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地理城市與城市化知識要點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內容更接近我們的日常,城市化就是這個章節的主要知識點。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城市內部空間結構

  1、城市形態分為組團狀***重慶***、團塊狀***北京、成都、合肥、華盛頓***、放射狀***延安***、條帶狀***蘭州、洛陽、西寧、宜昌***等。

  2、影響城市形態的因素有自然條件***地形、河流等***和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經濟、文化、歷史等***。如:平原地區的城市形態多為團塊狀,山區和丘陵區的城市形態則多為組團狀。

  3、城市中最常見的功能區主要是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各功能區之間沒有明顯界線;各功能區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規模和型別的城市,其功能區構成不同。

  4、住宅區: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階與低階住宅區呈背向發展。

  5、商業區: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費者;分佈以市場最優或交通最優為原則;多位於市中心、交通幹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大多呈點狀或條狀。

  6、工業區:專業化程度較高,相互之間協作性強;不斷向外緣移動;分佈於交通便利地區***靠近公路、鐵路、河流等***

  7、影響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經濟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決於交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遠近***、各類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圖中A表示工業,B表示住宅,C表示商業,由市中心向外緣遞變最快的是商業,①-③中適合發展住宅區的是②,適合發展工業區的是③,適合發展商業區的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結構包括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規劃的合理性必須兼顧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例如:要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協調好相互的位置關係,以減少汙染;設定必要的防護帶;必要的衛星城建設等等。

 

  :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

  1、城市等級越高,其服務種類越多,服務級別越高,服務範圍越大。城市服務範圍通常不固定,沒有明顯界線。一般城市服務範圍包括城市本身、周圍的小城鎮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省會城市服務範圍覆蓋周圍各縣乃至全省;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服務範圍則可擴充套件至全國。

  2、城市規模和等級與其地理位置相關,位於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有利於城市等級的提高。

  3、合理佈局城市的原則:①高等級城市數量少,低等級城市數量多;②低等級城市分佈於高等級城市周圍;③高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遠,低等級城市相互距離較近;④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範圍層層巢狀***高等級城市服務範圍包含低等級城市服務範圍***

 

  :城市化

  1、人口向城鎮集聚、城市範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就是城市化。其水平高低的主要衡量標準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數量、城市用地規模和麵積等,其中最重要的標準是城市人口比重的高低。

  2、促進城市化發展的原因主要包括:農村***推力***:人口過剩***對土地壓力大***、自然災害頻繁嚴重、收入低、社會服務短缺;城市***拉力***:就業機會多、社會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設施齊全、交通便利。

  3、發達國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大***,發展速度慢,已經進入城市化的後期成熟階段,多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從而出現眾多的衛星城。

  4、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城市人口比重小***,發展速度快,已經進入城市化的中期階段,多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造成城市規模和麵積不斷擴大。

  5、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即可以改善環境,如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綠化環境等,也可以破壞環境,產生環境汙染問題***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噪音汙染、光汙染、電磁輻射汙染等***和生態破壞問題***如生物多樣性減少***,另外還可以產生交通及居住條件差、失業和就業問題突出、社會秩序混亂、內城衰落等現象。

  6、人類解決城市化問題***建造生態城市***的主要對策:

  ①發展節能建築和綠色交通,減少環境汙染。

  ②使城市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建立良性迴圈:例如:

  Ø  A.城市化發展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Ø  B.控制大城市規模,分散大城市職能,建設城市新區和建設衛星城

  Ø  C.合理規劃城市,處理好城市各功能區的關係

  Ø  D.提高綠化

  Ø  E.其他措施:合理進行交通改造、住房改造、加強社會秩序管理、合理調整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