輕柔的聲音安慰他”,他“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這是為什麼?可先讓學生推測醫生安慰阮恆的話,引導學生領會雖然獻血不會死,阮恆所擔心的只是一場虛驚,但他那願為朋友犧牲自己的美好心靈卻放射出奪目的光彩。

  事後,醫生對周圍的人說,“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引導學生思考他這種想法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從而對阮恆獻血的整個過程進行回顧,有助於進一步理解他的心理變化過程,把握全文內容:這種想法是在醫生問是否有人獻血,一陣沉默之後,阮恆的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之前就產生了。之後,阮恆獻血過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並迅速用另一隻手捂住臉”,一直到“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為止,這一段時間,這種想法始終在困擾著他。

  5、教師可組織對課題的討論:為什麼用阮恆的話當題目?還可用其他什麼做題目?引導學生通過題目的比較,更深入地領會作者的寫作目的,更深刻地感受阮恆的品格。根據課文的內容,題目還可擬為:“獻血”“可敬的阮恆”等。為什麼作者用阮恆的話當題目?“她是我的朋友”,是阮恆獻血前真實、樸實的想法。雖然阮恆誤認為給別人獻血自己就要死掉,但他還是選擇了獻血。可見,“朋友”在阮恆心中是多麼重要。阮恆待人真誠、無私助人的品格在這句話中得到最真實、最準確、最集中的反映。

  6、可根據課文內容,採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把握環境特點讀。如,指導讀面臨嚴峻局面的句子時,語速要稍快,讀出緊張危急的氣氛;把握感情基調讀:如,“一陣沉默之後,一隻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後又舉起來。”“舉——放——舉”這三個動詞要讀出語速的變化***從慢到快***,特別是最後“舉起來”語氣要堅定;圖文對照入情入境地讀:插圖與課文內容相輔相成,畫面向學生展現了直觀的形象,讓學生圖文對照進行朗讀,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先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使學生讀課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薰陶和教育。

  7、課後第二題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解決,因描寫阮恆動作、表情的句子有多處,可根據學情有所側重地進行處理。

  課後第三題要求學生想一想醫生安慰阮恆的話。阮恆在獻血過程中神情、動作的變化,是內心痛苦不斷加劇的直接反映。產生這種痛苦的原因在於阮恆缺乏獻血方面的知識。醫生的話使他立即停止了哭泣,可見醫生的話有很強的針對性。可以想象醫生安慰阮恆的是什麼話:不要怕,只需要你的一小部分血就可以挽救那個小女孩的生命,你不會有危險,馬上就好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然後讓學生聯絡上下文,推測醫生說的話。

  8、課上可以讓學生交流一下課前瞭解的關於友情的故事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關於友誼的故事。可能的話,結合課文內容來交流,會有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同步閱讀》中的文章《平分生命》,同樣是一個關於獻血的動人故事,可引導學生結合對課文的學習讀一讀,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