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樣養甲魚

  甲魚又名中華鱉,俗稱甲魚、水魚、王八。不過甲魚冬天要怎麼養,很多人不瞭解,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甲魚的養殖技術

  甲魚池的建造

  選環境安靜、無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電源,又離水源近而無汙染的地方。以東西向長方形為宜。 鱉喜靜怕聲、喜陽怕風、喜潔怕髒。建池地宜選擇環境幽靜、避風向陽、排灌方便的池塘作為養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養的養鱉場就要考慮新鱉池、稚鱉池、幼鱉池、3齡鱉池、成鱉池5種鱉池配套建設。塘底沒沙性土的要摻一部分沙性土,塘邊和池邊分別建晒臺和餌飼臺供鱉晒背和攝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牆,磚砌、石棉瓦豎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種放養

  鱉苗來源,一是工廠化育苗和專業戶批量生產的,二是市場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鱉。不管哪種鱉苗進池時一定要分級暫養15天左右,待適應環境後再投入養殖池。放養密度根據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畝投2~3齡幼鱉100~150kg,最多不得超過200kg。

  飼料投放

  以前養鱉業的所用飼料主要是以鮮活餌料為主***鮮魚、蝦等***,但價格昂貴,且質量有的不合格,鱉吃後易患腸炎。科學養鱉的方法是採用天然餌料。如可到附近飯店、食堂蒐集丟棄的畜禽內臟、殘料、下腳料;在天然水域捕撈螺、蚌、小魚蝦、各種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養殖泥鰍、福壽螺;利用溝埂、池坡養殖蚯蚓;誘蠅育蛆;培育昆蟲等。在鱉喜食的餌料中,新增少量植物性餌料,如麩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類和微量元素,加工攪拌混合後投喂。

  調節水質

  鱉雖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質好壞對鱉生長仍十分重要。幼鱉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1/3,水色以綠色狀態為好,使其相互隱蔽,減少互傷機會;亦可在水中放少量水浮蓮!水葫蘆等綠色植物,以利改善水質。成鱉池每4天換1次水,每次換水量1/4,保持水質清新,溶氧充足,肥度適當。

  冬天甲魚的飼養方法

  1、把好水質關。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甲魚的養殖效果,池水過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對甲魚生長不利,而且影響到其肉質味道。一般情況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裡注一次清淨的河水,總量約佔原池的四分之一。定時清洗食臺殘物。另外,池中種植約佔全池一半的水葫蘆。這樣一方面可以淨化水質,另一方面為甲魚提供隱蔽清靜處,儘量滿足其自然的生活習性。

  2、做好防病工作。排灌方便,防逃設施較好的池塘,每平方米放養大小***50—100克***規格基本一致的甲魚苗2—3只。平時每隔15天左右每立方米水用30—50克比例的生石灰全池潑灑一次。無十分特殊情況,禁止下池塘踩、捕甲魚。同時,用竹排搭幾個晒臺,供甲魚晒背。

  這樣飼養甲魚雖然週期較長,從種苗到500克的商品甲魚約需3週年,包括兩個冬眠期,但其經濟效益較好。每公斤飼料成本和種苗費不超過60元,餘者就屬於收入。該辦法適於家庭小水體養殖,對現階段的種植業來說,是較好的一個專案,值得提倡。

  因為甲魚是肉食性的,所以我餵它吃些小魚小蝦,當然是用剪刀剪隨後餵它的,其他的小蟲什麼的也可以的,比如花鳥市場裡買的麵包蟲,不過你只有一隻,那也不必買了,因為小甲魚食量很小的,你買了多也是浪費,還要喂麵包蟲呢,另外,比如米蟲什麼的都可以的,反正只要它吃,就可以喂

  不過現在是冬天,甲魚是冷血動物,溫度如此之低,其幾乎沒什麼活動能力的,也不可能進食的,所以你應該弄個小盆,放一點點水,最好是淘米水,然後放在陰暗的地方讓它過冬,只要挺過這個冬天,來年開了春,天氣逐漸轉暖了,大概到4月中旬後,它就又開始恢復活力了,這時可以給它大量進食了,只要吃的多,長起來很快的,可有意思了

  甲魚的生活習性

  鱉是 變溫動物,水陸 兩棲,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進行呼吸,也常在陸地活動晒背。鱉對外界溫度變化十分敏感,生活規律與外界溫度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10~12℃時,鱉進入冬眠,杭嘉湖地區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後是鱉的 冬眠期。春季水溫上升到15℃左右時,從冬眠中逐漸甦醒並開始攝食。20℃以上時,雌雄鱉進行 交配產卵。鱉有護卵的習性.產卵後會在產卵地不遠的水中守護.以防天敵傷害.25~30℃是鱉攝食生長的最適溫度範圍,也是人工養殖的最好季節。超過33℃時,尋洞“避暑”。人工養殖中,因鱉生性好鬥,大小鱉不宜混養。

  群體間恃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

  鱉的生活習性可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靜怕驚,喜陽怕風,喜潔怕髒。鱉對周圍環境的聲響反應靈敏,只要周圍稍有動靜,鱉即可迅速潛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 向陽的岸邊晒太陽***俗稱晒背***,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癒合,通過晒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生性機敏.有輕微的驚動就會迅速的潛入水底一動不動.並且有判斷逃跑路徑的能力。

  甲魚體型的辨別

  1.裙邊***即甲蓋邊緣部***寬而厚者為佳;體型橢圓、裙邊狹而薄者為不佳,但要注意雌雄體型的差異,雌性甲魚本身裙邊就要比雄性甲魚的裙邊小。

  2.體色區分 飼養環境的不同可造成體色各異,在水質肥、水色濃、水較深的水域中,鱉背部色偏黑,腹部偏白;在水清、沙底的水域中,鱉背部色偏黃,腹部為灰白色。

  3.鱉體色的變化主要因環境與內在因素的改變而改變,因此,單從甲魚的顏色不能區別其好壞,但溫室甲魚的腹部底板上有指甲大小的黑褐色圓點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同樣大小的外塘放養甲魚腹部是沒有黑褐色圓點的。

  4.四肢基部脂肪的顏色區別。切開鱉的四肢,根據基部脂肪的顏色加以區分:脂肪呈金黃色為上等品。

  5.純野生和在外塘吃魚、蝦長大甲魚的脂肪就呈金黃色;脂肪近乎白色或灰白色者為中等品***人工放養的鱉大多用配合飼料飼養,一般屬此類***;脂肪呈褐色、土色,甚至變硬並伴有惡臭者為下等品***僵鱉和病鱉有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