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學期生物期末試題

  在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同學們要如何準備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

  1.分類單位越大,包括生物共同特徵和種類數量之間的關係是

  A、共同特徵少,種類數量多 B、共同特徵少,種類數量少

  C、共同特徵多,種類數量少 D、共同特徵多,種類數量多

  2.不能證明貓比魚高階的做法是

  A、觀察貓和魚的外部形態結構 B、比較貓和魚的心臟結構

  C、將貓和魚放在一起,看誰吃誰 D、統計兩者繁殖後代的成活率

  3.下列不屬於共生現象的是

  A、人與體內的蛔蟲 B、地衣

  C、根瘤菌與豆科植物 D、羊的腸道內分解纖維素的細菌

  4.與菠菜葉肉細胞相比,細菌的細胞中沒有

  A、細胞壁 B、細胞質 C、細胞膜 D、成形細胞核

  5.饅頭的蒸制和泡菜的製作分別是什麼微生物作用的結果

  A、細菌和 酵母菌 B、酵母菌和乳酸菌

  C、細菌和乳酸菌 D、乳酸菌和細菌

  6.關於芽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細菌的一種休眠形式 B、對不良環境的抵抗力較差

  C、是在細菌發育的初期形成的 D、是一種生殖細胞

  7.蚯蚓生活在潮溼、疏鬆的土壤中,它進行氣體交換依靠

  A、剛毛 B、環帶 C、溼潤的體表 D、體節

  8.下列屬於先天性行為的是

  A、蚯蚓走迷宮 B、小狗做算術

  C、黑猩猩使用簡單的工具 D、母狼哺育狼孩

  9.我國的華南虎早已所剩無幾,一直在動物園中飼養繁殖,2001年在某動物園生下兩隻小虎,眼睛是瞎的,科學家認為這是近親繁殖的後果,這實質上說明了

  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遭到破壞 B、基因的多樣性遭到破壞

  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遭到破壞 D、生物的多樣性遭到破壞

  10.鯽魚不停地張口吞水,由鰓孔排出,其主要意義在於

  A、水裡的食物隨水流***中,便於取 食 B、使魚的體溫保持恆溫

  C、水經過鰓時,水中的氧與鰓內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氣體交換

  D、保持魚體內外水分的平衡

  11.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昆蟲都有外骨骼

  B、昆蟲的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長在胸部 C、昆蟲屬於節肢動物

  D、昆蟲的身體可分為頭、頸、軀幹、尾四部分

  12.地衣是下列哪兩類生物的共生體

  A、蕨類和真菌 B、細菌和藻類

  C、藻類和真菌 D、細菌和真菌

  13.人體運動時,起動力、槓桿和支點作用的分別是

  A、神經、骨骼、關節 B、肌肉、關節、骨

  C、肌肉、骨、關節 D、神經、骨、關節

  14.下列動物中,屬於無脊椎動物的是

  A、中華鱘 B、蝸牛 C、烏龜 D、鴕 鳥

  15.運動系統中關於關骨、關節與肌肉的關係,不正確的是

  A、與骨相連 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 互配合活動

  B、肌肉收縮時能牽引骨繞著關節運動

  C、肌肉由中間的肌腹和兩端的肌腱組成,肌腱與骨相連

  D、肌肉通過兩端的肌腱附著在一塊骨的兩端

  16.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的保護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護區 B、遷地保護 C、引入其他的物種 D、法制管理

  17.提一桶水上樓時,手臂上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的狀態分別是

  A、收縮,收縮 B、收縮,舒張

  C、舒張,收縮 D、舒張,舒張

  18.蚯蚓在乾燥的環境裡,很快會死去,是因為

  A、缺水導致渴死 B、灰塵阻滯了呼吸通道

  C、體表黏液乾燥,呼吸無法進行 D、無法吃到食物餓死

  19.下列屬於變溫動物的是

  A、東北虎 B、藏羚羊 C、蝙蝠 D、蝴蝶

  20.河蚌是水生動物,所以它的呼吸器官是

  A、貝殼尖端的口  B、鰓

  C、緊貼貝殼的一層呼吸膜  D、肺

  21.下面的措施中,哪一種對保持生態環境最有利?

  A、把大片沼澤地開墾為農田 B、在菜地中噴灑農藥以殺死菜青蟲

  C、在田間施放性引誘劑,干擾雌雄害蟲之間的通訊

  D、把工業廢水排入發生“赤潮”的海域,讓那些有毒藻類死亡

  22.生物分類的單位中,最基本的單位是

  A、門 B、綱 C、科 D、種

  23.使人患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多種疾病的營寄生生活的 是

  A、枯草桿菌 B、鏈球菌 C、結核桿菌 D、肺炎雙球菌

  24.關於昆蟲的外骨骼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可以協助運動,是一種運動器官 B、可以支援內部柔軟器官

  C、可以防止體內水分的散失 D、可以保護內部柔軟器官

  25.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人們將自然保護區稱為

  A、“天 然基因庫” B、“天然實驗室”

  C、“活的自然博物館” D、以上都是

  Ⅱ***主觀卷***25分

  二、分析題***每空1分,共10分***

  1.某生物實驗小組在觀察一個菌落時,發現有這樣的特點:菌落由分枝狀菌絲組成,比較疏鬆,呈絨毛狀。你認為該菌落應該是*** ***菌落。

  2.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動中,培養皿和培養基接種前需高溫消毒的原因是 。使用無菌棉棒的原因是 。檢測硬幣上有無細菌,將硬幣在培養基上按一下相當於一般培養方法中的 。

  3.小明同學在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時做了這樣的實驗:他把章魚***軟體動物***放到大魚缸中,中間放一塊玻璃板,將魚缸隔成兩部分,玻璃 板高度低於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魚能從玻璃缸的一側越過玻璃板遊向另一側,同時將食物***小蝦***放入玻璃板的另一端,當章魚看見食物時,只是撲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亂撞,不會繞過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後,才能學會繞道;而另一組同學在用小狗做實驗時,只用一次小狗就學會了繞道捕獲食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在上述實驗中,章魚、小狗越過障礙物而獲得食物,都屬於 行為。這是動物在成長過程中,通過 ? 逐漸建立起來的行為活動。

  ***2***上述實驗證明,某些低等動物也可以形成 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 ,能利用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大大增強了 能力。

  三、識圖作答***共15分***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自然界的物質迴圈是須臾不止的。圖示自然界中的物質迴圈,請據圖作答:

  ***1***該圖可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它由 部分和 部分組成。

  ***2***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 作用固定在植物體內,同時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通過 作用被分解釋放出來。

  ***3***從圖中不難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個和諧的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所佔的比例維持在一個相對?的狀態下。 但近年來,為了保護牛羊,開始大量捕殺狼,長此以往會導致牧草枯竭。由此可以得出:人們不能隨意滅殺某種動物,因為動物在維持? 中起著重要作用。

  ***4***可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 ]、[ ] 和 ?,這些物質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進而製造 。可見,細菌和真菌可作為 ?參與自然界的 迴圈。

  答案:

  二、1、真菌

  2、殺死其他雜菌,以防影響實驗結果 防止棉棒上的 微生物影響實驗結果

  接種

  3、***1***學習 生活經驗 學習 ***2***學習 強 適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