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課本黑體字總結

  高中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要學好高中生物課,就要學習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整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課本黑體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1、科學家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兩大類。

  2、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

  3、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4、核酸是細胞內攜帶遺傳資訊的物質,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5、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6、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

  7、每一個單體都以若干個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由許多單體連線成多聚體。

  8、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部分與細胞內的其他物質相結合,叫做結合水。

  細胞中絕大部分的水以遊離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動,叫做自由水。

  9、細胞中大多數無機鹽以離子的形式存在。

  10、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11、細胞膜的功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細胞間的資訊交流。

  12、細胞器膜和細胞膜、核膜等結構,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13、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代謝和遺傳。

  14、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15、細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膜。

  16、物質通過簡單的擴散作用進出細胞,叫做自由擴散。

  進出細胞的物質藉助載體蛋白的擴散,叫做協助擴散。

  物質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同時還需要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所釋放的能量,這種方式叫做主動運輸。

  17、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18、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19、同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21、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

  22、ATP是細胞內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細胞呼吸是指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產物,釋放出能量並生成ATP的過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多種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釋放能量,生成許多ATP的過程。

  25、葉綠素a和葉綠素b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胡蘿蔔素和葉黃素主要吸收藍紫光。

  26、吸收光能的四種色素就分佈在類囊體的薄膜上。

  27、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它內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僅分佈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還有許多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8、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29、光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一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必須有光才能進行。這個階段叫做光反應階段。

  30、暗反應階段:光合作用第二個階段中的化學反應,有沒有光都可以進行,這個階段叫做暗反應階段。

  3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32、細胞在分裂之前,必須進行一定的物質準備。細胞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的過程。

  33、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個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週期。

  34、在個體發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35、細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經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6、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就叫細胞凋亡。

  37、有的細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就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種細胞就是癌細胞。

  篇二

  1、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離後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2、自由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

  3、減數分裂是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時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細胞分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只複製一次,而細胞分裂兩次。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成熟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一半。

  4、減數分裂過程中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叫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聯會。聯會後的每對同源染色體含有四條染色單體,叫一個四分體。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6、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恢復到體細胞中的數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體來自精子,另一半來自卵細胞。

  7、基因和染色體行為存在著明顯的平行關係。

  8、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體的細胞中,位於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後代。

  9、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於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10、有的基因位於性染色體上,所以遺傳上總是和性別相關聯,這種現象叫做伴性遺傳。

  11、因為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所以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12、DNA分子是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單位連線而成的長鏈,這4種脫氧核苷酸分別含有A、T、C、G四種鹼基。

  磷酸—脫氧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鹼基安排在螺旋內部的雙鏈螺旋。

  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於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於胞嘧啶***C***的量。

  DNA中,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這叫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

  13、DNA分子的複製是一個邊解旋邊複製的過程,複製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條件。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為複製提供了精確的模板,通過鹼基互補配對,保證了複製能夠準確地進行。

  14、遺傳資訊蘊藏在4種鹼基的排列順序之中;鹼基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構成了DNA分子的多樣性,而鹼基的特定的排列順序,又構成了每一個DNA分子的特異性;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是生物體多樣性和特異性的物質基礎。DNA分子上分佈著多個基因。

  15、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16、RNA是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的,這一過程稱為轉錄。

  17、遊離在細胞質中的各種氨基酸,就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這一過程叫做翻譯。

  18、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19、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0、DNA分子中發生鹼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叫做基因突變。

  21、由於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2、基因突變是隨機發生的、不定向的。

  23、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是很低的。

  24、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25、染色體結構的改變,都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可能導致性狀的變異。

  26、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27、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於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三大類。

  28、雜交育種是將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通過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經過選擇和培育,獲得新品種的方法。

  29、誘變育種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鐳射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生基因突變。

  3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術或DNA重組技術。通俗地說,就是按照人們的意願,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後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裡,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

  31、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做種群。

  32、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33、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佔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

  34、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能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35、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36、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並且產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

  37、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篇三

  1、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有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2、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叫做內環境。

  3、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4、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5、興奮是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後,由相對靜止狀態變為顯著活躍狀態的過程。

  6、人的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階功能。

  7、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這就是激素調節。

  8、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有重要意義。

  9、激素調節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於靶器官或靶細胞。

  10、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稱作植物激素。

  11、生長工素的作用表現出兩重性:既能促進生物,也能抑制生物;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12、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調節作用的化學物質稱為植物生長調節劑。

  13、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就是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徵。

  14、自然界確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數量增長的形式,如果以時間為橫座標,種群數量為縱座標畫出曲線來表示,曲線則大致呈“J”型。

  15、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稱為“S”型曲線。

  16、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稱為環境容納量,又稱K值。

  17、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18、群落中物種數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

  19、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就叫做演替。

  20、由生物群落與它的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21、許多食物鏈彼此相互交錯連線成的複雜營養結構,就是食物網。

  22、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這就是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23、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的傳遞。

  24、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25、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6、負反饋調節在生態系統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27、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汙染和生物多樣性銳減等。

  28、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29、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有潛在價值、間接價值、直接價值。

  30、可持續發展的含義是在不犧牲未來幾代人需要的情況下,滿足我們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的持久而協調的發展。

  篇四

  1、實現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至少需要三種工具,即準確切割DNA的“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將DNA片段再連線起來的“縫合針”——DNA連線酶、將體外重組好的DNA匯入受體細胞的“運輸工具”——運載體。

  2、獲取目的基因是實施基因工程的第一步。

  3、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是實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4、將目的基因匯入受體細胞是實施基因工程的第三步。

  5、目的基因匯入受體細胞後,是否可以穩定維持和表達其遺傳特性,只有通過檢測與鑑定才能知道。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也是檢查基因工程是否成功的一步。

  6、基因工程的應用:抗蟲轉基因植物、抗病轉基因植物、其他抗逆轉基因植物、利用轉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質、用於提高動物生長速度、用於改善畜產品的品質、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藥物、用轉基因動物作器官移植的供體。

  7、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8、具有某種生物全部遺傳資訊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具有發育成完整生物體的潛能,也就是說,每個生物細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點。

  9、植物組織培養就是在無菌和人工控制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培養在人工配製的培養基上,給予適宜的培養條件,誘導其產生愈傷組織、叢芽,最終形成完整的植株。

  10、植物體細胞雜交就是將不同種的植物體細胞,在一定條件下融合成***細胞,並把***細胞培育成新的植物體的技術。

  11、植物細胞工程的實際應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徑——微型繁殖、作物脫毒、人工種子;作物新品種的培育——單倍體育種、突變體的利用;細胞產物的工廠化生產。

  12、動物細胞培養就是從動物機體中取出相關的組織,將它分散成單個細胞,然後,放在適宜的培養基中,讓這些細胞生長和增殖。

  13、動物核移植是將動物的一個細胞的細胞核,移入一個已經去掉細胞核的卵母細胞中,使其重組併發育成一個新的胚胎,這個新的胚胎最終發育為動物個體。

  14、動物細胞融合也稱細胞雜交,是指兩個或多個動物細胞結合形成一個細胞的過程。

  15、胚胎移植是指將雌性動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過體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種的、生理狀態相同的其他雌性動物的體內,使之繼續發育為新個體的技術。

  16、胚胎分割是指採用機械方法將早期胚胎切割成2等份、4等份或、8等份等,經移植獲得同卵雙胎或多胎的技術。

  17、生態經濟主要是通過實行“迴圈經濟”的原則,使一個系統產出的汙染物,能夠成為本系統或者另一個系統的生產原料,從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而實現迴圈經濟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態工程。

  18、在肯定生態工程的作用,特別是對恢復和重建受損一態環境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不要忘記大自然固有的強大的生態恢復力量;更不能誤認為只要有了生態工程,就可以走發達國家“先汙染、破壞。後治理”的老路。


看過" "的還: