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創新方法

  中考作文是一項重要內容,它關係到語文成績的高低,我們要怎樣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信這些文字一定會給你帶來幫助的。

  中考作文大都要求寫記敘文和議論文。現以這兩種文體為例,談談如何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多種敘述方法的綜合運用。順敘、倒敘、插敘在一篇文章裡兼而有之,密切配合,相互作用。這種情況,從總體上看是運用倒敘,主體部分又運用順敘,在順敘中又有插敘。這樣敘述,就顯得疏密相間,張弛有致,時空跨度大,行文多姿多彩。例如,遼寧有一位考生在《重話母校》這篇應試作文中,就採用了這種寫法。從全文運用了倒敘,首段寫道:“畢業了,離開了母校,當我重話母校的時候……”主體部分運用順敘,記敘“我”初中的兩件事,一是初二入團,二是初三的體育加試。敘述每件事時又有插敘,在“入團”中插入了老師的囑咐,“加試”中插敘了初試的情況。這樣,三種敘述方法各顯風采,相互作用,很好地完成了敘述任務。

  多種描寫方法的綜合運用。記事寫人要用到描寫方法,圍繞所寫的人和事,採用多種描寫方法,圍繞所寫的人和事,採用多種描寫方法,使文章更加具體生動。請看下面一段文字:“……班會上出現了使人難堪的沉默,忽然傳來一個聲音:”老師,我願意當班長。‘聲音不大,令人震驚。說話的是周雅安。她那倔強的臉上,一雙眼睛放射出堅毅的光芒。老師和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掌聲驚動了幾隻落在屋簷的小鳥,飛向遠方。“這是江蘇考生寫的《”小主人“二三事》這篇應試作文中的一段文字,文中運用了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情描寫、場面描寫、動作描寫、細節描寫等方法,使文章顯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多種論證方法的綜合運用。論證方法有例證、引證、喻證、對比等。根據文章議論的需要,採用恰當的方法,常以一種方法為主,綜合運用其他方法,使論證更加充分有力。如上海市中考作文題《母親》,有一位考生將它寫成了議論文,請看其中的一段話:“有句格言說得好:”溺愛是一盆濁水,嚴愛是一座熔爐。‘我的鄰居小虎的母親,對小虎就是嚴愛,難怪他的成績這樣好。“這段文字先後運用了引證、喻證、對比、例證等四種論證方法,將母親的”愛“這種人間真情,說得深刻透徹,形象生動,令人耳目一新。

  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用什麼方法,用多少方法,要根據文章內容和主題來定,不能一味求多,影響了內容的表達。



 

  中考文言文相關方法推薦:

     考查方向始扭轉

  2014年考綱調整中刪除了《叔向賀貧》和《捕蛇者說》這兩篇文章,新增《伯牙善鼓琴》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是這並沒有在今年的中考試題中體現出來。然而雖然在文言文的選擇上並沒有選擇新加入的文章,但是我們從考題的具體內容上可以發現,考查方向有別於往年的。除了,常見的對實詞的解釋,對重點句子的翻譯之外,第三題開始注重考查孩子們對整個文言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文章具體內容的篩選對比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在原文找原句回答的基礎上,加入了考生的自我“感悟”這一層面。

  考題內容更加靈活,對考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是否能夠用語言表達出與文言所體現的主旨一致的自我感悟。這樣看來,中考對語文文言文的考查越來越開放化,開始傾向於對於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考查,考查的內容也越來越注重理解與運用。

  警惕題型微變化

  從今年的具體題型來看,對實詞的考查依然是偏重於對古今異義、詞性活用等方面的考查。這就要求考生一方面識記重點詞彙的同時更需要掌握其中的方法。除了要清楚最基礎的成分之外,還要加入理解性記憶,切勿死記硬背。

  語句翻譯,說白了就是實詞+語句連貫,考查到的仍然是那些在文言文中很常見,並且實用性的實詞。要求考生必須在翻譯中體現出來,扣住採分點。如今年考查到的 “假”“雖”“卒”等。其中考查到了一詞多義。而這些詞彙一直到高中都會常見且常用到。只是相對於高中來說較淺顯。可以說初中是在為高中的學習打基礎,這就要求考生一定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最好有一個語文的改錯本。

  備考方向全方位

  從改革的整體趨勢與側重程度來看,後期對文言文閱讀也極有可能直接從“感悟”出題,形式也會更為靈活。語文總體分值的加大,必然會輻射到各個部分,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可能不只是加入以史地政為背景的文段閱讀,文言文是一個最直接體現傳統文化的部分,所以分值上很有可能看漲。文言文對於考生是個難點,題型的靈活,分值的上升,會成為後面學習中需要克服的阻礙。而對於明年最後一屆總分還是120的考生來說,過渡期就要“以不變應萬變”,照常積累文言知識,但是更要關注變化,從新題型中做好備考準備。

  所以說,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一定不可盲目而行,瞭解了學習方向,才能更好的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