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能力近年備受國內外教育界的重視,關於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這是教材中的定義。這是本學期圖形教學的一個重難點,而我緊緊地圍繞著這一定義進行了教學。

  在教學的開始,我就先引導學生明白什麼叫做頂點,什麼叫做它的對邊。“高”這一概念其實是很抽象的,學生不容易弄懂。因此首先得弄懂概念中的重要字眼,明白它們的具體位置和相對位置。舉個例子,題目通常會有兩種問法,第一種,就是先確定一條邊作為底邊,讓學生根據這一底邊作一條高。而第二種,就是不確定哪條邊作為底,讓學生在任意的一條邊上作高。而前者會是難度更大。學生通常會出現找不準底邊的錯誤。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我把每一條邊標上A、B、C,把每一個頂點標上1、2、3,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找頂點的對邊,相對應地也讓學生找每條邊所對著的頂點。當學生能自如地找到邊和點的相對位置時,我再開始下一步的教學。這樣就令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清晰。而在作高的過程中,我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做完之後,我把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全班一起討論。並且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作高的步驟:1、對邊***讓三角板的直角邊與底邊相重合***2、移動直尺***在教學這一步時,我作了一個比喻,我說這把直尺就像是一輛火車,它在執行的時候不能偏離軌道,也就是說,直角邊在移動時,不能偏離底邊。***3、移動到頂點的時候就在這條底邊上作一條垂線。這條垂線就是這個三角形的高。

  由於有了前面的鋪墊,整個教學過程都比較流暢。也啟發了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於運用概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由實際問題“有一塊三角形優良品種試驗基地,由於引進四個優良品種進行對比試驗,需將這塊土地分成面積相等的四塊,請你制定合理的劃分方案,並畫圖說明”引入新課學習,讓學生意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明確數學來源於實踐應用於實踐,進而學習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新課,由學生自主學習與三角形有關的重要線段開始,學生自學課本內容,輔助表格,梳理新知,逐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探究中從畫圖入手,分三種情況:即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培養學生分類討論思想,同時,可以在學生頭腦中留下這三種線段的清晰形象,然後結合這些具體形象敘述他們的定義,學生敘述的如果不簡明或者不準確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加以完善,這樣做,學生不僅容易理解,也容易記住,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小組合作分工畫圖研究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的過程中,培養組長協調小組工作的能力和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最後,學完新課,與課堂開始的實際問題照應,解決將三角形土地四等分問題,運用了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中線,首尾呼應,是學生明確學以致用,並且做事情要養成善始善終的良好習慣。

  ***三***

  本節內容是七年級數學第七章的第二節,主要介紹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的概念及基本性質,雖是一節概念教學課,但重點卻在性質的應用上.

  本節的知識內容較多,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的概念,還要對這三種線段的表示方法和性質進行探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從熟悉的知識入手,並利用類比的方法自主探索新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以獨立思考為主,並在必要時進行互助交流,讓學生經歷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設計上,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讓學生體會類比思想在探索新知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親自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後,能夠對三角形的高、中線和角平分線的概念及性質有更好的理解,在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提高探究、發現和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