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導語: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中地理學科知識,希望您喜歡閱讀:

  ,不少同行已站在不同角度,從教師的知識,教學能力,授課藝術等幾方面進行探討。筆者以為課堂教學質量除受教師的上述諸因素的制約外,還受教師授課時非智力因素--心境的影響。

  心境,心理學解釋為:一種帶有渲染作用的、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

  並且是一定時期使人的一切體驗和活動都染上同樣的情緒色彩。如高興了,看見什麼都高興,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高興了,看見什麼都不高興,林黛玉見花傷情,見月也流淚。

  引起心境的原因很多。諸如: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事業的成敗,工作的順利與否,以及與周圍人相處的關係等;人的健康狀況,疲勞程度等生理原因;時令氣候,環境景物等自然原因,都能引起人心境的變化。

  教師的授課也總是處於一定的心境之中,向學生傳授知識,不像電腦那樣,只是單純的資訊輸出,而是在傳遞、輸出知識資訊的同時,總是伴隨有一定的情感,諸如:喜悅、愉快、憂鬱、恐懼等,這些複雜的心理情感縱橫交錯,就構成了教師的授課心理。

  根據心境的不同品質,可分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師在良好心境下授課,思路開闊敏捷,解決問題迅速,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語言富有情感,錯落有致,婉轉動聽,面部表情自然豐富;教師的已有知識,講授能力。授課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由於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教師看“調皮學生”也是那麼順眼,對“差生”也感親切。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係融洽而協調。這對於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大有增益。

  如果教師在低沉、鬱悶的不良心境之時授課,則思路阻塞,思維遲緩,無創造性可言,甚至語無倫次,不知所云,本來安排得很好的教學程式,準備得很好的教學內容,都講不好;同時,由於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覺得學生的一舉一動都不符合課堂要求,動輒訓斥,甚至辱罵,造成課堂氣氛緊張,沉悶,壓抑。

  那麼,怎樣才能使教師在授課時的心境良好呢?

  教育心理學認為:制約人的心境的根本原因在於人的理想信念。作為學校管理者,首先要創設情境,引發和培養教師偷悅情感。即要創一流的校容校貌,建立良好的學風校風,瞭解每一位教師的家庭狀況,年齡特徵,心理傾向。氣質、性格特徵,健康狀況,性別差異,興趣愛好,事業成敗,人際關係,工作能力,理想信念等,全方位考慮問題,合理安排工作。在工作中,隨時發現每一位教師的閃光點,運用物質的精神的方式予以激勵,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使每一位教師始終處於一個自我感覺最佳狀態--學校的主人,能受到組織的關心,培養,任用,從而產生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這是引發培養良好心境的首要條件。

  另一方面,作為教育者還必須: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掌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注意課前愉悅情感引發和培養。人的情感由外界條件引發,消極刺激使人情感低落、煩悶;積極刺激使人感到精神愉快。教師在課前培養良好的心境,消除不良心境,可以進行積極刺激。想一想組織對自己的關心,學生特別喜歡聽自己的課等;做一做自己喜歡的事。總之,在課前幾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選擇能使你愉悅的事來做,來回憶,進行積極的刺激,都會使你產生快適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心境,消減不良的心境,以利於課堂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