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資料

  對於知識點的複習,我們要懂得運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一***

  1、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1***步驟:取一粒的浸軟的小麥種子,用鐵絲穿好,放在酒精燈上燃燒至灰白色。

  ***2***現象:燃燒完後有灰白色的灰燼。

  ***2***結論: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4***注意問題

  燃燒後,鐵絲很燙,要避免燙傷手和燙壞桌面。

  2、種子中含有水分

  ***1***步驟:取適量乾燥的小麥種子,裝進乾燥的試管裡。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端1/3處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

  ***2***現象:試管壁上有水珠出現。

  ***3***結論;種子中含有水分。

  ***4***注意問題

  小麥在試管底部要散成一斜面,烘烤部位要侷限在有小麥的區域內,可緩慢晃動,以求小麥受熱均勻。

  試管需保持水平或口稍向下傾斜,這樣管壁上出現的水珠才不會流向管底,不會引起試管爆裂;

  烘烤時間不宜過長,否則種子就會發生碳化,碳化的部分往往粘在試管壁上,不易洗掉。

 

  ***二***

  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1、受精完成後,花瓣、雄蕊、柱頭、花柱凋落。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珠被髮育成種皮。

  2、果實=種子+果皮;雙子葉植物種子=種皮+胚 ; 單子葉植物種子=

  種皮+胚+胚乳

  3、一個子房可發育成一個果實;一個胚珠可發育成一個種子。如果一個子房內有多個胚珠,則果實中可有多個種子。

  4、人工受粉

  當傳粉不足的時候可以人工輔助受粉。

  花的結構***以桃花為例***

  1、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花蕊包括雌蕊和雄蕊***,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2、雄蕊由花絲和花葯組成,花葯裡面有花粉,花粉萌發能長出花粉管,花粉管內有兩個精子。

  3、雌蕊由柱頭、花柱、子房組成,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中有卵細胞和極核。

  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葯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叫傳粉。

  2、傳粉的方式:

  ***1***昆蟲傳粉:靠昆蟲傳粉的花,叫蟲媒花。蟲媒花一般具有鮮豔的花冠、芳香的氣味、甜美的花蜜。

  ***2***風傳粉:靠風傳粉的花,叫風媒花。風媒花一般花粉多而輕盈,柱頭常有分叉和粘液。

  3、受精:花粉管內的兩個精子,一個與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一個與極核結合形成受精極核,這個過程叫雙受精。雙受精作用是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

 

  ***三***

  1.血漿滲透壓的生理意義

  血漿滲透壓具有吸取水分透過生物半透膜的力量。由於細胞膜和毛細血管壁不同,因而晶體滲透壓與膠體滲透壓表現出不同的生理作用。

  ***1***晶體滲透壓的作用:細胞膜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對一些無機離子如Na+、Ca2+等大多嚴格控制,不易過。這就造成細胞膜兩側溶液的滲透壓梯度,從而導致滲透現象的產生。由於晶體比膠體溶質顆粒多,形成的滲透壓高,因此血漿晶體滲透壓對維持細胞內、外水分的正常交換和分佈,保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有重要作用。例如,當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時,進入細胞內的水分增多,致使紅細胞膨脹,直至膜破裂。紅細胞破裂使血紅蛋白逸出,這種現象稱為溶血。反之,當血漿晶體滲透壓高時,紅細胞中水分滲出,從而發生皺縮。

  ***2***膠體滲透壓的作用:毛細血管壁只允許水分子和晶體物質通過,不允許蛋白質通過,因而毛細血管內、外水分的交流取決於膠體滲透壓。血漿中膠體滲透壓比組織液中膠體滲透壓大,故血漿膠體滲透壓對調節毛細血管內外水分的正常分佈,促使組織 中水分滲入毛細血管以維持血容量,具有重要作用。當血漿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時,組織液增多,引起水腫。

  2.血漿滲透壓形成及數值

  血漿滲透壓由兩部分溶質所形成:一部分是血漿中的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晶體物質形成的血漿晶體滲透壓,另一部分是血漿蛋白等大分子物質所形成的血漿膠體滲透壓。由於血漿中小分子晶體物質的顆粒非常多,因此血漿滲透壓主要是晶體滲透壓。5%葡萄糖液或0.9%NaCl溶液的滲透壓與血漿滲透壓相近,故稱為等滲溶液。血漿膠體滲透壓很小,僅為3.33kPa***25mmHg***左右。通常血漿蛋白中白蛋白的含量較多、分子量較小,因此在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中,白蛋白尤為重要。

 

  ***四***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因素:捕食關係、競爭關係、合作關係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現存的每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態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適應性普遍存在。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溼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後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鬆土

  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

  生物圈概念:地球上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範圍:海平面上、下約10千米,共20千米左右的圈層

  大氣圈的底部

  多種氣體組成,主要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

  主要有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微小生物

  岩石圈的表面

  地球表層的固體部分,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影響生物生存的環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溫度。水。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