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朗誦選集

  好的食物可以滋養人的身體,好的文學作品卻可以滋養人的心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淺喜深愛   雪小禪

  喜歡一個人,淺淺地喜歡是最美,不需要告訴他,有時,只是欣賞,還不到愛,喜歡聽他的聲音,看他的微笑,他頸間小小的痣,還半遮半掩,還欲說還休,還是春天裡的二月,還藏著要吐蕊的花苞,這淺淺地喜歡,如飲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燈花,滿心禪意,是銀碗裡盛雪的素清,卻又聽著隔水的雲簫,分外的纏綿。

  還有比喜歡更俏的嗎?是俏,也嬌了,也羞了,低頭婉轉的心思,只有秋雲知道,大朵大朵向西流著,相思何曾閒,我喜歡你了,聽得到空氣中傳來的翠鳥的鳴叫聲,喜歡,喜歡!

  是雪白的蠶,在暗夜裡流動,驚心,一點點地吐了絲,這樣的纏了,春陽豔豔之日,一個人跑到開滿櫻花的院子裡看梧桐,那些梧桐真是美,櫻花是為它開得這樣燦爛嗎?喜歡一個人,就剩下一粒簡單的心了,其實心裡開滿了桃花,只能是桃花,這樣豔,這樣的粉,只有自己知道,這桃花帶了滿身的巫氣,雖然是巫氣,可不染塵埃,只覺得日子好長,端坐著,心裡還是他,走到大街上,心裡也是他,胡蘭成寫剛剛迷上張愛玲,從她那裡出來,去朋友家串門,看到燈下朋友們在打麻將,他一會兒,只覺得燈明晃晃的,朋友們說了什麼,他不知道,於是走出來,在春夜裡,一個人,繼續想她。

  這真是喜歡了。

  放不下了,費心思了,明亮亮的喜歡,小蟲子一樣,在心裡蠕動著,喜歡多好啊,如春潮在漲,一直往上漲,徹底崩潰那天,索性賴了皮——我愛你!到底說了,淺淺地喜歡變成了愛。

  愛就互動了,你來我往,愛有抱怨有糾纏,喜歡沒有,喜歡是暗自芬芳,是四月裡初綠的芽和嫩粉的花,愛是五月天七月雨,風雷雨電,從麗日晴天到天昏地暗,也許只一個剎那——人生都這樣快,何況愛?

  不遊戲,不江湖,把你當做心裡面最裡面的那個人,輕易不提你,我可以和全世界所有人開玩笑,只是與你這樣緊張,別人提及你的名字,這廂已經崩潰,手腳冰涼,與別人發簡訊三言二語就玩笑起來,與你,卻是字字千金,桃花萬里冰河,動一下,便是心裡的桃花心裡的疼,哪一個字都緊張,這樣的發緊,一點也不放鬆,一點也不江湖。

  是深愛了。因為有了放縱,居然會這樣樣想念一個人,不是發了瘋是什麼——原本,是衿持的女子,忽然有一日就問了又問——你到底愛我多少?愛,多少是個多?多少是個少?愛情哪裡能度量衡?小女生玩的把戲也敢玩,小女生不敢穿的衣服也敢穿,好象一隻夏日的蟬,拚命地叫啊叫啊,只為這一季?——也是,人生能多少時日可以是真心?

  是真愛了,是放不下了,陝北的小曲兒怎麼唱?——想你想得沒縫縫,哥哥想妹想得瘦,喝碗香油也不長肉,是長不了肉,醒著是她夢著是她,生生是把人惆悵死了,這樣的愛,原來是百轉柔腸,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

  她也這樣相思了——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間無地著相思。情痴也這只是這熱戀時三幾時吧,有誰一輩子是情痴?有人說戀愛中的男女不過是著了魔,魔走了,愛就走了,但此時此刻,劉巧兒唱得好——自那日看見他我心裡就放不下呀。

  放不下就是愛了,忘不了也是愛,愛情最怕什麼?應該最怕時間。時間可以檢驗愛情,愛著的時候都說一輩子,總還嫌不夠,於是對天盟誓,於是海枯石爛,但如何抵擋它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轉眼就會平淡。

  甚至忘記他的長相他的聲音,甚至忘記,他的名字。

  如果過二十年,還能口口聲聲說愛一個人,只愛她,無限的愛,我這才相信,那是真愛。

  更是深愛。

  淺喜深愛,如果我選擇,我選擇喜歡,因為喜歡更長久,更綿延,更適合一個人暗自留戀,不張揚,不對抗,只是默默在一邊,它不夠徹底不夠過癮,但如果和時光抗衡,它一定是化骨綿掌,這千山萬里路,只有喜歡,只有喜歡可以浩浩蕩蕩走下去呀。

  :永遠的鄉愁   聞小語 

  很多時候,我願意將自己定義為一個流浪的人。或許正因為如此,故鄉在我的心中總有著不一樣的重量。

  其實,我對於故鄉的印象是淡薄的,我常常在我走過的每一個城市裡尋找些什麼,當然,這樣的尋找與夢想無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顯得並不執著。或許,我所要尋找的不過是一份熟悉感。這種熟悉感常常會為我帶來我所需要的淡定和安寧。誠然,這樣的尋找有時候也會讓我生出些許的悵惘。但是,我喜歡這種感覺。就像是回到了故鄉,聽到了鄉音,我感到親切,離開,卻有了一種更深的依戀。我想,這種悵然與依戀,大概便是潛藏於我內心深處的另一種鄉愁吧。

  在余光中先生的詩裡,鄉愁可以是一枚郵票,可以是一張船票,可以是一方矮矮的墳墓,也可以是一灣淺淺的海峽。那是一股內心無法抑制的思念,和時間一樣漫長,也因為時間,讓這種思念變得越發的深重。相較之下,於佑任先生的鄉愁卻顯得撕心裂肺得多。“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忘。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故土難回,隔海相望卻終不能聚,那樣的鄉愁恐怕已經不是鄉愁了吧,或許應該算是深切的思鄉之痛更為恰當。

  然而,這個世上大多數人的鄉愁卻是那種淡淡的,淡淡的,在淡寧中帶點憂傷,在飄泊中充滿想往,恰似故鄉的炊煙一般自然,又如同故鄉的溪水一樣恬靜。因為沒有那種“不可見兮”的傷痛,所以便不見得怎樣的刻骨。然而,這樣的鄉愁卻總有一些讓人沉迷的質地,所謂鄉愁撩人,揮之不去,大抵指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懷吧。

  葉落歸根,這是很多人不願捨棄的理念。所以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頭髮白了,也一定要回到故鄉。舉凡中國人,大都有或濃或淡的故土和家園情結。聽到鄉音,便不由得淚水漣漣,舉頭望見了明月,低頭便思起了故鄉。一枝一葉,一山一水,月圓月缺,都可以是思鄉的寄託。這樣的鄉愁寫在每個人的心中。它並不沉重,相反,在某種意義上,恰似人心中的一面鏡子,映照的是自己最初的形象,或者就象一輪圓月一樣,始終皎潔在內心,有著淡淡美麗的身影。我想,這便是我的“美麗”鄉愁的由來吧。

  在我看來,鄉愁的確應該稱得上是美麗的。誠然,鄉愁中也有傷痛,有悵惘,有一份欲盼卻不可得的憂傷。然而,當心中那抹鄉愁湧起的時候,內心必定是清純而無任何雜質,柔軟而又溫暖的。那份明淨和嚮往常常可以照亮心靈中任意一個哪怕是曾經陰暗的角落。在某種意義上,我不希望一個人任何時刻都用堅強來武裝自己,有時候,人必須有那麼片刻的溫存和寧靜,哪怕是脆弱。想想家,想想故鄉的山水,想想故鄉的小路,想想故鄉已長得參天的大樹,還有那永遠開不完的野草花。把故鄉放在心裡,在心裡永遠為故鄉留下一個角落,那該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

  古時的人,多半背井離鄉,歸途難覓,所以更容易滋生也更容易理解鄉愁的由來。現代社會,通訊和道路越來越發達通暢,以至於遠在天涯也若近在咫尺,來來回回不過平常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的確緩解了鄉愁之重。然而我以為鄉愁是永遠的。鄉愁的存在,不在於道路的曲折遠近,不在於時間的長短,卻在於人內心深處永遠尋求的那份歸屬感。在時間的長河裡,每一個人都在流浪。而鄉愁,便是那艘可以把我們帶回最初的船。

  :突然懷念 聞小語

  那是一次漫長的旅途,我一個人的旅途。

  一個人的旅途總是顯得有些寂寞。我記得,當時,火車裡很乾淨也很安靜,很多人都昏昏欲睡,只有我一個人寂寞地坐在車窗邊凝望著窗外的景物。不知怎麼的,在那樣一次旅途裡,毫無緣由地,我突然想起了一個並不是很熟悉的朋友。

  在此之前,我從未如此認真地思念過她。在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裡,她並沒有被我擺到一個重要的位置,長期以來,我和她只是保持一種若有若無的關係,我一直以為,她並不是一個會被我用來想念的朋友。但不知道為什麼,那一次,卻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她,想起了她圓圓且時常微紅的臉,想起了她掛在嘴角好像有些意味深長的微笑,甚至於還會想起她曾經說過的一些傷感話語。塵封於往日的一些瑣碎故事,突然像解禁的潮水一樣湧現在我的腦海,令我自己都驚訝於記憶的“浩瀚無邊”。

  原來,人的思念竟是這樣的不可捉摸。有時候,無論你怎樣努力地想搜尋一些值得懷念的人和事,可記憶深處卻常常是人跡杳然;有時候,就在那麼不經意間,不需要怎樣的刻意,你卻常常會懷想起一些人和一些事,哪怕只是看起來跟你毫不相干的人和事。

  懷念總是這樣突如其來,它不會給我以絲毫的預備,這讓我所有的思念和感情都顯得分外的真實。記憶的巷道幽深清澈,我徜徉在這條巷子深處,不必擔心會迷失。

  有一段時間,我常常會一個人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我喜歡就那樣陷入嘈雜的聲音裡,沉沒在茫茫的人海中。有一次,看到一個背影,熟悉的背影,像極了我一個久別的朋友。很激動,想追上前去問候一下,剛想開口,他卻突然轉過身來,原來只是一個陌生人。驚訝和失望之餘,我卻突然分外地懷念起我的那位朋友來了,我甚至希望,就在這樣一條大街上,真的能夠和他有一次意外的相逢。

  我想,突然的懷念,懷念的也許正是這樣一種久藏於心的感動,一種心靈深處無法遺忘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