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學計劃

  學習地理就是我們瞭解所生活的地球的過程。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 學生雙基、能力、學習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2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每班計劃二個課時。新課標,新教材,新環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通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地瞭解。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路環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少數學生學習興趣不是十分的濃厚,認為比枯燥;有些學生甚至認為地理科比較難,難以理解;有些學生認為讀圖比較難;有些學生認為地理科學習的作用不大。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興趣比較濃厚,也熱愛地理這個學科,且基礎還行。

  二、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

  1、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及補充、增刪、改進意見

  教材設計較合理,尤其是圖比較多,能直觀形象的表達出來。

  我個人認為,文字描述太少,有些知識過於粗淺,不能為優生開拓視野。在第一章活動中,例如在地球的運動中,對於太陽光對地面的直射介紹太少,要教師去做大量的補充,若不是老教師或是非常專業的教師,都是很難教好的。 在大洲和大洋中,對於各大洲大洋的分佈,除了圖之外,沒有一點文字介紹。這樣不利於學生自學。

  2、教學資源開發

  充分利用教材、教學資料、地理方面圖書,使之為教學服務。

  指導學生究研我縣、我鄉地理,使之學以致用。

  3、教學任務或目標

  優質地完成教材的教學任務,儘量多的輔導學生。

  要求學生學得輕鬆,課堂氣氛和諧。

  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分析問題,能客觀的看待事物,學會做人。

  4、減輕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精心鑽研教材,科學設計教案,認真備課,認真教學,適時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

  5、 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的力度,教材中“活動”和“綜合探究”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複習鞏固課堂知識,繼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通過“活動”和“綜合探究”這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6、 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7、 密切聯絡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儘可能多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8、 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儘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方塊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啟發性。

  ***二***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點是:

  1、 教材在結構設計中加大了探究活動的力度,教材中“活動”和“綜合探究”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功能已經從複習鞏固課堂知識,繼而承擔一部分新知識的教學。通過“活動”和“綜合探究”這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實踐性;

  2、 教學內容的呈現形式多種多樣。教材中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圖釋、說明地理問題的對話、展示地理過程的組照或組畫等,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激發他們對地理課的興趣。

  3、 密切聯絡生活和生產實際,尤其是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教材十分重視對每一個教學內容的引入,儘可能多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4、 平實、生動的語言風格。教材中儘可能避開生澀的地理專業術語,鄙棄板著面孔說教的語言風格。例如,嘗試在表現學生對話的對話方塊中,使用學生的語言。此外,一些小標題也比較活潑,富有啟發性。

  5、 版式設計生動活潑。

  本教材的主要內容:

  本教材共分為五章: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氣和氣候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第五章 發展與合作

  教學重點:第一、二、三章

  教學難點:第一、二、三章

  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瞭解地球和地球儀的有關基礎知識,認識地球的運動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掌握地圖的基本知識和運用地圖的基本技能;

  2、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面貌,運用地圖說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佈特點,認識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瞭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科學探究精神,及辨證唯物主義思想觀;

  3、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初步學會分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認識氣候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相互關係,形成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4、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影響,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瞭解世界文化的差異,理解各國的新文化傳統,形成保護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 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剛升入初中,雖然小學學過《社會》,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識,但大多數學生空間概念缺乏,不善於綜合分析問題,抽象思維能力差,缺乏科學的探究精神,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學習積級

  性高,學習地理的興趣濃厚,求知慾強,但一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學習積級性不高,厭學情緒較重。

  四、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通過“活動”和“綜合探究”兩種形式,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儘可能多地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鮮活的;

  3、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示意圖、景觀圖、投影儀、多媒體等,加強地理教學的實踐性;

  4、根據地理科的特點,注意在教學中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級性。

  ***三***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實施力度,按洋思課改模式上課,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地理教學成績,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業務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任務,每週2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剛升入中學,大多數學生有較強的進取心,且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密的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這是今後學習中的一大優勢。同時,通過開學的學情摸底,瞭解到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完備,知識積累程度低,有些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可能導致班級紀律渙散,而影響整體學習成績,這些都是應該考慮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的。

  三、本冊教材分析 1、“與同學們談地理”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越來越強調教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2、“地球和地球儀”

  學習方式主要是探究。主要探究兩個問題,一是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形狀的,二是地球儀告訴我們什麼。

  3、地球的運動

  主要內容是自轉——時差 公轉——四季、五帶,這部分比較抽象知識的教學主要是用事實說明地球運動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重現象說明,輕原理分析

  4、地圖

  學習方法是:在實際操作中體驗。一是製圖,繪製***或部分繪製***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二是用圖,從地圖上獲取資訊。

  5、大洲和大洋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把教學與活動結合,讓學生動眼讀圖,還可以讓學生動手畫圖,從而進一步掌握世界大洲大洋圖。

  6、海陸的變遷

  重點內容是探究海陸變遷,注重在進行科學觀念的教育,教學方法主要是用實證分析和推測。

  7、天氣與氣候

  重點內容一是從生活體驗中獲得對天氣的認識;二是初識天氣預報

  8、氣溫和氣溫的分佈

  從圖中分析氣溫的時間變化和空間分佈 ,學生不僅要會讀氣溫曲線圖,還要會根據資料畫氣溫曲線圖。並且會通過讀圖分析影響氣溫變化的主要因素。

  9、降水和降水的分佈

  從圖中分析降水的時間變化和空間分佈,降水的季節變化主要是通過一年內各月降水量柱狀圖;降水的分佈主要是通過降水量分佈圖來反映。

  10、世界的氣候

  從與天氣的對比中理解氣候在世界氣候分佈圖上說出主要氣候型別。

  11、人口和人種

  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一些影音資料,講一些有關宗教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學習宗教知識的興趣。

  12、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1***比較城市與鄉村景觀的差異***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

  ***3***聚落的發展與保護。

  13、發展與合作

  資料和例項,說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主要的教學方法是用例項說明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學資源的開發

  1、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2、運用實踐或自做簡單的教具進行直觀演示,讓學生有理性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充分發揮學校圖書室、校園網路等的作用,讓學生獲得知識。

  4、聯絡生活進行教學,組織學生參觀、考察、調查

  五、 本學期教學任務和目標

  1、讓學生獲得最基礎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讀圖能力。

  2、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懂得人地對立同一關係,使人類發展與環境相協調。

  3、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4、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5、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優秀導學案。

  2、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並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製作水平,爭創優秀課件。

  6、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7、擬好複習計劃,制定複習提綱,認真組織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