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

  實際上,興趣教育比強迫孩子去做連家長自己都不感興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呢?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方法

  一、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興趣的源泉。好奇、好問、好動,渴望通過自己的探索來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麼,父母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呢?當孩子在公園裡專心地看著被風吹得搖搖擺擺的花草的時候,這些都是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這個陌生世界的表現。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此時,大人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而應該精心地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作出結論。當孩子帶著問題去問父母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孩子。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遠不如讓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來得重要。例如,當孩子問:“鳥兒晚上睡在哪裡?”時,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鳥兒在晚上的可能去處;當孩子問 :“黃色和藍色顏料混合後會變成什麼顏色”,你不要簡單地告知“會變成綠色”,你可以 說:“是啊,那究竟會變成什麼顏色呢?”以此來引導孩子去試驗,去思考,讓孩子自己去得出結論。同時你還可以通過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激發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慾望。 能否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是呵護孩子好奇心的關鍵。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下達一些強制性的智力作業任務,那麼孩子會感到總是在一種有壓力的環境之中,他們便會將思考問題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久而久之,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因此,對於強制性的智力作業,要少些再少些。

  二、為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不管是老師或父母講故事,還是廣播電臺或電視臺播放故事,孩子們總是專心致志地聽,特別是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最能吸引他們。當你講小人書中的故事時,你會發現孩子常常是一邊聽一邊很想認識書上的字,這種主動要求學習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父母可以利用這一時機因勢利導,適當教孩子認認字,不要求孩子寫,更不要求孩子記這些字,只要他們能認識,能把一個小故事讀下來就行。孩子聽得多了,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些字。會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已經能很連貫地把書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讀出來。當孩子在閱讀課外書刊時,家長可利用讀物內容,作為與孩子對話的內容。這樣,孩子在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時地受到啟迪,並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與習慣。

  三、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

  家長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帶孩子去觀察小樹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長情況;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帶他們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冬天又可引導他們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家長最好還能指導他們參加一些實踐,如讓孩子自己收集各種種子、搞發芽的試驗、栽種盆花;也可飼養些小動物。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啟發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畫出來,並鼓勵他們閱讀有關圖書,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四、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一些孩子由於受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對畫畫或樂器產生興趣。特別是孩子進了幼兒園以後,在老師的誘導下,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第一次飛躍。最先使孩子產生興趣的一般是畫畫、唱歌和表演,當然這些都是模仿性的。對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的興趣都可以在幼兒期喚起,這時不是要求孩子能達到什麼水平,而是以喚起他們對各種樂器的興趣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歡跟大人下棋,當然更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下游戲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條件,準備一些簡單的器具,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見聞,多與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父母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方法

  1.家長要言傳身教

  父母讀書興趣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些音樂世家、書香門第等等正是這樣產生的。例如,六齡童演猴戲,他的兒子六小齡童的猴戲便登峰造極,正式家庭薰陶的結果。實際上,興趣教育比強迫孩子去做連家長自己都不感興趣的事更容易,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父母的言傳身教至關重要。

  所謂“言傳”就是儘可能早的讀書給孩子聽並養成習慣。因為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就得把書的魅力展示給孩子,就像要讓孩子吃梨,得先讓其吃到嚐到一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還要在讀完書後進行思想引導,如:“書可以給我們開啟一扇視窗,發現另一個魅力的世界。”世界上誰的力量最大?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是無法戰勝的。那智慧從哪裡來?從書裡。“將來我們都會變老,無論長的美的醜的,老了大家都差不多,不同的是什麼呢?用一聲積累智慧財富的人,也就是一生都在讀書的人,即使老了,也是美的。”在思想引導之後,孩子自然會更喜愛讀書了。

  俗話說,身教重於言教。如果孩子平時都不曾見過家長讀書的身影,家長對孩子讀書興趣的教育就會大打折扣。如果家長做個酷愛讀書的人,孩子看到父母如醉如痴讀書的身影,自然會以父母為榜樣。

  2.讓書籍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讓孩子的 生活離不開書,是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有效途徑。

  ***1***每天唸書給孩子聽。不論孩子多大,他都可以和家長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幾個月大的孩子雖然還聽不懂家長唸的是什麼,可是他能從家長柔和的讀書聲裡體會到讀書帶來的安慰。除了父母之外,家裡的親友和孩子的保姆也都可以唸書給孩子聽。孩子上學以後,雖然可以自己讀書了,但是如果每天扔能有一段時間和父母一起讀書,這種溫馨的體驗對孩子來講還是很難忘的。

  ***2***讓孩子及早接觸文字。平時不妨將食品包裝上的文字指給孩子看,然後大聲念給孩子聽,讓孩子逐漸瞭解到這些文字元號是有一定意義的。除此之外,將報紙上的大標題念給孩子聽,或者在上街時,將廣告牌上的內容指給孩子看,這些都是讓孩子及早熟悉文字的好辦法。

  ***3***將書擺放在孩子能拿得到的地方。家裡的每個房間最好都要有書,讓孩子隨手就可以拿到。逢年過節,當有親友要送孩子禮物時,可以讓他們將書作為給孩子的禮物。

  3.和孩子一起讀書

  和孩子一起讀書,首先要考慮到的是孩子的興趣,此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書裡面的插畫也要儘量大,而且色彩鮮明。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因此文章不要太長,最好能一次讀完。許多孩子都喜歡一遍一遍的聽同一個故事,家長要儘量尊重孩子的這個習慣。

  孩子常常會主動向家長提出要求,要爸爸媽媽講一個故事,這個時候往往是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最好時機。此外,每天也可以安排一些固定的讀書時間,比如午睡前和晚上睡覺前者兩段時間就很好。平時和孩子一起外出時,也可以在孩子的小車裡或揹包裡放一本書,遇到排隊和需要等候的情況,拿出書來讀一讀,可以讓這段等候的時光很快地過去。

  給孩子讀書時,要大聲。有些家長不太好意思大聲給孩子唸書,怕自己會念錯;其實大可不必這樣想,孩子是不會在意父母是否會念錯的。如果唸的時候能放慢速度,再加上面部表情和一些表現聲音的象聲詞,那就更好了。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插圖中的細節;當故事進入高潮時,還可以故意停下來,問孩子一些問題,例如“小貓為什麼跑了呀”,以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經常和父母一起讀書的孩子,語言能力和記憶力都發展得很快。也許用不了多久,你的孩子就會對你說,他要自己給你“念”書了。面對這種情況,作為父母,除了高興之外,心理上海要做以下的準備。

  一是先易後難。鼓勵孩子先從簡單的、他早已熟悉的書讀起。每次孩子自己讀完一個故事的時候,父母要及時肯定孩子,以增強孩子繼續閱讀的信心。

  二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保持孩子讀書的興趣是最重要的。在孩子“卡殼”、講不下去的時候,家長不妨從插圖中或上下文中幫助孩子尋找線索,給孩子一些提示。只要孩子能讀懂故事的大意,個別地方講錯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父母不要急於批評孩子,即使在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也要採取耐心和鼓勵的方式,儘量讓和孩子一起讀書的這段時光充滿快樂,要避免生硬的“上課”。

  4.發現孩子的興趣點

  要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鼓勵孩子接觸多方面的事物,從而獲得“廣博的知識”。在廣博知識的基礎上,注意發現孩子的特殊愛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專長。當孩子做出選擇後,要鼓勵他保持恆心,不使他半途而廢、一事無成。

  如果孩子對讀書並無興趣,可以試著以他的其他興趣為橋樑,把他的興趣引向書本。例如,讓他看一些與他的嗜好、所喜歡的運動有關的或某個有個性的人物的書籍。如果孩子的興趣很罕見,也不要失望,書籍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找到合適的書籍。

  5.因人施教

  根據教育心理學家的建議,對不同智商的孩子,興趣培養也應不同。

  對智商一般的兒童,不宜提出過高的要求,應隨時注意並盡力幫助其克服畏難情緒,增強自信心,養成迎難而上的習慣。對智商較高的兒童,應適當增加其學習的難度與強度,經常肯定與鼓勵他們取得的進步,激發他們向更高臺階邁進的濃厚興趣。對智商低的兒童,要提出符合實際的要求,利用其好強心理,發掘孩子對某一學科的“興奮點”,並以此為突破口,使其學習成績接近或超過智商較高的同學,從而克服自卑心理,培養其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