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的隨筆

  中考雖然過去了,可是你還是需要讀一讀中考作文隨筆,來積累素材。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只要用心靈去感受,就能領悟出其中的快樂。

  書像風塵僕僕的流浪漢,又像走南闖北的旅行家,肚子裡裝滿了稀奇古怪的風土人情和天涯海角美麗誘人的風光。它磁石般吸引著我,在我眼前展示著千姿百態的大千世界,使我感受到世界彷彿縮小了許多。正是它們,教我認識了亞細亞、歐羅吧……認識了我們的天空和地球。

  每天,我都要鑽到書堆裡讀個痛快。每一本書都演繹著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那些優美的語句使我陶醉在其中。它吸引著我,滿滿地,我成了“小書蟲”,讀書成了我一大愛好。

  我讀書,喜歡反覆咀嚼,把其中的韻味滿滿的嚼出來,然後再吸收,吸收……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做人。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做一個人人羨慕的人,做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材;在讀書的過程中,淨化了我的心靈,把我心靈中的骯髒的東西一掃而光,迫使我做一個評學兼優的好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書是一位老師,在師生關係中,我們是平等的,這裡沒有斥罵,沒有生氣,帶給我的,是成功的喜悅……

  每次,我都會融進書裡的故事中,彷彿,我嚐到了比爾·蓋茨成功的喜悅;嚐到了凡卡辛酸的淚水;嚐到了抗日戰爭時期生活的艱辛……隨著主人公,他喜我也喜,他悲我也悲。

  我不喜歡坐在書桌前,闆闆正正地看書,而是喜歡坐在小河邊,青青的草地上: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河水,快樂的魚兒,碧綠的草地,微風吹來,樹葉“沙沙”作響。多麼的詩意,彷彿闖進了一幅巨大的畫卷----絕妙的世外桃源……

  讀書的快樂是需細細的品嚐,反覆咀嚼的。你會發現:讀書原來如此快樂!

  篇二

  讀書是一種享受,我們可以在享受中得到體會;

  讀書是一種體會,我們可以在享受中得到樂趣;

  讀書是一種樂趣,我們可以在享受中得到知識;我讀書,我快樂!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它可以引導我們奮力前進,更進一步。多讀好書,會使我們脫離庸俗,脫離無知,走到那裡彷彿都有一種屬於書的清香伴隨著我們,書香瀰漫。有文化底韻的人,都會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一種高貴的氣質。書籍,它教導我們要腳踏實地,問心無愧地邁向成功。

  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而讀書則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文化修養;若果經常地去研究,去讀,去思考,便能從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識點,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還可以把知識點都牢牢地記住,就像刻在腦海裡一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只有多讀健康有益的書,努力地學習,才能為自己幸福的將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讀一本文學經典,詩情畫意隨即呈現眼前: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了北方大草原的遼闊,牧草豐盛,牛羊成群的迷人風光;賀知章的《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通過讚美柳樹,進而讚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孟浩然的《春曉》“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則表現了大自然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王維的《鹿柴》“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色……詩詞們都能讓人陶冶情操,益人心智。

  讀一本史書,一幕幕動人心絃的場面歷歷在目:“秦王掃六合”、陳勝,吳廣起義、楚漢之爭、漢武帝的大一統……它解開了緊鎖歷史的密碼,開啟塵封的史冊,見證過往的興盛和繁榮,發人深省。

  讀一本古典小說,藝術性和思想性結合的情景在腦海中泛起狂瀾: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描寫了東汗末年和三國時期錯綜複雜的政治與軍事鬥爭;施耐庵的《水滸傳》歌頌了農民的鬥爭精神;吳成恩的《西遊記》讚頌了人民蔑視封建統治、勇於反抗的精神;曹雪芹的《紅樓夢》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耐人尋味。

  讀一本意義方長的書,能加深我們的理解能力,讓靈魂感到衝突。“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每次讀書,都能秒趣橫生,並從中得到可貴的知識。

  我讀書,我快樂!

  篇三

  時鐘滴答,日曆一天撕去一張。在茫茫的人海里,我們走著人生的旅程。有時勤奮,有時懶散,有時快樂,有時鬱悶。喜劇,悲劇,就在這人生的舞臺上交替上演著。

  人生如大海,無所不包。真正的人生,無人能一語涵蓋,它錯綜複雜。但人生有一個鐵的規律:擁有對某種事物崇高的愛,將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有用的人。

  一個初冬的夜晚,我乘車從市裡往我所在那座城市趕,車出市區沒多久,上來一對母女,女孩五、六歲光景,母親牽著她的手,掃視了一下車廂,便坐在靠近車尾的座位上。沒多久,母女倆鬧出了動靜。先是售票員高喊:“塑料袋,快點,快點。”她迅捷地從司機旁邊扯出幾個塑料袋來,跌跌撞撞地跑過來,把塑料袋塞給了母女倆。很快,車廂裡便飄散著食物酸腐的味道——母女倆暈車,並開始嘔吐了。

  這是一輛全封閉的客車,沒有窗戶可開。售票員嘴裡嘟囔著,“咣咚”一聲,就把車後部的天窗推開了,霎時間一股涼氣灌了進來。車後的一些乘客都紛紛擠到前邊去,坐著沒動的除了我,那母女倆,一個學生摸樣的男孩和他的母親。男孩的媽媽關切地問:“兒子,你冷嗎?”兒子搖搖頭說:“不冷。”“真的不冷?”“不冷,真的。”

  車繼續前行。車窗外,暮色四起,兩旁的建築已變得模糊,人們能感受到的除了“呼呼”的風聲外,什麼都沒有。這時候男孩媽媽的話語打破了車內的寧靜,“兒子,冷嗎?要不,媽媽把天窗關上。”“媽媽,我不冷,這樣涼快呢。”兒子的話很小聲,說完還把媽媽加在他身上的單衣扔在一邊。

  到達小城後,已是華燈初上。大家開始收拾行旅準備下車,就在這時,我發現男孩一把抓起單衣,迅速裹在身上。下車後,男孩的媽媽嘮叨起來:“你不是說不冷嗎?我說關上天窗的,你還說不用,看你現在凍成這樣。”她一邊說,一邊埋下頭給兒子繫好衣釦,男孩規規矩矩地站在母親面前,對她說道:“媽媽,我是想那暈車的母女倆肯定比我受點兒冷更難受,所以,我冷,但我不想說出來……”

  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知識和理想。中年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是事業的成功與發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愛的存在,學會了愛,才能懂得奉獻愛。在人生的道路,讓我們的愛縱橫馳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