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下冊複習知識點

  你想學習好八年級政治知識點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擁有財產的權利

  財產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1、財產所有的歸屬劃分:

  社會上的財產十分豐富,按照歸屬劃分,有的屬於個人所有,有的屬於集體所有,有的屬於國家所有。

  2、不屬於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在我國,施工發現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撿拾到的他人的遺失物、採用非法手段獲得的財產,不屬於個人所有。

  3、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

  ①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於個人所有。

  ②公民合法財產的內容:根據法律規定,公民的人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

  4、財產所有權: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它是財產歸誰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現,是一種直接與經濟利益相聯絡的民事權利。

  5、我國法律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原因:

  公民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直接關係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衣、食、住、行,是實現公民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切實保護公民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對於維護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勵其積累財富、創造財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法律明確作出國家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規定。

  6、我國保護公民個人合法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依據:

  ①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②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7、我國法律是怎樣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的?

  ①我國的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重要武器。

  國家審判機關依據民事法律,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往往採用責令侵權人將毀壞的財物恢復原狀、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等方式,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侵害財產所有權應該承擔的民事責任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

  ②我國的刑事法律,是保護公民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銳利武器。

  國家審判機關依據刑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通常採用判處侵犯財產的罪犯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等刑罰手段,保護公民合法財產的所有權。

  ③我國制定、運用多種法律,採用各種不同方式,有效地保護著公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

  8、確認財產所有權的歸屬,極其重要。它是實施法律規定的其他各種保護合法財產所有權方式的前提。

  9、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方式及維權方法:

  ①當所有權歸屬發生爭議時,我們應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其所有權

  ②當我們的財產被他人非法佔有拒不返還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強令不示佔有人返還原物。

  ③當人們的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已經毀壞或者滅失時,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

  ④當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沒收財產的行政處罰,違法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時,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依法撤銷裁決,或予以行政賠償,以維護自己的財產所有權。

  注:其中①②③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④的法律依據是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五條規定。

  10、當我們的合法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當我們的財產所有權受到侵犯時,應及時妹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1、公民尚未死亡時,其財產能被繼承嗎?為什麼?

  不能。因為,公民在世時擁有的個人財產不是遺產,因而不產生繼承的問題。只有當其死亡時遺留的合法財產,才可繼承。

  12、被繼承人、繼承人的含義、遺產的含義及其三個條件:

  ①法律上將遺留財產的死者稱為被繼承人,

  ②被繼承人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稱為遺產。

  ③作為遺產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必須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財產;其二,必須是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其三,必須是合法的財產。

  ④法律上將依法繼承死者遺產的人,稱為繼承人。

  13、繼承權: 所謂繼承權,指的是繼承人依法取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

  14、法定繼承、法定繼承人範圍及順序、法定繼承的繼承順序:

  ①所謂法定繼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範圍和繼承順序,又由法律直接規定遺產份額分配原則的繼承方式。

  ②我國繼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繼承”中規定,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為法定繼承人,享有繼承權

  繼承法規定的法寶繼承人的上述範圍,是根據血緣關係、婚姻關係和扶養關係確立的。

  ③我國繼承法規定,遺產要按照繼承順序繼承。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④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或第一順序繼承人放棄繼承權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15、繼承權實現的方式:

  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遺囑繼承優於法定繼承。我國現階段,多數採用的繼承方式是法定繼承。

  16、遺囑繼承的含義及優點:

  ①它是指繼承人按照被繼承人所立遺囑,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方式。

  ②遺囑繼承的最大優點在於被繼承人能夠充分按照自己的意願處分財產。

  17、遺贈:

  ①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獲得遺囑中指定的遺產,不屬於遺囑繼承,而屬於受遺贈人依據所遺贈人***立遺囑人***的遺贈取得遺產。

  ②公民將自己的財產待死後不留給親屬,而贈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是法律所允許的。

  ③受遺贈人獲得的遺贈的遺產,受我國法律保護。

  18、在處理繼承問題時,家庭成員之間應本著什麼樣的精神?

  注重情義、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

  19、保護繼承權的法律依據:

  ①我國憲法第十三條規定: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②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20、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當我們的財產繼承權受到侵犯時,不要忍氣吞聲,要增強維權意識,要學會依靠社會力量,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21、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權的含義:

  所謂智力成果,主要指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明創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

  智力成果權,也稱智慧財產權,通常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和商標權、以及反不正當競爭中的商業祕密等。

  22、保護智力成果及智力成果權的原因

  人類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發明創造以及其他創造性智力成果,更加凸顯其重要性。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

  23、保護智力成果權的作用:

  給予創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權保護,是對創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勵。為了激勵人們創造無形財產,各個國家先後通過立法保護智力成果所有人的權利。

  24、保護未成年人智力成果權的法律依據:

  公民創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智慧財產權當然也不受年齡限制。國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榮譽權不受侵犯。而且,對有特殊天賦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國家、社會、家庭和學校還應為他們的健康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5、當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權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監護人要求有關機關予以法律保護,要求侵權人承擔法律責任。

  26、怎樣保護公民的智力成果權?

  ①保護智力成果權,有賴於公眾的維權意識。②作為一個公民,當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時,要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我們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對智力成果的保護,尊重他人的腦力勞動,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二***

  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

  1、人格尊嚴權的含義、表現。

  ①任何公民都享有作為“人”的最起碼的社會地位和受到他人與社會最起碼尊重的權利,這種權利就是人格尊嚴權。②這一權利表現為自尊與他尊兩個方面,

  ③人格尊嚴權具體體現為名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

  2、侵犯人格尊嚴權的後果:

  人格尊嚴不可侮,侮辱者必將受到社會道義的譴責,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保護人格尊嚴權的法律依據:

  我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4、侵犯人格尊嚴權的事例:

  拿別人的生理缺陷開玩笑;按考試成績排座;體罰學生;

  5、名譽

  ①人的名譽是對特定人的品德、才幹、信譽等方面的客觀的社會評價。

  ②名譽集中體現了人格尊嚴③客觀公正的社會評價可以使我們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有良好名譽者不僅可獲得社會的更多尊重,還可獲得經濟利益。④侵害名譽的行為不公踐踏了他人的人格尊嚴,而且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破壞社會道德、危害社會秩序。⑤良好的名譽首先取決於個人的良好表現。

  6、名譽權

  ①中華民族是一個十分看重名譽的民族,崇尚“士可殺不可辱”,以自己的主觀努力追求一個好名聲,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這一傳統,做受人尊重和讚譽的人。良好名譽首先取決於個人的良好表現。不過品行優良者並不總是受到相應的客觀評價,人的名譽權常常會受到侵害。有時,一個誠實的人會被汙衊為騙子,以致蒙受奇恥大辱,社會評價降低,精神異常痛苦。侵害名譽的行為不公踐踏了他人的人格尊嚴,而且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破壞社會道德、危害社會秩序。

  ②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③名譽權主要表現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

  ④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7、侵害名譽權的方式:

  ①侮辱行為

  公然謾罵人人,大庭廣眾之下諷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潑贓物等,都屬於侮辱行為。

  ②誹謗行為:

  無中生有、捏造事實中傷他人等行為、是誹謗行為。

  8、侵害公民名譽權的危害:

  ①不尊重他人、貶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譽受損的侵權行為;

  ②不尊重自己、損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為;

  ③混淆是非、顛倒黑白、破壞社會道德、危害社會秩序。

  9、侵害名譽權的後果:

  侵權者輕則受到輿論的譴責,嚴重的要承擔法律責任。

  10、當我們的人格尊嚴權受到侵犯時怎麼辦?

  要求停止侵害;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精神損失;情節嚴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1、肖像的含義、製作方法、作用:

  肖像是以容貌為中心的人體形象再現

  其製作方法豐富多樣,可以用繪畫、雕塑、剪紙、照相、攝像等各種方式再現某個人的音容笑貌

  肖像再現了個人的基本特徵,是每個人人體容貌的有形識別標誌,所以,肖像與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離。

  12、肖像權的含義,內容:

  公民依法享有對自己肖像的支配權,包括肖像製作權、使用權和獲酬權。

  公民有權決定是否允許他人給自己畫像、照像或錄影等;有權決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有權就使用自己的肖像獲取報酬。未成年人在使用自己肖像和獲取報酬方面須由監護人代理或同意。

  為了保護公民的肖像不被醜化或非法利用,法律確認公民的肖像權

  13、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及維權依據:

  ①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②擅自將他人的肖像用作廣告或雜誌封面、或印在掛曆上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肖像權不容侵害,不準擅自將他人的肖像用作廣告或雜誌封面、或印在掛曆上,否則構成侵權。

  ③毀損、玷汙、醜化公民的肖像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肖像不容侵害,毀損、玷汙、醜化公民的肖像,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④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肖像不容侵害,利用公民肖像進行人身攻擊等,也屬於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14、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

  當肖像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提起訴訟以討還公道。

  15、姓名的含義:

  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筆名、藝名等,它作為將人區別開來的文字元號,傳達一個特定的個性化意義,是每個人人格的基本標誌。

  16、法律賦予公民姓名權的原因:

  姓名與其所指物件的聯絡如此緊密,一旦侵害其姓名,勢必損害其人格,因此,法律賦予公民姓名權

  17、姓名權的含義

  姓名權是公民依法享有決定、使用、變更姓名,並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

  18、姓名權的內容:

  年滿18週歲的成年人有權自主決定自己起什麼名字,有權決定使用自己的姓名或筆名、藝名,有權依照規定變更姓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權由其監護人代為行使。

  19、保護姓名權的法律依據:

  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20、侵害姓名權的方式、後果及維權方法:

  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盜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

  盜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權的兩種具體表現。

  無論盜用還是冒用他人姓名,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被侵權者可以通過訴訟等方式維護自己的姓名權。

  21、啟示:

  尊重他人的姓名權,依法維護自己的姓名權,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法律素質。

  ***三***

  我們崇尚公平

  1、對公平的不同理解:

  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個體,面對不同的問題,對公平有著不同的理解。②公平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對權利的尊重、對自身力量的肯定。

  2、公平的產生:

  公平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自己的付出和所得,與他人的付出和所得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產生了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覺。

  3、人們心目中的公平:

  人們心目中的公平,意味著處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個人,即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承擔他應分擔的責任、得到他應得的利益。

  4、失去公平的危害性:

  人們在社會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對待,產生不公平的感覺,就會感到冤枉、氣憤,甚至導致報復行為。這種心理和行為使人與人之間信任感降低,導致彼此關係惡化,合作難以為繼,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5、公平對社會穩定、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①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生存。一個良好的社會,應該能夠使人們穩定持久地進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實現這一點。

  ②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有了公平,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③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發展。社會才能為人的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每個社會成員的生存和發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們才可能通過誠實勞動,得到自己應得的東西,滿足自己的合理期望,從而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這樣,整個社會才能人人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共同失去社會持續發展。

  6、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1***沒有絕對的公平:***原因***

  公平總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公平總是相對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都不可能達到絕對公平。

  ***2***正確對待不公平現象的做法:

  ①不公平的現象發生時,我們應該增強權利意識,善於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公平與否的判斷,受到個人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的制約。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我們不妨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許我們會更加客觀地對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現象。

  ③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們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鬥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7、公平意識是道德的重要內容,見到不公平的現象採取什麼態度和行為,反映出我們的精神境界。

  8、樹立公平合作意識的意義:

  ①社會需要合作,合作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以公平為基礎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②在這種合作中,人們各自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應有的發揮,個人的利益得到應有的保障,同時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社會高效、和諧地運轉。

  ③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9、在合作中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為了更好地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它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可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穫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