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考試知識點

  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你才會在考試中脫穎而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考試知識點,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國家財政

  1.財政及作用

  ***1***財政的含義及實現。

  ①財政:指國家的收入和支出,財政收入和支出是國家參與社會分配的兩個方面。財政是通過預算實現的。

  ②國家預算:由政府提出並經過法定程式審查批准的國家年度基本收支計劃。

  ③國家決算:上一年度國家預算執行結果的會計報告。

  ***2***財政的作用***新***

  ①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通過國民收入的再分配,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與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場配置資源,會導致投入某些行業、地區的資源嚴重不足,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正常執行與發展。國家通過財政支援這些行業,地區的建設,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

  ③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作用。經濟平穩執行要求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在經濟增長滯緩、經濟執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支出,減少稅收,刺激總需求增長,降低失業率,拉動經濟增長。反之,在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經濟執行主要受供給能力制約時,政府可以採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抑制總需求,穩定物價,給經濟“降溫”。

  2.財政收入與支出

  ***1***財政收入

  ①含義:國家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就是財政收入。

  ②財政收入的渠道: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國企稅後利潤、分紅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稅收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的最重要的來源。

  ③影響財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A.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二者是根與葉、源與流的關係。只有加快經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才能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長。

  B.分配政策:在社會財富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財富過多,會直接減少企業和個人的收入,不利於企業生產的擴大和個人購買力的增加,最終將對財政收入的增加產生不利影響。相反,如果國家財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將直接影響國家職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會降低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援和調控的力度,最終也不利於企業的發展和個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2***財政支出

  ①含義: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就是財政支出。

  ②支出的種類***按具體用途分***:可以分為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另:社會保障支出指國家財政為公民提供的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和社會優撫各種費用。

  其內容:社會保險:主要有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

  社會救濟:包括自然災害救濟、失業救濟、孤寡病殘救濟和困難戶救濟等。***貧民、災民***

  社會福利:指社會服務事業及設施。如對公民義務教育,特殊社會福利,如孤兒院等。

  社會優撫:包括犧牲、病故優撫費、烈軍屬、複員軍人補助費、傷殘撫卹費、見義勇為者獎勵等。***與軍人***

  ***3***財政收入與支出的關係

  ①財政收支平衡: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當年的財政收入大於支出略有盈餘,或支出大於收入略有赤字,都屬於財政收支平衡。

  ②財政赤字: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③財政盈餘:指當年的財政收入大於支出的部分。

  國家應當根據具體情形,合理確定財政收支關係,促進社會總供求平衡。

  :徵稅和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1***稅收含義

  ①稅收的含義:人們習慣將稅和稅的徵收合稱為稅收,從本質上看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藉政治權力,依法取得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稅收必然性:有國就有稅。國家通過稅收形式組織財政收入,為其自身存在和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③有稅必有法。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和法律保障。

  ***2***稅收的特徵:

  ①強制性***國家憑藉政治權利強制徵收。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稅務機關必須依法徵稅***。②無償性***國家取得稅收收入,既不需要返還給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直接付出任何代價***。

  ③固定性***國家在徵稅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預先規定了徵稅物件和稅率,不經國家有關部門批轉不能隨意改變***。

  三個基本特徵的關係:稅收的無償性要求它具有強制性,強制性是無償性的保障;稅收的強制性和無償性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固定性。

  ***3***我國稅收和種類:根據徵稅物件劃分,目前我國稅收分為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和行為稅五大類,共二十多種。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是影響最大的兩個稅種。

  ①增值稅:

  A.含義: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徵稅物件的一種稅種。

  B.它的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C.增值稅的基本稅率為17%。

  D.作用:增值稅只對增值額徵稅,不僅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複徵稅,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它有利於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也有利於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②個人所得稅:

  A.含義:是國家對個人所得徵收的一種稅。我國個人所得稅,按照應稅專案不同,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

  B.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特點:納稅人所得越高,***高收入者多納稅少收入者少納稅***稅率越高;所得越低,稅率越低。

  C.納稅人:是在我國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以及不在我國境內居住或居住不滿一年而從我國境內取得的個人收入。

  D.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2、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如何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①在我國,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國家的興旺發達、繁榮富強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國家各項職能的實現必須以社會各界繳納的各種稅收作為物質基礎。

  ②權利與義務是統一的。每個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必須承擔義務,自覺誠信納稅。

  ③公民要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徵管和使用,對貪汙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

  ***2***四種違反稅法的表現:

  ①偷稅,指納稅人有意違反稅法規定,用欺騙、隱瞞等方式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②欠稅,指納稅人超過稅務機關規定的納稅期限,沒有按時繳納而拖欠稅款的行為;

  ③騙稅,指納稅人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稅收優惠的行為;

  ④抗稅,指納稅人以暴力、威脅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市場配置資源

  1、市場調節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①資源配置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無限性,這一矛盾決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永無止境的,但在一定時期和範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於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於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為了儘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 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計劃和市場是資源配置的兩種基本手段。

  ***2***市場經濟:

  ①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②在市場經濟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主要通過價格的漲落以及供求行情的變化,由市場來安排和調整的。 ③哪種商品在市場上好賣,人們就擴大生產;哪種生產要素昂貴,供應緊張,人們就減少這種要素的使用。市場中就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商品生產者、經營者、調節人、財物在全社會的配置。

  ***3***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途徑***及優點。

  ①市場配置資源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來實現的。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活地反映出市場供求變化,傳遞市場供求資訊,實現資源合理配置。

  ②市場利用利益槓桿,市場競爭能夠很好地調動商品生產者、經營者的積極性,推動科學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4***市場配置資源的侷限性

  ①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並非所有行業和領域市場者能起作用,市場不能調節的領域有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給問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因為如果聽任經營者自由經營這些產品,會嚴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敗壞社會風氣,影響社會安定。

  ②市場調節存在固有的弊端:

  A、市場調節的自發性。價值規律的作用是自發實現的,人們追求經濟利益的行為是自發的。導致製假售假,環境汙染、剽竊他人成果等不正當市場行為的發生。

  B、盲目性。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各自獨立,分散的地位,使其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各方面資訊,無法控制經濟變化的趨勢,決策必然帶來盲目性,一哄而上,一鬨而下。

  C、滯後性。市場調節是一種事後調節,從價格形成、價格訊號傳遞到商品生產的調整有一定的時間差。

  後果:如果僅由市場調節,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源浪費;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濟波動和混亂;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 補充:關於市場經濟,我們應注意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① 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二是要有國家的巨集觀調控。

  ② 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不僅要求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巨集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

  2、市場秩序

  ***1***市場秩序與市場規則的關係:

  ①沒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②市場規則是市場經濟正常執行的保障,市場沒有規則來維護,會使市場處於無序,混亂狀,使得市場機制無法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無法實現優勝劣汰,甚至可能出現劣勝優汰。

  ***2***市場規則的含義、主要內容、意義及措施

  ①含義:市場規則是以法律法規、行業規範、市場道德規範等形式,對市場執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體的規定。市場交易必須自願、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禁止強買強賣、巧取豪奪、牟取暴利、坑蒙拐騙等非法行為。

  ②內容: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其中,市場準入規則規定符合什麼條件的企業、商品可以進入市場。市場競爭規則用於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市場交易規則主要是對交易方式和行為作出規定。市場交易規則是市場規則中的核心。

  ③規範市場秩序的意義:

  A、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

  B、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執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會市場秩序,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C、總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範和引導。

  ④規範市場秩序的措施:

  A、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即建立和完善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B、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是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3***加強社會信用建設,健全社會信用制度。

  ①必要性***意義***

  A、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執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B、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C、建立誠信制度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利於推動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②加強誠信建設的措施:

  A.國家:要切實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大力建立和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B.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範和引導。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必須學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符合法律的規範,又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