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教學目標:

  1.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基本特點及所產生的地理現象。

  2.自轉、公轉的概念、運動方向、週期

  2.理解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更替

  3. 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4. 四季的產生和五帶的劃分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公轉運動的基本特點及所產生的地理現象。

  教學難點:用地球自轉的基本知識解釋一些自然地理現象;四季的形成。

  教學準備:

  大地球儀1個,,晝夜形成演示儀,手電筒1個,地球公轉執行儀,皮球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二***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一課時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現象,可能沒有引起大家太多的注意,如:為什麼會有日出日落?為什麼日出自東,日落向西?***因為地球的自轉運動***

  一、地球的自轉

  大家知道這些現象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起的,那麼地球是怎樣進行自轉運動的?自轉運動又是怎樣產生白天、黑夜的我們這兒準備有手電筒和地球儀,你能演示一下地球的自轉運動嗎你能通過演示來解釋這些現象嗎?

  讓位學生人,合作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有人拿手電筒,有人轉動地球儀,有人觀察並做好記錄,教師指導,提醒學生注意旋轉地球儀時的方向,演示完畢後,小組討論下面這幾個問題:

  · 地球上為什麼會有日出日落現象?***因為地球的自轉***

  · 為什麼日出自東、日落向西?***自轉方向和日出日落相反是自西向東***

  · 日出日落產生了什麼現象?***白天黑夜***學生回答完畢後,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下列問題:

  · 晝夜的產生只是因為地球在自轉嗎?

  若問題4學生回答不出來,可用一較大的透明的地球儀進行演示,讓學生觀察、思考後回答。***還因為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

  並作進一步的解釋:由於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白晝,我們叫它晝半球;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們叫它夜半球。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各地晝夜也就不斷更替,而且總是自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黃昏的落日。

  再請學生動手用手電筒和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思考下列問題:

  · 指出晝半球、夜半球的範圍。當中國是白天時,還有哪些國家是白天,有哪些國家是黑夜?***處在白天的有日本、朝鮮、蒙古等國家;處在黑夜的有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

  · 將地球儀轉動180°,中國和美國分別處在白天,還是黑夜?

  ***中國處在黑夜,美國處在白天。***

  · 地球上某地經歷一次白天和黑夜大約多長時間?***24個小時左右,即一天。***

  · 從南極和北極上空俯視地球自轉運動的方向有什麼不同?

  ***從北極俯視為逆時針,南極俯視為順時針。***

  小結:***邊小結邊板書***地球圍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了時刻的差異。

  出示《地球自轉歌訣》,學生朗讀:

  地球向東繞軸轉,旋轉一週為一天,

  揹著太陽為黑夜,朝著太陽為白天,

  地球上面看日出,每天東邊要早見。

  承轉: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公轉,你能想像出同時進行的這兩種運動嗎?

  二、地球的公轉運動

  現在我給大家演示這兩種運動,請大家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

  · 地球公轉圍繞的中心是什麼?

  · 運動的方向怎麼樣?

  · 公轉一週的時間有多長?

  學生總結: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不停地公轉,公轉的方向與自轉的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東,公轉一週的時間是一年。

  課堂小結:由學生填寫下表進行總結:

 

地球自轉 

地球公轉 

繞轉軸心 

 

 

方向 

 

 

週期 

 

 

產生現象 

 

 

  佈置作業:

  課外實踐:動動手,測量竿影的長度和方向。

  · 首先,在學校空曠平坦的空地上垂直插立一根竿子,然後,在晴朗的日子,分別在早晨、中午和下午,觀察和測量這根竿子的影子,並且填寫下表:

次數 

觀察時間 

竿影長度 

竿影方向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 根據記錄表,完成下面的填空題。

  早上,竿影在   邊,中午,竿影在   邊,

  下午,竿影在   邊。   時,竿影最短。

  · 請你想一想,這個觀察實驗,能說明什麼問題。

  板書設計: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的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週期:一天***約24小時***

  ***3***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

  2、地球的公轉:

  ***1***方向:自西向東

  ***2***週期:一年

  ***3***公轉的軌道是橢圓

  ***4***產生的現象:四季變化

  ***5***地球公轉示意圖: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第二課時

  引入:上節課,我們留了一個問題,地球公轉會產生什麼現象? 本節課,我們重點來研究這個問題。

  學生活動:我們繼續用地球執行儀來演示地球的公轉,在演示的過程中請大家注意觀察和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 地球繞著太陽公轉時,其軌道是什麼形狀?***橢圓形***

  · 地球公轉時是斜著身子還是直著身子?***斜著***

  · 地球公轉時地軸指示的方向有沒有發生變化?***沒有***

  · 太陽直射點最北可以到達哪裡?最南呢太陽直射點在一年內幾次經過赤道?***北迴歸線、南迴歸線、兩次***

  注意:演示時速度不要太快,若執行一週學生還沒有看清楚的話,可以反覆一次。

  學生回答後,以板圖的方式進一步做具體的解釋:地球在公轉時,是斜著身子的。它斜著身子,是因為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有個夾角,這個夾角是66.5°。正是因為這個夾角的存在,才使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最北到達北迴歸線,最南到達南迴歸線,這也是南、北迴歸線得名的原因。

  試想,假如地球不是斜著身子,而是直著身子,也就是地軸與地球公轉軌道夾角是90°,那太陽直射點還會移動嗎?

  為使問題更簡單明瞭,將地球執行儀的地球儀取下來,換上一個皮球來演示。

  學生思考後回答:不會移動,始終在赤道上。

  太陽直射點始終在亦道上,那麼南北半球在一年中獲得的太陽熱量會有變化嗎?***沒有***沒有熱量的變化,會不會有氣溫的變化?***不會。***

  地球在一年中沒有氣溫的變化,會不會有季節的變化?***不會。***

  由此看來,正是因為地球斜著身子公轉,才會有太陽直射點的來回移動,才會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熱量不同,才會有寒暑往來,於是就產生了四季。

  這就解釋了我們上節課留下的疑問。

  關於四季的產生,我們結合教材圖D“地球公轉示意圖”來詳細具體地解釋一下。

  · 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上時,大約是6月22日前後,請大家想,這時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是否是一年中最多的?

  講述: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也就是晝長夜短,並且越向北去,白晝時間越長,在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長到24小時都是白天,這就是極晝現象。這一天我們把它叫做夏至日。同時把夏至日前後的6、了、8三個月,規定為北半球的夏季。

  這一天,南半球的情況完全相反。

  · 當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時,這一天是12月22日前後,也就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晝夜長短情況與夏至日完全相反。習慣上,規定12、1、2為冬季。

  · 當太陽直射點兩次在赤道上時,分別在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北半球獲得的太陽熱量與南半球相等,晝夜長短也相等,即晝夜平分,因此把這兩個節氣分別叫做春分和秋分。人們習慣上規定3、4、5月為春季,6、7、8月為秋季。

  學生就剛才的解釋填表,進行總結並檢測學生的理解情況。


    日期 

陽光直射的地點 

晝夜長短情況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為進一步鞏固知識,請學生用實際感受來驗證所學。

  提問:我們當地一年當中,白晝時間一樣長嗎?如何變化?***不一樣。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

  承轉: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裡,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冷熱就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別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讀教材圖F“地球上的五帶”,回答:

  1、地球上的五帶名稱分別是什麼?***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

  2、五帶的範圍是怎樣的?

  3、五帶的劃分界線是怎樣的?***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是迴歸線,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是極圈***

  4、五帶中有陽光直射的是    ,有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的是    。

  5、五帶分別會有什麼樣的氣候現象?***熱帶終年炎熱;寒帶終年寒冷;溫帶冬季冷,夏季熱,四季分明。***

  佈置作業:

  畫出地球公轉示意圖和地球上的五帶圖

  板書設計:

  3、四季的劃分:

  3、4、5月為春季 ;

  北半球: 6、7、8月為夏季;

  9、10、11月為秋季;

  12、1、2月為冬季

  ***南半球與北半球的季節相反***

  4、地球上的五帶***熱量帶***

  ***1***、五帶的劃分依據:地球表面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

  ***2***、五帶的名稱:人們把地球表面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

  北寒帶和南寒帶。

  ***3***、五帶的範圍:北寒帶***66.5°N--90°N***:北寒帶在北極圈以北

  ②北溫帶***23.5°N--66.5°N***:北溫帶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

  ③熱帶***23.5°N--23.5°S***: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

  ④南溫帶***23.5°S--66.5°S***:南溫帶在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

  ⑤南寒帶***66.5°S--90°S***:南寒帶在南極圈以南的地區

  ***4***、五帶的特點:

  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無極夜極晝現象,氣候終年炎熱;

  寒帶——有極夜極晝現象,氣候終年寒冷;

  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