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地理期中複習提綱

  複習的時候,以點帶線,以線帶面。這樣就會把所有的知識都包括進去,都複習得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第六單元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廠的大洲。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3.地理分割槽:習慣上把亞洲分為6 個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個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地區 國家

  東亞 中國、蒙佔、朝鮮、韓國、日本等

  東南亞 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尼、東帝汶等

  南亞 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等

  西亞 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

  北亞 俄羅斯的一部分

  4.地形:

  ① 地形特點: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地而起伏很大,既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瑪峰***8844米***,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死海***一400 米***,是世界上地面起伏最大的大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② 亞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裡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運河***

  5.河流:亞洲大河受地勢影響,多發源於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河流 流向 特徵 注入海洋

  長江 自西向東 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太平洋

  黃河 自西向東 長度5500千米,中國第二長河 太平洋

  湄公河 自西北向東南 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自南向北 位於亞洲北部,緯度較高,冬季河流冰期較長 北冰洋

  恆河 自西向東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印度、孟加拉國 印度洋

  印度河 自北向南 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 印度洋

  ***二***

  二、複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

  ①氣候複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複雜多樣。受緯度位置、海陸分佈、地形的影響,亞洲的氣候複雜多樣。除溫帶海洋性氣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種氣候在亞洲都有分佈。

  ②季風氣候顯著:亞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亞歐大陸,瀕臨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陸地之間的熱力推異十分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都有分佈,其中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惟獨亞洲有分佈

  ③大陸性氣候分佈***溫帶大陸性氣候幾乎佔亞洲的一半***:亞洲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亞洲內陸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因此冬冷夏熱;由於內陸距海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一般說來,夏季風強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風弱的年份,降水也較少。如果降水過多,就可能造成洪澇災害;反之,降水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使農作物得以旺盛生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而發生旱澇災害,嚴重威脅著農業生產。

  精講:*** l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 。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區按人口數的多少排序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高低排序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歐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過l 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6 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眾多的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影響:

  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不同地區的民族,在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風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築、沙烏地阿拉伯的帳篷和長袍。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達米業平原***兩河流域***,因其適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別成為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經濟發展旅異:亞洲除日本是發達國家外,其餘國家為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三***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問題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3900多個小島及其周圍海域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佈,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等。

  3、地形特點:以丘陵、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少,分佈在沿海地區。關東平原為日本最大的平原。

  4、多優良港灣:海岸海曲折,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為最好,這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聯絡十分有利。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要的對外貿易港。

  5、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每年有感地震達1500多次。被稱為“地震國”和“世界火山博物館”。日本最高的山——富士山就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第一高山,日本人民奉為“聖嶽”。

  6、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日本大部分處在23oN——46oN之間,跨經緯度廣將使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如跨緯度廣,日本的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間差就大。

  問題二、日本的經濟

  1、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和有利條件。日本地域狹小,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貧乏,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市場狹小,產品大部分靠出口。但日本也有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管理效率高。

  2、“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日本大量進口原料、燃料,然後依靠高技術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高品質的工業產品,再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對外貿易物件主要有美國、中國和歐洲。

  3、近年來,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日本投資建廠的主要對像是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好處:①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③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資源;④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對其它國家的影響:①日本把汙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4、工業分佈特點及原因:日本工業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5、日本經濟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有利的影響是可促進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從而使日本的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不利的影響是世界經濟危機的發生,必然使日本的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

  問題三:東南亞的位置,河流與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中南半島的南部又稱馬來半島。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2、東南亞的國家:東南亞共有11個國家。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寮國、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作“千島之國”。

  3、河流與城市的關係: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