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第一章的知識點的詳細介紹

 想要學好化學不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學生需要掌握一些的方法,其中學會總結學過的內容,也是一種的方法,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高一化學的知識點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一化學第一章的知識點

  元素週期表

  ★熟記等式: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1、元素週期表的編排原則:

  ①按照原子序數遞增的順序從左到右排列;

  ②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排成一個橫行――週期;

  ③把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按電子層數遞增的順序從上到下排成縱行――族

  2、如何精確表示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

  週期序數=電子層數;主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

  口訣:三短三長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記:三個短週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號和名稱

  3、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判斷依據:

  ①元素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跟水或酸起反應置換出氫的難易;

  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氫氧化物的鹼性強弱; 置換反應。

  ②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依據:

  單質與氫氣生成氣態氫化物的難易及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 置換反應。

  4、核素:具有一定數目的質子和一定數目的中子的一種原子。

  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A == Z + N

  ②同位素: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種同位素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

  二、 元素週期律

  1、影響原子半徑大小的因素:①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電荷數:核電荷數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徑有減小的趨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電子數:電子數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徑有增大的傾向

  2、元素的化合價與最外層電子數的關係:最高正價等於最外層電子數***氟氧元素無正價***

  負化合價數 = 8―最外層電子數***金屬元素無負化合價***

  3、同主族、同週期元素的結構、性質遞變規律:

  同主族:從上到下,隨電子層數的遞增,原子半徑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能力減弱,失電子能力增強,還原性***金屬性***逐漸增強,其離子的氧化性減弱。

  同週期:左→右,核電荷數――→逐漸增多,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多

  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增強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鹼性 ――→ 逐漸減弱

  三、 化學鍵

  含有離子鍵的化合物就是離子化合物;只含有共價鍵的化合物才是共價化合物。

  用電子式表示出下列物質:

  CO2、N2、H2S、CH4、Ca***OH***2、Na2O2 、H2O2等 如: NaOH中含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NH4Cl中含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Na2O2中含非極性共價鍵與離子鍵,H2O2中含極性和非極性共價鍵

  高一化學第二章的知識點

  一、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 鹽氧化物:CO、NO等

  淨 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 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 、HCl

  酸 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 一元酸:HCl、HNO3

  合 按電離出的H+數分 二元酸:H2SO4、H2SO3

  物 多元酸:H3PO4

  強鹼:NaOH、Ba***OH***2

  物 按強弱分

  質 弱鹼:NH3•H2O、Fe***OH***3

  鹼

  一元鹼: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分 二元鹼:Ba***OH***2

  多元鹼:Fe***OH***3

  正鹽:Na2CO3

  鹽 酸式鹽:NaHCO3

  鹼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 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 膠體:Fe***OH***3膠體、澱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關概念

  1. 分散系: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所形成的混合物,統稱為分散系。

  2. 分散質: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質。

  3. 分散劑:分散質分散在其中的物質。

  4、分散系的分類:當分散劑是水或其他液體時,如果按照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來分類,可以把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和濁液。分散質粒子直徑小於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稱為膠體,而分散質粒子直徑大於100nm的分散系叫做濁液。

  下面比較幾種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膠 體 濁 液

  分散質的直徑 <1nm***粒子直徑小於10-9m*** 1nm-100nm***粒子直徑在10-9 ~ 10-7m*** >100nm***粒子直徑大於10-7m***

  分散質粒子 單個小分子或離子 許多小分子集合體或高分子 巨大數目的分子集合體

  例項 溶液酒精、氯化鈉等 澱粉膠體、氫氧化鐵膠體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質 外觀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穩定性 穩定 較穩定 不穩定

  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過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鑑別 無丁達爾效應 有丁達爾效應 靜置分層

  注意: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分散質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膠體

  1、膠體的定義: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在10-9~10-7m之間的分散系。

  2、膠體的分類:

  ①. 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的狀況分類:

  如: 膠體膠粒是由許多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②. 根據分散劑的狀態劃分:

  如:煙、雲、霧等的分散劑為氣體,這樣的膠體叫做氣溶膠;AgI溶膠、 溶膠、 溶膠,其分散劑為水,分散劑為液體的膠體叫做液溶膠;有色玻璃、煙水晶均以固體為分散劑,這樣的膠體叫做固溶膠。

  3、膠體的製備

  A. 物理方法

  ① 機械法:利用機械磨碎法將固體顆粒直接磨成膠粒的大小

  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適的溶劑中形成膠體,如蛋白質溶於水,澱粉溶於水、聚乙烯熔於某有機溶劑等。

  B. 化學方法

  ① 水解促進法:FeCl3+3H2O***沸***= ***膠體***+3HCl

  ② 複分解反應法:KI+AgNO3=AgI***膠體***+KNO3 Na2SiO3+2HCl=H2SiO3***膠體***+2NaCl

  思考:若上述兩種反應物的量均為大量,則可觀察到什麼現象?如何表達對應的兩個反應方程式?提示:KI+AgNO3=AgI↓+KNO3***黃色↓***Na2SiO3+2HCl=H2SiO3↓+2NaCl***白色↓***

  4、膠體的性質:

  ① 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是粒子對光散射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物理現象。丁達爾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膠體微粒直徑大小恰當,當光照射膠粒上時,膠粒將光從各個方面全部反射,膠粒即成一小光源***這一現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顯地看到由無數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當光照在比較大或小的顆粒或微粒上則無此現象,只發生反射或將光全部吸收的現象,而以溶液和濁液無丁達爾現象,所以丁達爾效應常用於鑑別膠體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運動——在膠體中,由於膠粒在各個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產生的無規則的運動,稱為布朗運動。是膠體穩定的原因之一。

  ③ 電泳——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膠體的微粒在分散劑裡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膠體具有穩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種膠粒帶有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另外,膠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無規則運動,使其受重力的影響有較大減弱,兩者都使其不易聚集,從而使膠體較穩定。

  說明:A、電泳現象表明膠粒帶電荷,但膠體都是電中性的。膠粒帶電的原因:膠體中單個膠粒的體積小,因而膠體中膠粒的表面積大,因而具備吸附能力。有的膠體中的膠粒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有的則吸附陰離子而帶負電膠體的提純,可採用滲析法來提純膠體。使分子或離子通過半透膜從膠體裡分離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滲析法。其原理是膠體粒子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分子和離子可以透過半透膜。但膠體粒子可以透過濾紙,故不能用濾紙提純膠體。

  B、在此要熟悉常見膠體的膠粒所帶電性,便於判斷和分析一些實際問題。

  帶正電的膠粒膠體:金屬氫氧化物如 、 膠體、金屬氧化物。

  帶負電的膠粒膠體: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As2S3膠體、矽酸膠體、土壤膠體

  特殊:AgI膠粒隨著AgNO3和KI相對量不同,而可帶正電或負電。若KI過量,則AgI膠粒吸附較多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因吸附較多Ag+而帶正電。當然,膠體中膠粒帶電的電荷種類可能與其他因素有關。

  C、同種膠體的膠粒帶相同的電荷。

  D、固溶膠不發生電泳現象。凡是膠粒帶電荷的液溶膠,通常都可發生電泳現象。氣溶膠在高壓電的條件也能發生電泳現象。

  膠體根據分散質微粒組成可分為粒子膠體***如 膠體,AgI膠體等***和分子膠體[如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習慣仍稱其溶液,其實分散質微粒直徑已達膠體範圍***,只有粒子膠體的膠粒帶電荷,故可產生電泳現象。整個膠體仍呈電中性,所以在外電場作用下作定向移動的是膠粒而非膠體。

  ④聚沉——膠體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現象稱為膠體的聚沉。能促使溶膠聚沉的外因有加電解質***酸、鹼及鹽***、加熱、溶膠濃度增大、加膠粒帶相反電荷的膠體等。有時膠體在凝聚時,會連同分散劑一道凝結成凍狀物質,這種凍狀物質叫凝膠。

  膠體穩定存在的原因:***1***膠粒小,可被溶劑分子衝擊不停地運動,不易下沉或上浮***2***膠粒帶同性電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膠體凝聚的方法:

  ***1***加入電解質:電解質電離出的陰、陽離子與膠粒所帶的電荷發生電性中和,使膠粒間的排斥力下降,膠粒相互結合,導致顆粒直徑>10-7m,從而沉降。

  能力:離子電荷數,離子半徑

  陽離子使帶負電荷膠粒的膠體凝聚的能力順序為:Al3+>Fe3+>H+>Mg2+>Na+

  陰離子使帶正電荷膠粒的膠體凝聚的能力順序為:SO42->NO3->Cl-

  ***2***加入帶異性電荷膠粒的膠體:***3***加熱、光照或射線等:加熱可加快膠粒運動速率,增大膠粒之間的碰撞機會。如蛋白質溶液加熱,較長時間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變性。

  5、膠體的應用

  膠體的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研等方面有著重要用途,如常見的有:

  ① 鹽滷點豆腐:將鹽滷*** ***或石膏*** ***溶液加入豆漿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質和水等物質一起凝聚形成凝膠。

  ② 肥皂的製取分離 ③ 明礬、 溶液淨水④ FeCl3溶液用於傷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⑥ 水泥硬化 ⑦冶金廠大量煙塵用高壓電除去⑧ 土壤膠體中離子的吸附和交換過程,保肥作用

  ⑨ 矽膠的製備: 含水4%的 叫矽膠

  ⑩ 用同一鋼筆灌不同牌號墨水易發生堵塞

  四、離子反應

  1、電離 *** ionization ***

  電離:電解質溶於水或受熱熔化時解離成自由離子的過程。

  酸、鹼、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說明他們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不僅如此,酸、鹼、鹽等在熔融狀態下也能電離而導電,於是我們依據這個性質把能夠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統稱為電解質。

  2、電離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電離生成了兩個氫離子和一個硫酸根離子。鹽酸,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氯離子。硝酸則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和一個硝酸根離子。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我們就稱之為酸。從電離的角度,我們可以對酸的本質有一個新的認識。那鹼還有鹽又應怎麼來定義呢?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鹼。

  電離時生成的金屬陽離子***或NH4+***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書寫下列物質的電離方程式:KCl、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這裡大家要特別注意,碳酸是一種弱酸,弱酸的酸式鹽如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主要是電離出鈉離子還有碳酸氫根離子;而硫酸是強酸,其酸式鹽就在水中則完全電離出鈉離子,氫離子還有硫酸根離子。

  〔小結〕注意:1、 HCO3-、OH-、SO42-等原子團不能拆開

  2、HSO4―在水溶液中拆開寫,在熔融狀態下不拆開寫。

  3、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鹼、鹽等。

  ②非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和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結

  ***1***、能夠導電的物質不一定全是電解質。

  ***2***、電解質必須在水溶液裡或熔化狀態下才能有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既不是電解也不是非電解質。

  ***4***、溶於水或熔化狀態;注意:“或”字

  ***5***、溶於水和熔化狀態兩各條件只需滿足其中之一,溶於水不是指和水反應;

  ***6***、化合物,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對於不是化合物的物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4、電解質與電解質溶液的區別:

  電解質是純淨物,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無論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的導電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說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導電就是電解質。5、強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6、弱電解質:在水溶液裡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強、弱電解質對比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物質結構 離子化合物,某些共價化合物 某些共價化合物

  電離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時微粒 水合離子 分子、水合離子

  導電性 強 弱

  物質類別例項 大多數鹽類、強酸、強鹼 弱酸、弱鹼、水

  8、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基礎*** 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關鍵*** 把易溶、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的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第三步:刪***途徑***

  刪去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第四步:查***保證***檢查***質量守恆、電荷守恆***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注意事項:

  1.非電解質、弱電解質、難溶於水的物質,氣體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出現,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式。2.固體間的反應,即使是電解質,也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

  3.氧化物在反應物中、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或分子式。4.濃H2SO4作為反應物和固體反應時,濃H2SO4寫成化學式。5金屬、非金屬單質,無論在反應物、生成物中均寫成化學式。微溶物作為反應物時,處於澄清溶液中時寫成離子形式;處於濁液或固體時寫成化學式。

  高一化學的第二章知識點

  1、掌握兩種常見的分類方法:交叉分類法和樹狀分類法。

  2、分散系及其分類:

  ***1***分散系組成:分散劑和分散質,按照分散質和分散劑所處的狀態,分散系可以有9種組合方式。

  ***2***當分散劑為液體時,根據分散質粒子大小可以將分散系分為溶液、膠體、濁液。

  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分散粒子直徑

  <1nm

  1~100nm

  >100nm

  外觀

  均一,透明,穩定

  均一,透明,介穩體系

  不均一,不透明,不穩定

  能否透過濾紙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過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例項

  食鹽水

  Fe***OH***3膠體

  泥漿水

  3、膠體:

  ***1***常見膠體:Fe***OH***3膠體、Al***OH***3膠體、血液、豆漿、澱粉溶液、蛋白質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膠體的特性:能產生丁達爾效應。區別膠體與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達爾效應。

  膠體與其他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粒子大小。

  ***3***Fe***OH***3膠體的製備方法:將飽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繼續加熱至體系呈紅褐色,停止加熱,得Fe***OH***3膠體。

  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第二節 離子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電解質。***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都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酸、鹼、鹽和水都是電解質***特殊:鹽酸***混合物***電解質溶液***。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能導電的物質:電解質溶液、熔融的鹼和鹽、金屬單質和石墨。

  電解質需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才能導電。固態電解質***如:NaCl晶體***不導電,液態酸***如:液態HCl***不導電。

  2、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

  3、電離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如:Al2***SO4***3=2Al3++3SO42-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澱、生成氣體、水。

  2、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寫、拆、刪、查***

  ①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強電解質***易容的鹽、強酸、強鹼***寫成離子形式。

  常見易溶的強電解質有:

  三大強酸***H2SO4、HCl、HNO3***,四大強鹼[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鹽,這些物質拆成離子形式,其他物質一律保留化學式。

  ③刪:刪除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價態不變和存在形式不變的離子***。

  ④查:檢查書寫離子方程式等式兩邊是否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3、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看幾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應事實***能不能發生反應,反應物、生成物對不對***。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個數守恆,電荷數守恆***。

  ④看“=”“ ”“↑”“↓”是否應用恰當。

  4、離子共存問題

  ***1***由於發生複分解反應***生成沉澱或氣體或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沉澱:AgCl、BaSO4、BaSO3、BaCO3、CaCO3、Mg***OH***2、Cu***OH***2等。

  生成氣體:CO32-、HCO3-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生成H2O:①H+和OH-生成H2O。②酸式酸根離子如:HCO3-既不能和H+共存,也不能和OH-共存。如:HCO3-+H+=H2O+CO2↑, HCO3-+OH-=H2O+CO32-

  ***2***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無色溶液中不存在有色離子:Cu2+、Fe3+、Fe2+、MnO4-***常見這四種有色離子***。

  ②注意挖掘某些隱含離子:酸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H+,鹼性溶液***或pH>7***中隱含有OH-。

  ③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知識點總結第三節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包括電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有元素化合價升降。

  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依據: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或有電子的轉移的化學反應都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4、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

  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失電子***→升***化合價升高***→氧***被氧化或發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得電子***→降***化合價降低***→還***被還原或發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注】一定要熟記以上內容,以便能正確判斷出一個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劑、還原劑在反應物中找;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在生成物中找。

  二、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價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劑才能實現;如果使元素化合價降低,即要使它被還原,要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