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外角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實踐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七年級數學三角形的外角的教學反思有哪些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我們常說“實踐出真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儘量去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啟發、誘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與同學交流合作,大膽探索、猜想,並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老師“導”學生“學”。教師一定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大膽放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這節課中,對三角形外角性質的證明,我本來擔心學生想不出這麼多方法,事實證明我錯了,他們不但想出來了,並且速度很快,思路明確。

  講課要“少而精”,要圍繞重點內容講透,不要貪多。我在講這節 課時,把外角和定理也設計進去了,還有配套練習,因此,對前兩條性質的鞏固處理得很匆忙,導致部分有囫圇吞棗的感覺。

  歸納、對比對於知識的掌握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學中要及時引導學生總結,

  找出好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捷徑,並熟練應用。本節可中有的學生儘管知道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質,確仍舊習慣性地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來求外角,費時費力,不利於知識的掌握,就是緣於這一點。

  “數形結合”是數學中常用且有利的解題方法,而課件正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最好工具,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教學效率。

  ***二***

  新課程理念如何轉化為教學行為始終讓我在思考,在嘗試究竟怎樣教會學生思考,才能使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呢?聽了向壩中學廖秀麗老師的一節課體會頗深,首先他利用幾條直線相交分別做成的三朵小花,既複習了內角和定理及其推導過程,又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讓學生觀看花瓣上∠1+∠2+∠3=?∠1+∠2+∠3+∠4=?∠1+∠2+∠3+∠4+∠5=?其實∠1、∠2、∠3、∠4、∠5就是多邊形的外角,學生藉助平角定義很快得到和為360°此時再告訴學生這些角就是外角。

  讓學生觀察外角特徵,明確外角定義、外角個數、外角和的內容,這一切全讓學生自己完成,使知識由難變易,本人通過精心設計問題、課堂討論,中間貫穿鼓勵性語言,並讓學生自己講解,鍛鍊學生勇氣及語言表達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學生在可見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進而達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發展過程中來,其次通過四道習題鞏固知識點後,提出一個問題是否存在一個多邊形,它的每一個外角都等於相鄰內角的16,課本習題是15,學生完成書上習題時大部分都先求內角度數,再求邊數做此題時角度為分數,學生潛意識認為不存在該多邊形。

  因為除不盡,此題正好糾正了學生一個思維誤區,我認為此題非常必要,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挖掘出一個學生極易犯的錯誤,有利於深化學生知識,且本人用×180°=6×360方法解決更簡單,更能使思維上升一個高度。

  集體備課時對如何引入外角?產生的疑惑,是利用跑步身體轉過的角度,還是直接出示定義,要處理的非常到位,真正完成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

  把複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的讓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這種講課思路值得我們借鑑,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新組和,選取更好的事例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的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所以我們可結合學生實際適當改變例題,充分發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化生為熟化難為易化理為趣增強數學的魅力,激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形成課堂教與學的合力,我們要讓學生感悟數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做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

  1.成功之處;

  整體來說,本堂課的教學圍繞三角形的外角識別、性質及應用展開教學,通過言簡意賅的定義講解,及時提醒易錯問題,舉出典型的反例***如外角的辨析***並結合圖形進行分析等使本節課的重點得到了突出,難點得到了突破;並且對學生學習中的情況進行了點評和分析,並對有較多學生存在的問題作出了反饋;教育了學生要善於總結解題思路和方法,效果較好。

  2.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以下是科組評議中的不足之處,我進行了反思,並提出了一些改進措施,希望下次上課能有所借鑑:

  ***1***在第一部分辨析外角時講述的時間偏多。

  改進措施:在探討出外角性質之後,學生練習之前,明確地告訴學生這一知識點的作用——用於求角度,應該能讓學生練習更順利,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更到位。

  在教學內容上,我們的教學已經由注重傳授單一、高深、繁難的知識技能,轉向為學生提供基礎性的、豐富多彩的內容,使學習更容易。而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教師教學的主導性,我們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備課,如何處理學生探索過程中的引導和講解也是一門不淺的學問,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