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識點歸納

  期末將至,同學們對地理知識掌握得如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一個地區人口的自然增長,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決定的。

  2、幾個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億人口日”***1999/10/12***;中國13億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長的歷史階段

  4、20世紀以來特別過去100多年人口增長迅速的原因:

  ①生產工具和社會生產力等方面的進步;②人類對自然環境開發利用和改造的範圍不斷擴大;

  ③對各種災害和疾病的防禦能力也不斷提高,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利用和適應性不斷增強,死亡率進一步降低。

  5、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的數量受人口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基數大小共同影響。

  6、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變化比較:

  7、人口增長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三個指標構成。公式: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三項指標共同構成的。

  8、三種人口增長模式特點

  9、人口增長模式的轉變:人口增長模式是由原始型向傳統型,繼而向現代型轉變。轉變的因素:生產力水平、國家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環境、文化觀念

  10、大多數發達國家***以歐洲、北美為代表***為現代型,多數發展中國家為傳統型,中國為現代型。總體來看,世界人口增長模式為由傳統型轉向現代型的過渡階段。


 

  ***二***

  1、環境承載力是指環境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數量是衡量環境承載力的重要指標。

  2、環境人口容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智力和技術等條件,在報政府和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簡單的說:環境人口容量是指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量。

  3、環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間的關係

  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

  科技發展水平——決定開發數量

  資源——環境人口容量 主要因素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決定消耗數量

  在各因素中,科技發展水平與華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關係,資源與環境人口容量成正相關關係。

  4、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穩定性。

  5、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一個理想的、難以確定精確數值的“虛數”。

  簡單的說: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一個地區的適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6、人口的合理容量意義:對於制定一個地區或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又總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整個世界來說:

  ***1***國際社會要倡導各國政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要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規模之內。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證大多數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

  ***3***尊重人地協調發展的客觀規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持續發展戰略,既保持良好生態平衡,又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三***

  1、人口遷移是指一段時間內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範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的判斷:是否發生地域上的移動***行政區位的改變***;是否有居住地的改變;時間的改變***通常為一年***

  2、人口遷移的型別***按是否跨越國界***:國際人口遷移、國內人口遷移

  國際人口遷移:是指人口跨國界並改變住所到一定時間***通常為1年***的遷移活動。

  國內人口遷移:是指在一國範圍內,人口從一個地區向另一個地區移居的現象。

  3、二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比較:

  4、中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人口遷移:

  5、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佈和人才餘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和縮小地區差異。

  6、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對人口遷出地:好的影響有減少遷出地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改善環境增加收入、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與社會文化的交流;不好的影響有人才、勞動力的流失

  對人口遷入地:好的影響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價勞動力、節約教育費用、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不好的影響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增加,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劇人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