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學生的學習好方法

  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所以同學們在反思的過程需要發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學習要注重反思,練好悟性。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外延,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絡,只是忙於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數學學科必須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與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能力只有在數學思想方法不斷地運用反思中才能培養和提高。數學內容的鉅變和學習方法的落後,在學習高中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同學們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如山,形成惡性迴圈,而是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最好的悟性。

  學會發現問題,並重視質疑在學習中常看到成績好的同學,總是有很多問題問老師。提出疑問不僅是發現真知的起點,而且是發明創造的開端。提高學習成績的過程就是發現,提出並解決疑問的過程。大膽向老師質疑,不是笨的反映,而是在追求真知、積極進取的表現。在聽課中,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疑問也就在不斷產生,再加以分析思考使問題得以解決,學習也就得到了長進。

  二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科學.它是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基礎,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說,學好數學對於我們每個同學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一:平時的數學學習:

  1課前認真預習.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能更好得聽老師講課,通過預習,掌握。

  度要達到百分之八十.帶著預習中不明白的問題去聽老師講課,來解答這類的問題.預習還可以使聽課的整體效率提高.具體的預習方法:將書上的題目做完,畫出知識點,整個過程大約持續15-20分鐘.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練習冊做完.

  2讓數學課學與練結合.在數學課上,光聽是沒用的.當老師讓同學去黑板

  上演算時,自己也要在草稿紙上練.如果遇到不懂的難題,一定要提出來,不能不求甚解.否則考試遇到類似的題目就可能不會做.聽老師講課時一定要全神貫注,要注意細節問題,否則“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3課後及時複習.○寫完作業後對當天老師講的內容進行梳理,可以適當地做25分鐘左右的課外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外書.其課外題內容大概就是今天上的課.

  4單元測驗是為了檢測近期的學習情況.其實分數代表的是你的過去,關鍵的是對於每次考試的總結和吸取教訓,是為了讓你在期中、期末考得更好.老師經常會在沒通知的情況下進行考試,所以要及時做到“課後複習”.

  二:期中期末數學複習:

  要將平時的單元檢測卷訂成冊,並且將錯題再做一遍.如果整張試卷考得都不好,那麼可以影印將試卷重做一遍.除試卷外,還可以將作業上的錯題、難題、易錯題重做一遍.另外,自己還可以做2-3張期末模擬卷.

  三:數學考試技巧:

  如果想得高分,在選擇、填空、計算題上是不能丟分的.在考數學的時候思想不能開小差,而且遇到難題時不能想“沒考好怎麼辦啊”等內容.在通常情況下,期末考試的難題都是不知道怎麼做,但有可能突然明白的那種.遇到這種題目要沉著冷靜,利用題目給你的一切條件進行分析,如這次考試有兩個空白的鐘,還有去年七年級期末的幾題填空.這些條件都對你的解題有很大幫助.在期中、期末考試中有充足的時間,將自己的速度壓下來,不是越快越好,爭取一次做成功.大概留35分鐘的時間檢查.

  最終提醒大家:多做題有一定作用,但上課聽講、認真答題及提高準確率、總結經驗才是最重要的.還要將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做到學以致用.當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時候,你就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三

  有些人會把數學成績的高低與孩子的智商說在一起。智商的高低確實會對學習數學有著一些影響,但絕對不是起決定性作用。其實發揮決定性作用的是學習習慣,而非智商。

  學習過程中主要是要養成“聽課”和“練習”的良好習慣。所有人都知道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是學好功課的基本前提。那麼到底上課到底該怎麼認真聽講,作業練習該怎麼去認真完成呢?很多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正如上面說的,數學這門學科更多是講究一個理解和運用。而“理解”地好壞首先取決於聽課效率的高低。目前中學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處於學齡階段的孩子,受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45分鐘都全神貫注地聽講是很難做到的。一節課下來有10分鐘左右的時間走神實屬正常。但關鍵是這10分鐘是在哪個階段。有些孩子一上課就開始神遊,等回過神來就完全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了。所以,要讓孩子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尤其是老師在剛開始講課以及重點內容時段不能走神。其次,在聽課過程中與老師思路同步也很重要,這就要求課前做些預習了,預習時沒有必要事無鉅細,只要大致瞭解新課的大概內容即可。曾有學生說,自己課後做很多補習卻趕不上某些孩子課後練習做得少的同學,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就是聽課效率低的問題了。除了上課時的聽講外,也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參考書。

  然後是關於作業和練習的習慣。大多數孩子把做練習當成是完成任務,他們不明白做練習其實是一個鞏固複習、查漏補缺的過程。現在大多數學校的老師對每天的作業或練習都會進行批改和校對答案。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錯題或是不會的題目。出錯或者不會就意味著有問題存在,訂正題目其實就是在解決問題,也就是補漏洞了。這個時候很重要!很多學生直接把正確答案寫在題目邊上就完事了,下次碰到類似題目還是照樣出錯。這不叫訂正,而是“寫答案”。必須要做到把解題方法理解透徹,以後碰到類似問題不再出錯才算是真正的“訂正錯題”。平常要做到把練習當考試,把考試當作業才行。同時還希望孩子們要臉皮厚些,更主動些。遇到不會或不清楚的一定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千萬不要堆積問題。那些考試分數低的同學十有八九就都存在有不懂卻不去問的情況,積累的問題太多到最後來彌補會十分辛苦。要學好數學沒有所謂的捷徑,多做多練才是王道。

  這裡還有個關於計算的問題。很多孩子不喜歡計算,懼怕複雜的計算題,甚至平常練習會使用計算器來逃避計算。這種現象很危險!因為計算是學好數學的必備能力,良好的計算能力不但能確保做題的正確率還能提升解題速度。而該能力的提高關鍵還得靠熟能生巧,因此大家必須重視,在平常練習中要有意識地去多算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