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的預習方法指導

  初一的數學應該怎麼預習呢?同學們應該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數學預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預習的效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預習導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也不例外。

  所謂預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先自己閱讀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瞭解,並做好學習新知識的準備工作。課前預習實際上是課前自學。自學能力的強弱對於一個人是否能成才起很大的作用。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學成才的。 問題的成因分析

  學生從六年級升入初中,在學習上會遇到功課增多,學業負擔加重的問題。有很多的學生不能很好的適應初中的學習,在課堂上顯得不知所措。很多老師會告訴學生要做好預習工作,但是又沒有對預習做好必要的指導。學生在預習的時候不知道從何下手,或則簡單地進行了一些生字詞的識記就算是預習過了。在課堂上學生面對老師的提問還是不知所措,造成跟不上教學的節奏的現象,影響自己的聽課效率。所以說,我們的學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不會預習或預習不到位成為影響教學效率的瓶頸。

  下面談談超前學習的好處。

  1.超前學習中會遇到不能馬上透徹理解的內容,當時不能理解透徹,但經過深思之後,即使暫時放在一邊,大腦也會潛意識對之“加工”。當教師講到這塊內容時,大腦會進行第二次理解,不僅理解的更加透徹,對知識的印象也會非常深刻,很難輕易遺忘。

  2.夠消除對新知識的“隱患”。超前學習能夠發現在現有的基礎上,自己對新知識認識的不妥之處。相反地,若直接聽別人說。似乎自己也能一開始就達到這種理解水平,實踐證明,並非這樣。

  3.超前學習類似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還挖掘出自身的潛力。經過超前學習,對提高自信心,培養學習興趣很有幫助,因為你會需要獨立解決許多問題。

  4.事實上,人的大腦有一個普遍的特性,一場流水式的談話或者授課,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普遍不會超過15分鐘,我們不能要求所有老師都那麼生動講課,所以我們需要超前學習。超前學習能提高聽課質量。超前學習以後,我們發現新知識中的多數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只有少數地方需藉助於別人。這樣,在課堂上,我們即能將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放在這些少數部分的理解上。這樣,每一堂課程我們有了目的,自然就更加容易針對性的去聽,自然而然就恨容易加大課堂聽課效率。

  二合作交流

  對於課本文章的預習,可以引導學生從“讀、圈、劃、思、問”五個方面進行。

  “讀”,通讀文章,瞭解大意,朗讀文章,朗朗上口;“圈”,

  圈出文章涉及的生詞,以便理解生詞應用的語言環境;“劃”,用下劃線畫出自己欣賞的優美語句;“思”,思考課本中提問的問題,嘗試解決;“問”,自己對文章提出3-5個問題,準備上課時提問別人,培養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應告訴學生,對於他們的預習收穫,課上將以“朗讀展示、美句欣賞、互相提問”等形式對不同的預習內容進行展示與交流。 給孩子一個風箏,鼓勵孩子把風箏放飛起來之前,或許應先告訴孩子怎樣放線。放線的過程即自學能力培養的過程,而自主學習最初的蠕動在預習。以前我們常說“為了給學生一杯水,老師要先準備一桶水”,然而現在卻應意識到:教學應該是和學生一起去找“泉水”,去尋找泉水的“發源地”。也就是說,教給學生自學的本領遠比教給學生有限的知識更重要。因此,預習性自學應該早早開展為好。

  那麼,怎樣保障預習的效果得以展示?怎樣使預習的學習習慣可持續發展呢?

  課前預習與課上展示銜接是將學生內在的收穫以外顯的形式呈現出來,使之得以交流並獲得矯正、反饋或認可。當課前預習與課上展示及時有效地銜接時,預習中的困惑將在後續的學習中得到指導,預習中的收穫將獲得充實和提升,學生超前自主學習的價值才更明顯。只有讓學生體驗到預習的妙處時,學生的預習才會有動力,從而自覺地將這一學習方式延續下去。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時,應

  該思考如何在後續的課堂上為學生提供交流與展示的平臺。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恆常性,而且會使人受益終生。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中學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效率,那麼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那麼我們怎樣預習呢?

  至善一對一輔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有計劃有目的的去學習,所以首先明確學習目標:

  1.知道知識產生的背景,弄清知識形成的過程。

  2.知道知識的地位和作用

  3.總結出認識問題的規律

  預習的具體做法:1.對概念的理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通常要藉助字面含義、圖形或者其他科學知識加以理

  解。意會是理解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要下功夫去理解了再做題。

  2.定理公式是使用最多的“規律”的總結,我們要加強對公式定理的預習。往往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蘊含著相當有用的解題規律和豐富的數學方法。如三角形內角平分線定理的證明。我們應當先自己推導公式或證明定理,若做不成再參考別人的做法。無論是自己完成的,還是看別人的,都要說出這樣做是怎樣想出來的。

  初一數學的預習方法

  初一學生剛剛脫離了兒童時期的學習方法,面對難度大、邏輯性強的新數學課程,如果不學會預習就很容易出現聽不懂、跟不上、學習成績差的問題。很多看起來很聰明的學生,學習成績確不理想,就是因為不會預習,也就是說自學能力欠缺。俗話說“笨鳥先飛早入林”,勤能補拙。預習是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那麼,怎樣才能搞好數學預習呢?

  首先,要牢固樹立自學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面對新的數學課本,要克服畏難情緒,要敢於向難題衝刺。教育部門在設定教學內容時,早已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只要你肯去學習,並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就一定能夠看懂學會。同時,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開展自學活動,一定能戰勝一切學習困難,只要有敢於啃硬骨頭的精神,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要把預習作為提高學習成績的敲門磚,要養成預習的習慣,逐步提高自學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敢於下功夫學習,把預習當作必須落實的學習程式。俗話說“一遍生,兩遍熟,三遍不用問師傅。”只要把所預習的內容看上一兩遍,就一定能弄明白所學的內容。預習一般分以下四步進行。第一步,通讀預習課程,弄明白基本概念;第二步,抓住重點,熟記公式、定義;第三步,看透例題,學會解題的方法步驟;第四步,獨立完成課後練習題,檢驗學習效果。如遇不解的問題,一是反過頭來看課本,再進一步預習學習內容。二是再看例題,看是否真掌握理解。如此反覆,難題必解。

  再次,每次預習下一課之前,要對上一課所學的課程進行簡單的回顧,特別是重要的公式、定義,一定要牢記,為下一課預習打下牢固的基礎。初中數學,每章節之間的連續性和邏輯性非常強,前面的沒不掌握好,往往會影響後續學習,所以說,在預習下一課之前,一定要對上一課進行回顧複習。如此長期堅持,自學的興趣就會養成,預習的目的就一定能夠達到 。

  初一數學的預習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