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鐵的散文

  每個人喜歡地鐵都有自己的理由,也許你從不坐公交汽車,但你可能偶爾坐一坐地鐵,今天我們來看一下。

  :地鐵

  在2016年的1月,我來到上海,去看望久別的“三”。記得夏天那次匆匆一別,上海留下的印象並不像石子劃在泥土地上一般深刻,只是輕輕的一抹,在記憶中撒下些黃沙,朦朦朧朧。此次前來已是深冬季節,這座入海口的城市也沉浸在冬的催眠中不可自拔。

  來到這裡,和朋友幾人聚聚,做個小菜,品幾口小酒,日子過的也算輕鬆瀟灑。混在一起的時間,很快便接近尾聲。和三走在上海的街,發現太陽也許很懂人情,破天荒的露出個大的臉,這也讓我第一次辯清了這座城市的方向。繁華的街道,舊舊的建築提醒著她的滄桑歷史。江邊的風絲毫不會留情,一下一下的撲在人群的身上。任爾東南西北風,照相留念的激情似乎仍在澎拜。相機的閃光、咔嚓聲似乎在努力挽留這曾經來過的一切。裹一裹棉襖,讓“三”拍下一輛輪船。哥特的建築群與現代的摩天隔江而站,撐起江邊的兩片天。遊玩的很快,一個小時的速度第一次變得很慢。沿著走過的街道,戲稱著好馬不走回頭路的宣言,一步步,重拾走過的板磚。

  走進象徵現代化程度的地鐵站,和“三”笑笑的買了票,速度快快,效率高高,一套程式就像重複了千萬遍,終於在這一刻爆發出它驚人的效率。在等地鐵的一刻,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望著地鐵一遍遍又一遍的開過我們身邊,看過了一批又一批人群消失了又來,我笑笑得對“三”重複著下一班我們再坐,下一班我們再坐,任地鐵在眼前穿梭了一遍又一遍。我告訴“三”,我喜歡看一張張陌生的臉,喜歡漠視別人的忙忙碌碌。但站在地鐵前,看著來往的人群,心中的失落如夏日的暴雨沒預兆的砸下來,一瞬間溼透整個人,來得快,卻走得那麼拖拉……

  我拉拉“三”的衣袖,這班車我們就坐了吧,別管它的方向是開往向你靠近的一方,還是遠離你的對岸。地鐵總是那麼不近人情的來往在城市的一端又一端,載了幾重離愁幾多別緒,無人知曉,無人衡量,也許某一天你站在地鐵的對岸剎那間明白……呵呵。

  :地鐵

  地鐵,縱橫交錯的穿梭在城市地底下,只為出行者提供更為快捷的交通。在這裡你看到的只有忙碌的身影,短暫的站臺等候,疾速的離開,匆忙的換站,這就是生活在大都市裡或許是工作壓力下的生活與工作節奏。很難想像還會有誰能有閒心在地鐵站臺駐足聆聽地鐵歌手那些憂傷的旋律。 就算你只是一個純粹的旅遊過客,你完全有時間不必理會別人的匆忙,但不知不覺之間就會被他們的匆忙節奏所感染,特別是在轉站的時候更是如此。到了終點之後你才啞笑自己怎麼會這樣了。

  乘坐地鐵,有時候難免也會上錯了列車,只會離開你所想要到達的目的地越來越遠,好在這只是坐錯了方向,你完全可以重新換車坐回來。只是人生,多數時候也像上錯了列車,遠離之後就再也回不到原來的起點。

  地鐵的沿途沒有你想要看到的風景,只有起點和終點。如果人生也像地鐵一樣的只有起點和終點而沒有風景,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而實際上人生到了最後,也不過是從起點到終點,在這個世界裡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沒有更多的人會在意你的蹤跡。

  在這個忙碌的國度裡,少了旅伴你會覺得很孤單,也同樣的沒人會在意你的孤單,這樣你反而會忘記了孤單的自我而隨著人流匆忙前行,陌生的感覺真好,這樣就可以忘記自我的存在。

  :地鐵心情

  特別喜歡南京的地鐵。喜歡一遍又一遍的坐過來坐過去,找找靈感,看看眾生百態,偷得浮生半日閒。所以過去的同學總是說我是文藝青年,追求的是感覺,虛無縹緲。

  現在也喜歡坐地鐵,不如現在就在地鐵上。但是卻是因為它是最快的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我穿梭在這個城市裡。可是,卻感覺自己迷失其中。一切都在被掌握,疲於奔命。曾經的美好感覺蕩然無存了,現在追求的感覺讓我覺得更加莫須有,可是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夢想。過去快樂幸福,閒庭信步,現在卻糾結壓力,行色匆匆。越想接近現實,卻越難。自己在日記裡面寫,要學會放下,才能起來。寫了整整49天,提上日程的事情卻越來越繁瑣。可能就像佛學裡所說,人活著就是在受苦,關鍵看你思考的角度。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就好像我要去江寧,卻坐上去奧體的車,我是應該返回去,還是直接灑脫的在奧體下車,等待其他的際遇?如果一切都看緣分,那就好辦了。可是你要真的灑脫,就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因為他們的人或者心是在江寧等你的;而你要是不灑脫,就會不斷傷害你自己,路程的疲憊時間的成本甚至機會成本都只有你獨自去消化,不管你是否願意承受。所以愛,大多數時間是壓力,因為極少有人會無私的愛你,大多數人只能共享樂,你稍有偏頗,可能還會受到指手畫腳的待遇。再反過來說,其實我很幸運,也遇到過無私的愛,但是我卻不一定愛,所以到最後,連無私的愛也會變成壓力。

  所以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確定的因素。真的很難把人們凝聚到一起,即使是拿破崙先生竭力推崇的利益觀,也常常只能炒短線。所以發現,其實找工作找物件都很容易,因為可以湊合,而且能湊合一輩子。最難的是找有類似價值觀,一起能夠用心聚焦,去創造屬於我們未來的人。比如“跟我一起走”,如果是愛情,你需要營造美麗的感覺就可以帶著她或他離開,但是在創業路上,沒有實力的時候,你所能展示的只有藍圖,但常常你在描繪的時候,會遭受到別人的鄙夷、諷刺、辱罵等,一切都冰冷刺骨,和你的激情完全相剋。不做這些事情的剩人,就是買房客一般的觀望著。他絕對不會在你的冬天裡跟你遠行,卻想著在你的春天裡順水推舟的加入,然後去跟你一起分享秋天時的豐收。人真的很現實,但是他們是對的,他們寧願揮霍時光,也絕對不願意和你一起去冒險。

  所以,做專案一定要圍繞專案本身去找合適的人,而不是先找人然後去找合適的專案,後者如果人的因素一變化,那勢必會大大降低成行機率,可能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背叛、空話大話、放棄、挖你的資源,太多太多人的因素會是你陣痛,但是這些陣痛會使你逐漸的成熟和強大起來。你也只有強大了,別人才會跟你走。

  地鐵到站,來不及言他,一切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