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圖

  氣溫較差亦稱氣溫振幅。指一日內或一年內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一日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稱日較差或日振幅;一年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稱年較差或年振幅。氣溫較差是辨別每個地區氣候型別的重要標誌之一。例如,日較差及年較差都很大的地區屬於大陸性氣候;相反,則屬於海洋性氣候。氣溫年較差是高緯大於低緯。氣溫日較差是低緯大於高緯,當然這是大規律***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隨緯度變化如下圖:①是大陸緯度年較差;②是海洋緯度年較差;③是大陸上緯度日較差;④是海洋緯度日較差。***,簡要解釋如下。

  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隨緯度變化曲線圖

  ***1***氣溫的日變化

  一天中氣溫隨時間的連續變化,稱氣溫的日變化。在一天中空氣溫度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兩者之差為氣溫日較差。通常最高溫度出現在14~15時,最低溫度出現在日出前後。由於季節和天氣的影響,出現時間可能提前也可能落後。比如,夏季最高溫度大多出現在14~15時;冬季則在13~14時。由於緯度不同日出時間也不同,最低溫度出現時間隨緯度的不同也會產生差異。氣溫日較差小於地表面土溫日較差,並且氣溫日較差離地面越遠則越小,最高、最低氣溫出現時間也越滯後。在農業生產上有時需要較大的氣溫日較差,這樣有利於作物獲得高產。因為,日較差大就意味著,白天溫度較高,而夜間溫度較低,這樣白天葉片光合作用強,製造碳水化合物較多,而夜間呼吸消耗少,積累較多,作物產量高,品質好。


  ***2***氣溫的年變化

  氣溫的年變化和日變化一樣,在一年中月平均氣溫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就北半球來說,中、高緯度內陸地區月平均最高溫度在7月份出現,月平均最低溫度在1月份出現。海洋上的氣溫以8月為最高,2月為最低。一年中月平均氣溫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稱為氣溫年較差。

  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有以下幾條。

  ***a***緯度 氣溫年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增大。這是因為隨緯度的增高,太陽輻射能的年變化增大。低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很小,高緯度地區氣溫年較差可達40~50℃。

  ***b***海陸 由於海陸熱特性不同,對於同一緯度的海陸相比,大陸地區冬夏兩季熱量收入的差值比海洋大,所以大陸上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得多,一般情況下,溫帶海洋上年較差為11℃,大陸上年較差可達20~60℃。圖中①是大陸緯度年較差,②是海洋緯度年較差。

  ***c***距海遠近 由於水的熱特性,使海洋升溫和降溫都比較緩和,距海洋越近,受海洋的影響越大,氣溫年較差越小,越遠離海洋,受海洋的影響越小,氣溫年較差越大。

  此外,地形及天氣等對氣溫年較差的影響與對氣溫日較差的影響相同。

  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a***緯度 氣溫日較差隨緯度的升高而減小。這是因為一天中太陽高度的變節是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的。大陸上一般熱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12℃左右;溫帶地區氣溫日較差為8.0~9.0℃;極圈內氣溫日較差為3.0~4.0℃。所以圖中③是大陸緯度日較差。

  ***b***季節 一般夏季氣溫日較差大於冬季,但在中高緯度地區,一年中氣溫日較差最大值卻出現在春季。因為雖然夏季太陽高度角大,日照時間長,白天溫度高,但由於中高緯度地區晝長夜短,冷卻時間不長,使夜間溫度也較高,所以夏季氣溫日較差不如春季大。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氣溫日較差大於凸地***如小山丘***的氣溫日較差。低凹地形,空氣與地面接觸面積大,通風不良,並且在夜間常為冷空氣下沉匯合之處,故氣溫日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風速較大,湍流作用較強,熱量交換迅速,氣溫日較差小,平地則介於兩者之間。

  ***d***下墊面性質 由於下墊面的熱特性和對太陽輻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氣溫日較差也不同。陸地上氣溫日較差大於海洋,且距海越遠,日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幹鬆土壤上的氣溫日較差分別比粘土、淺色土和潮溼緊密土壤大。所以圖中④是海洋緯度日較差。

  ***e***天氣 晴天氣溫日較差大於陰***雨***天的氣溫日較差,因為晴天時,白天太陽輻射強烈,地面增溫強烈,夜晚地面有效輻射強降溫強烈。大風天的氣溫日較差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