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怎樣打好數學基礎

  高中數學是很多同學的難點,認為數學很難學好,有時可能是基礎沒打好。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讀好課本,學會研究

  同學們應從高一開始,增強自己從課本入手進行研究的意識。同學們可以把每條定理、每道例題都當做習題,認真地重證、重解,並適當加些批註。要通過對典型例題的講解分析,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並做好解題後的反思,總結出解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以便推廣和靈活運用。另外,同學們要儘可能獨立解題,因為求解過程,也是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更是一個研究過程。

  二、記好筆記,注重課堂

  “要學好數學,培養好的聽課習慣也很重要。”樑老師說,同學們在聽課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把老師講的關鍵性部分聽懂、聽會。聽的時候要注意思考、分析問題,但是光聽不記,或光記不聽必然顧此失彼,課堂效益低下,因此應適當地有目的性地記好筆記,領會課上老師的主要精神與意圖。

  三、做好作業,講究規範

  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樑老師說,同學們在做作業時,不但要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作業應獨立完成,這樣可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拖沓的做作業習慣容易使思維鬆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

  四、寫好總結,把握規律

  “不會總結的同學,他的能力就不會提高,挫折經驗是成功的基石。”要學好數學,同學們就應該經常做好總結,把握規律。通過與老師、同學平時的接觸交流,可以逐步總結出一般性的學習步驟,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簡單概括為四個環節***預習、上課、整理、作業***和一個步驟***複習總結***。每一個環節都有較深刻的內容,帶有較強的目的性、針對性,要落實到位。應堅持“兩先兩後一小結”***先預習後聽課,先複習後做作業,寫好每個單元的總結***的學習習慣。

  高一新生如何進行課後複習

  一、課後及時回憶

  如果等到把課堂內容遺忘得差不多時才複習,就幾乎等於重新學習,所以課堂學習的新知識必須及時複習。

  可以一個人單獨回憶,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互相啟發,補充回憶。一般按照教師板書的提綱和要領進行,也可以按教材綱目結構進行,從課題到重點內容,再到例題的每部分的細節,循序漸進地進行復習。在複習過程中要不失時機整理筆記,因為整理筆記也是一種有效的複習方法。

  二、定期重複鞏固

  即使是複習過的內容仍須定期鞏固,但是複習的次數應隨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減小,間隔也可以逐漸拉長。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週進行周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複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即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形成知識網路,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

  三、科學合理安排

  複習一般可以分為集中複習和分散複習。實驗證明,分散複習的效果優於集中複習,特殊情況除外。分散複習,可以把需要識記的材料適當分類,並且與其他的學習或娛樂或休息交替進行,不至於單調使用某種思維方式,形成疲勞。分散複習也應結合各自認知水平,以及識記素材的特點,把握重複次數與間隔時間,並非間隔時間越長越好,而要適合自己的複習規律。

  四、重點難點突破

  對所學的素材要進行分析、歸類,找出重、難點,分清主次。在複習過程中,特別要關注難點及容易造成誤解的問題,應分析其關鍵點和易錯點,找出原因,必要時還可以把這類問題進行梳理,記錄在一個專題本上,也可以在電腦上做一個重難點“超市”,可隨時點選,進行復習。

  五、複習效果檢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複習的效果會產生變化,有的淡化、有的模糊、有的不準確,到底各環節的內容掌握得如何,需進行效果檢測,如:週週練、月月測、單元過關練習、期中考試、期末考試等,都是為了檢測學習效果。檢測時必須獨立,限時完成,保證檢測出的效果的真實性,如果存在問題,應該找到錯誤的根源,並適時採取補救措施進行校正。目前市場上練習冊多如牛毛,請在老師的指導下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