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學常識記憶的小妙招介紹

  在語文的學習中,有些的文學常識是要求學生記憶的,下面的小編將為大家帶來語文文學常識記憶的方法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文學常識記憶的小妙招

  一、穿針引線法

  零散的文學常識就像是沒有穿好的一大把針,只要有一根線將它們貫串起來,這些文學常識就顯得非常系統了,這根線可以是時間、空間、風格、內容等等。例如記憶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以內容為線索,用這條線串起各個朝代文學現象這些針,請看下圖。

  韻文類:詩經楚辭樂府民歌唐詩宋詞元曲

  散文類:尚書先秦散文六朝陶淵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明中葉唐宋派***歸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劉大櫆***

  什麼時候想記憶文學常識了,就先拉一條長線,一根針-根針地穿過去,哪根針***朝代作家作品***穿不過去了,就停下來,細細地查究竟什麼原因,該補的補上了,就可以繼續穿,這樣既快又能隨時檢查自己的記憶情況。

  二、聯想法

  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比如記憶屈原時,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離騷》,又因《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想到西方浪漫主義三大家:雪萊、雨果、拜倫。這樣舉一而反三觸一而發十,能較系統地記住許多知識。經常這樣記憶,也有利於聯想能力的提高。

  三、積少成多法

  文學常識內容多,涉及面廣,短時間內是沒有辦法全部記下來的。心理學認為,記憶由四個環節組成: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到記憶的質量,我們記不住是因為保持不夠,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學上有一條著名的遺忘曲線,它告訴我們,識記後最初一段時間遺忘較快,以後遺忘逐漸減慢,穩定在一個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識記的內容就應該在識記後及時複習。積少成多法實際上是一種小迴圈複習法。因為要不斷地複習,所以記憶新的內容的量不會多,我們可以將所有的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化整為零,分配在各個時間段裡,比如用一兩個月記憶中國文學史***可以按朝代順序每天記一兩個作家或幾部作品***,用一個月記憶外國文學史,再用一個月進行第二輪的複習,而在每一天的複習之中,先回憶前一天的內容,再記憶新的內容,這樣大迴圈套小迴圈,一直到高考前,不怕記不住需要記憶的文學常識。

  四、口訣法

  我們平時背誦詩文時有這樣的體會:文章背起來較慢,詩詞因其節奏分明、音律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誦得多。我們可以把要識記的文學常識編成口訣,這些口訣要講究押韻,也應該是濃縮的文學常識,記上兩句,就應該記憶了許多知識。另外,在口訣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編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

  文學常識,並不難記,中有妙訣,幫你記清。先說國內,作家作品。

  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

  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

  中學課本,除了《祝福》,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閒》,再多《二心》,《南腔北調》、《偽自由書》,《準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高中語文短句改長句的方法

  一、名題舉隅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不超過35字******2006年湖北卷***

  ①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

  ②端午節的時間是在每年的夏曆五月初五這一天。

  ③端午節的起源說法不一,但大多認為源於紀念投汩羅江自沉的戰國時楚國愛國詩人屈原。

  ④過端午節人們通常要賽龍舟,今年湖北就舉行了龍舟競渡活動,香港、澳門也派了代表隊參加。

  ⑤過端午節時南方各省區人們通常要吃粽子,這是用箸葉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種食品。

  端午節是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端午節是***我國夏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紀念屈原的一個民間傳統節日。

  二、技巧點撥

  短句指的是字數少,結構比較簡單的句子。其特點是表意靈活,簡單明快,節奏感強。短句改長句可按兩種型別來進行。

  1.一般型別的短句改為長句

  一般型別的短句改長句的步驟是先要在短句中找到一個表達中心意思的支撐句,然後將其他有關的短句看成句子成分,將短句改為短語,插到狀語、定語的位置上***多是插到賓語的定語這個位置上***。要注意改後對句子進行調整,注意句子之間的關係。例:

  以我國近代考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為開頭,把下面語段中加橫線部分重組成一個語意連貫的長句。不得改變原意,可增刪少量詞語,但句中不能使用標點符號。***2004年遼寧卷***

  古文化的遼西區,以西遼河和大淩河流域為主,波及到京津唐地區。這一地區是探索燕山南北地區文明起源和發展的重要地區,也是我國近代考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1921年就有考古工作者對錦西沙鍋屯遺址進行發掘,1930年又有人對西遼河流域的史前文化作過調查

  我國近代考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

  [解析]由題中所給改寫後的句子我國近代考古開始較早的地區之一開頭可知,它應與後文構成一個判斷句,分析畫線句子可以找出其主幹為地區之一是遼西區,剩下的部分則變成賓語遼西區的定語。

  [參考答案]是以西遼河和大淩河流域為主並波及到京津唐地區的旨在探索燕山南北地區文明起源和發展的古文化的遼西區。

  2.整合句子成單句,給概念下定義

  提取所給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給某個概念下定義,是近兩年出現較多的短句改長句的形式。下定義是揭示概念內涵的邏輯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物件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形式為種差+鄰近的屬概念=被定義概念***種概念***。下定義要注意,既要對相關內容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例: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解釋端午節。***2006年湖北卷******略***

  [解析]本題的主幹已被設題規定了主語和謂語,所以要考慮設定一個賓語可以與所有短句都有資訊介面並且不得改變原意。在確定以傳統節日為賓語後,接著整合其他句子的要點***刪除無用資訊***將其化為它的定語,並注意其排列順序。

  高中語文的長短句的變換步驟

  第一步,提取句子主幹。

  無論一個多麼複雜的長句,它總是隻有一套主謂賓,所以,面對一個複雜的長句,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幹。分析這個長句的結構,很容易得出此句的主幹為:古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第二步,切分輔助成份。

  此題的定語即研究的物件,比較複雜,需要仔細切分。研究的物件,此句中共列舉了三個:

  ①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係

  ②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

  ③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徵的變化和規律

  而這三個研究物件又都從屬於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可見,句中列舉的三個物件只是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的一部分,是舉出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第三步,調整切分的語句和主幹,形成有邏輯的語段。

  提取切分後共得到三個句子:

  ①古人類學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②古人類學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

  ③例如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徵的變化和規律等。

  因①②兩句的主語相同,為簡明起見,我們調整時可以把放在後面的句子的主語省略或用它代替。參考答案為:

  古人類學研究人類起源和發展問題,例如化石猿猴和現代猿猴與人類的親緣關係、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中的作用、人類發展過程中體質特徵的變化和規律等。它是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

  二、短句變長句

  例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為遺傳下定義。***2003年高考全國卷24題***

  ①遺傳是一種生物自身繁殖過程

  ②這種繁殖將按照親代所經歷的同一發育途徑和方式進行

  ③在這一過程中,生物將攝取環境中的物質建造自身

  ④這種繁殖過程所產生的結果是與親代相似的複本

  這是對將幾個句子整合成一個單句的能力的考查。考查的重點有兩個,一是對所給材料主要資訊的提取;二是如何將這些資訊整合在一起,用一句話表達出來。具體來說也可分三步:

  第一步,確定句子主幹。

  分析所給的材料,不難看出,這四個句子都是圍繞遺傳來說的,第一句應是整合後全句的框架,其他三個句子是它的修飾限制成分。根據表達習慣的不同及下定義的格式,這道題的答案可以寫成就叫遺傳或遺傳是指的表述形式。

  第二步,提取剩餘句子的主要資訊。

  提取或篩選語句的主要資訊,要抓住句子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而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對句子本身內容的把握外,還要特別關照其他語句的內容。例如句④,其中這種繁殖過程與句①比照是重複資訊,因為句①已經說了遺傳是一種生物自身繁殖過程,一個資訊在一個句子中一般不重複出現,所以應將其刪除才好組合成資訊完整而簡潔的句子。其他句子提取資訊要點的情況與此基本相同。

  第三步,把剩餘句子的主要資訊作為輔助成分加入主幹。

  第②句的主要資訊是按照親代所經歷的同一發育途徑和方式,第③句的主要資訊是提取環境中的物質建造自身,第④句的主要資訊是產生與親代相似的複本,這三句話的主要資訊構成自身繁殖過程的修飾限制成分。加入重組後,可得出參考答案:

  遺傳是指生物按照親代所經歷的同一發育途徑和方式,攝取環境中的物質建造自身,產生與親代相似的複本的一種自身繁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