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下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點

  中學生的可塑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注意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之《童年的朋友》

  1:作者簡介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他出身貧苦,幼年喪父,11歲即為生計在社會上奔波,當裝卸工、麵包房工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人。主要作品有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等。

  2:相關背景

  《童年》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爾基最優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別是《童年》***1913年***、《在人間》***1916年***、《我的大學》***1923年***。三部曲描寫了“我”的成長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高爾基的成長曆程。

  3:主要內容

  本文運用細膩而飽含深情的語言,通過對外祖母形象的細緻描繪,表現了外祖母樂觀,堅毅的性格對“我”深厚的愛以及對“我”一生的影響,同時也寄託了“我”對外祖母的熱愛,感激之情。

  現在是不是感覺精品學習網初中頻道為大家準備的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很關鍵呢?歡迎大家閱讀與選擇!

  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點之《一面》


        ▲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 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脈絡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後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

  ▲描寫特色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緻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

  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裡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緻,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

  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緻,連菸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

  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知識之《我的老師》


        1.全文是圍繞哪一個詞展開回憶的?

  *** 難忘。“最使我難忘”突出了“我”對蔡老師的摯愛和永遠的懷念。***

  2、在作者的記憶裡,作者對蔡老師的有哪些印象?***用原文回答******溫柔和美麗。 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有著優異的影響。 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啊。***

  3、作者選取了哪幾件和蔡老師有關的令人難忘的往事?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引導學生概括事件: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蔡老師假裝發怒;老師教我們跳舞;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老師教我們讀詩;我們看老師寫字;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我夢裡尋師。***

  4、作者為何要寫這七件事? ***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表現對老師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