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教研組計劃

  語文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初三語文教研組計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一: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探索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突破口,深入學習貫徹語文學科課程標準,全面推進新課程的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綜合素質。

  二、工作重點

  1.如何提高課堂效益。

  2.深入研討教材,探究教法。

  三、主要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把課改的教學理念滲透到平時課堂教學。

  2.更新教學觀念,加強教學研究。

  3.抓實日常教學工作,注重平時的知識積累。

  4.注重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

  5.加強備課組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商討教學方法,探討處理教學內容。

  6.備課組不定期互相聽課,資源共享,齊心協力。

  7.從發展的眼光搞好語文教學工作,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學法,以學生為本,紮紮實實搞好教學工作。

  8.滲入理解與情感教育,注重研究後進生的轉變,使後進生樹立信心,有明顯進步。

  9.搞好考試後的質量分析,認真查詢原因,尋找對策。

  10.、推薦參加學校舉行的教學實踐活動人員。

  四、日程安排:

  第1周:確定教學計劃。

  第2周:制定工作計劃 ,確定教學進度,安排階段性測試出題。

  第3周:安排組內公開課人員,集體備課;

  研討第一次月考範圍及命題思路,確定命題人。

  第4周:組內聽課評課。

  第5周:組織“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徵文比賽;月考成績分析。

  第6周:十一放假

  第7周:統一進度,集體備課;第三次月考出題。

  第8周:關於作文教學的研討。

  第9周:月考成績分析;討論複習計劃

  第10周:完善複習計劃;集體備課。

  第11周:組內聽課評課,第三次月考出題。

  第12周:“相約好書”演講比賽準備工作;集體備課。

  第13周:組內集體探討,共同備課

  第14周:九年級下的上課內容及進度的研討。

  第15周:集體備課;第四次月考出題。

  第16周:第四次月考分析。

  第17周:組內作業教案檢查、督促;集體備課。

  第18周:討論考前指導。

  第19周:資料收集彙編,備課組工作總結。

  範文二:

  本學期,初中語文教研組工作,將繼續貫徹執行第三次全教會精神,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深化語文教學改革,努力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目標,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紮實有效地開展工作。

  一、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1、教研組每位成員應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如《主體教學論》《學習論》《學習策略》《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樑》等,圍繞“減負”“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熱點問題,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2、教研組每位成員至少閱訂一份語文報刊。平時,語文教師要堅持通讀二、三種語文教學研究刊物,及時瞭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向,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從而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組每位成員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並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做到:自覺學習理論,深入研究探索,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使理論學習落到實處,卓有成效。

  二、狠抓常規,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落實學科教學常規,重點是抓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關鍵是落實常規,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本學期,在對照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真正學好洋思經驗,牢固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教學應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重視創設教學情景,啟用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決做到面賂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本學期,教研組將配合學校通過聽課、抽查備課筆記、作業批改等多種方式,檢查常規落實情況。

  3、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4、做好年青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5、公開教研活動:

  第3周陳麗敬;第5周徐果洪;第7周史琴芬;第11週週志遠;第13周陸群華;第15周許桂花;第17周陳麗敬。

  6、紮實有效地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拓寬學生視野。

  初一:積極與寫的興趣小組

  初二:寫作興趣小組

  初三:讀與寫興趣小組

  三、其他工作:

  1、配合學校做好月考核工作。

  2、完成學校臨時性指派工作。

  範文三:

  初三,意味著教師必須向課堂要學生的分數。學生拿不到該拿的分數,證明教師教學不得力、不夠高效。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激發者和引路人,沒有理由推脫責任。這是明擺的事實。初三下學期,語文教學凸顯其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的特點,備課組能否制定出一份科學合理的計劃,十分重要。

  根據上學期市語文統考成績,本屆初三學情特點是優秀率低,低分率高,除了政治和化學兩門內容較少的功課考得不錯,其他學科均在全區的中下水平,即全科合格率偏低,六科總分低分數段人數不少。這,意味著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較差。這個學情警示我們:教學尺度務必把握好,課堂教學應向中下生傾斜,課外對優生個別輔導。為了全面提高初三語文教學質量,本學期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謹慎把握教學進度,把好重點,突破難點。

  根據本計劃制定的“學周安排表”逐一落實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方面,教新課莫忘結合複習舊課,複習之後都安排小測過關和反饋。我們既可以安排主題複習,也可以安排文體複習,複習的量不要太多。教學重點應與中考考點緊密相扣,且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的認知規律來落實。教學難點主要是針對差生,因為這些難點對於中上生來說,或許已經不是難點。如果課堂沒時間落實,可以移到課外去輔導。

  二、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以點帶面,逐步升級。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場,教師執教的方式方法如何,學生參與課堂的態度毅力怎樣,都將深刻影響到教學效果。在時間緊迫、學生素質差的情況下,運用“以點帶面”的教學方法,或許能起到良好的效益。比如,可以借教新課之際引出舊課知識的複習與聯絡,可以借個別學生回答問題上的優點引領其他同學都來效仿,或借個別同學犯的錯誤引起其他同學吸取教訓。“以點帶面”,還可以理解為通過教師的解疑和答惑上的點撥,啟用學生學習上的思維之火和興趣之火。所有的這些技巧,無不是建立在深入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的基礎上。逐步升級,就是根據學生最近掌握的知識點,通過做一定數量的實踐練習,實現由知識積累向能力運用的轉化,從普通的學習向高壓下的應試遷移。

  三、各種形式的複習要循序漸進,以實現螺旋式提高的目標。

  初三上覆習課是經常的事。按複習內容來分,有單元複習、階段複習和總複習;按形式分,有考試題型解讀,有文體知識歸類,有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等等。不管內容上還是形式上,其內部複習要點之間都可以按照由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象的邏輯順序排列,老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幫學生理出一個合理的順序來,才能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複習效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相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他們一定的緩衝期限,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師生一起解讀中考題型,強化應試能力。

  年級準備印出往屆的中考語文試卷,還要擬出幾份中考模擬試卷,學生通過實戰演練,發現不足,在訓練和講評中及時糾錯,豐富學習經驗,吸收學習教訓。只要不盲目搞題海戰術,唯有多做練習,方能培養應試能力,這是一條客觀規律,誰也不能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